產業變動劇烈的現實,從今年IC設計業的表現可以一窺究竟。去年的科技100強中,IC設計業共有7家入榜,佔整體半導體業的7成,而今年,進榜家數僅有聯發科、聯詠、瑞昱及智原4家公司。
「這一、兩年大家都在尋找下一個成長的動力。」凌陽科技發言人沈文義指出。以消費性IC起家的凌陽科技,算是感受深刻的一家公司,雖然2002年的營收仍有30%的成長,今年第一季毛利率僅達30.2%,幾乎創下公司自90年成立以來的最低水準,凌陽看到了成長的瓶頸。
**找方向:整合資源開發新產品
**
今年2月,凌陽以1600萬美元現金和1400萬美元等值普通股的3000萬美元,買下橡華(Coak)光儲存事業部門客戶及技術,今年6月又著手進行組職調整,以職能分工,取代原來產品事業中心的管理架構,將原本消費性、多媒體和影像產品中心,改為產品開發、系統應用與行銷業務中心,「就公司的經營策略,不外乎如何在擴大營收規模的同時,又能維持毛利,」沈文義表示,隨著公司規模逐漸擴張,出現同一產品在不同部門各自開發,造成資源浪費的情形,在目前市場缺乏明星級的應用產品之時,整合資源進行新產品開發是業者必然要走的路。
不只是凌陽,包括威盛、聯發科、瑞昱、揚智等公司,都積極地擴大經營佈局,產品戰線更是一個比一個多樣,富邦證券研究員卓星宏分析,面對殺手級應用仍不明朗的情況下,業者抱持多方押寶的心態,也就無可厚非。
**找動能:無線通訊仍被看好
**
「從整個大環境來看,無線通訊、廣義的介面控制、還有數位整合產品,仍是目前IC產業看好的方向。」工研院經資中心產業分析師郭秋鈴分析,以無線區域網路應用為例,目前就已經有10家以上的公司投入,另外像是近來熱門的USB介面,更是吸引超過30家的廠商競逐,因此對目前IC設計業者而言,挑戰不在只是找到一個方向,而是如何建立核心技術,強化對矽智財(IP)的掌握,以延伸出高整合度的產品。
由日本三菱與日立兩家半導體部門,合併成立瑞薩半導體公司,台灣分公司董事長平澤大(Dai Hirasawa)觀察,台灣IC設計業者在面對3C整合的趨勢,客戶要的是整合性的解決方案,這對過去擅長利基型市場的台灣業者,是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
一時的失意,不代表永遠的失敗,台灣IC設計業者正在儲備再出發的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