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找出一個具體的日期做為廈新電子中興的起點,不妨將其定為2001年12月18日。這一天,廈新電子推出了廈新A8,直到今天,這款「會跳舞的手機」仍然被人們看作最成功的一款中國國產手機。也幾乎就是靠著這件法寶,廈新電子在接下來一年扭虧為盈,終於脫胎換骨。
**一度中興︰VCD演出大驚奇
**
從1981年成立開始到2000年,廈新一直以家電企業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1997年6月,「廈新電子」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600057。也是在那一年,廈新進入一個新的製造領域。那就是當時盛極一時的VCD行業。現任總裁李曉忠回憶時承認,廈新進入VCD領域的時機晚了點,「但不容易的是,」他接著說道,「我們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做到了第三名。因為我們走的是高端路線。」
廈新電子日後在手機行業賴以成名的「高端戰略」在此時就已見端倪,而VCD也的確給廈新帶來了鉅額的利潤。1999年5月,《中國證券報》公布〈中國上市公司1998年度經營業績綜合排序〉,廈新電子榮登榜首,成為98年度中國業績最佳的上市公司。
但誰都沒有料到,這個行業的好日子竟然結束得那樣迅速。核心技術的缺乏、惡性競爭引起的市場無序,加上產品急速的更新換代,所有的VCD生產廠商全都在一天裏從天堂跌入了地獄。廈新當然也沒有例外。1999年其每股收益迅速下降至0.11元人民幣,到了2000年和2001年,廈新更是分別鉅虧1.99億元和0.78億元,每股分別虧損0.56元和0.22元。廈新電子也隨之被中國證監會實施「特別處理」(Special Treatment),股票名稱改為「ST廈新」。
二度中興︰小手機成了救世主
廈新需要一次新的革命。
最重要的轉型發生在2000年2月,經過整整一年的考慮,廈新決定生產手機。與當初進入VCD領域的情形相近,此時已不是切入手機領域的最佳時機。支持這個行動的是李曉忠的「次核心技術論」——中國國產手機在核心技術層有所作為是不太現實的,只有把應用層的開發做好,支撐起「應用優先」的市場策略才有可為。他說:「我的主要考慮,是技術上還有沒有可能追得上,有可能追得上的話就幹;如果感覺這輩子已經沒戲,就算了。」
儘管在第一批中國國產手機廠商裏,廈新是獲得入網許可證的最後一家,但憑著一款每支售價3880元、連續4個月不曾降價的廈新A8以及隨後推出的A6、A8+等系列手機,廈新不僅躋身中國國產手機前三名,而且成為上一輪國產手機狂潮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手機的銷售收入占到廈新2002年全部收入的82.49%。
2002年年報顯示,轉型之後的ST廈新,主營業務收入44.87億元,同比增長354%,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9.72億元,淨利潤達到6.07億元,每股收益1.69元,淨資產收益率為68.25%;與一年前相比,這是一個近乎奇蹟的成果。
有此亮麗績,廈新電子位列今年中國科技百強首位實屬毫無爭議。而在證券市場上,上海證券交易所也批准從2003年4月21日起,撤銷廈新股票名稱前面那代表「特別處理」的ST兩字,重新改為廈新電子。
**兩大隱憂︰後發真的都能先至?
**看起來,廈新電子似乎已經擺脫了虧損的陰影。但是情況並非如此簡單,至少以下兩個因素應該為人們所考慮。
第一,廈新是否的確如人們所說的,只是一個「經常遲到的產業投機者」?
這種詬病並非沒有道理。觀察廈新的歷史,可以很明顯地看到,VCD與手機的熱潮都引起廈新的跟進投入,其起伏也確實伴隨著這些產業的興衰;但是廈新在新興產業的發展路上總是亦步亦趨,不能引領風氣,投資嗅覺難稱靈敏。
第二,廈新手機是否仍然能夠擔負起獨力推動廈新電子繼續前進的重任?
對廈新電子而言,其慣用的「高端路線」,在手機日益成為時尚消費電子類產品後,已經受到質疑與挑戰。手機大幅降價已成事實,再也不是過去那個「誰做誰賺錢」的暴利行業。隨著新機型推出速度的加快,很難相信廈新A8「一款機型賣一年」的經驗能夠複製,而廈新手機新機型推出速度緩慢的毛病,又恰恰是中國國產手機廠商裏比較嚴重的一個。
**三個C望︰借助3C再出發
**
2002年,廈新在鎖定手機主業的同時,利用過去它們在視頻、音頻等領域積累出來的各種優勢,進行以通訊產品(Communications)、IT產品(Computer)、消費性電子產品(Consumer Electronics)為核心的3C布局。在通訊產品與消費電子產品方面,廈新剛剛在今年6月對外宣布,其第一款筆記電腦即將上市銷售。這標誌著3C戰略就要樹立起廈新電子的第三條腿,而數位AV產品和高端彩電也是廈新電子即將進入的領域。
對於此舉,李曉忠解釋:「這固然是為了分散風險,更重要的是,無論市場需要還是國際領先企業的發展戰略都已顯示,3C正日益融合。」
廈新電子優秀的經營能力在20年的歷程中已經得到了證明。誠然,經營能力對一個企業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產業格局日新月異的今天,具有洞察經濟局勢變化的前瞻力才是一個科技企業立足的根本。
如今,廈新電子從手機行業抽身他顧,想必是吸取了以往幾次成敗的教訓,提早一步為將來的發展謀篇布局。只要筆記電腦能夠獲得像手機那樣的成功,廈新電子就能夠跨越門檻,再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