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台中學轉型
向台中學轉型
2003.06.15 | 科技

台灣正站在轉型年代的分水嶺上,對每一個工作者如此,對每一個縣市政府,更是如此。
長期以來,受限於城鄉發展既有歷史、呆板的中央財政收支劃分法,台灣各縣市只能眼睜睜看著首都台北市獨享龐大資源,而無法擺脫財政困頓與產業不振的宿命,僅有新竹因緣際會藉科學園區與世界半導體工業的交會,取得了自主與繁榮的罕有機會。
數位時代裡的全球化,為全世界各個中央政府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風險,卻也為地方政府帶來了掙脫中央牽制的自主發展機會。以西班牙的畢爾包(Bilbao)為例,就因為爭取到美國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Museum)在此設立分館,鑲嵌(embedded)到世界的「博物館網絡」(global museum network)中,為此敗落的小城重新尋獲生命力,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國際遊客,只為了一觀建築師Frank O. Gehry設計的傑出美術館而來到此地,不但豐裕了地方政府的財政,也找回畢爾包城市居民的認同和自信。
類似的城市復興案例還不止畢爾包,足球賽會城市曼徹斯特、中國的蘇州、日本的福岡以及巴塞隆納都有這樣的浴火傳奇,業已不勝枚舉。
台灣近年正式走向「負債經營」的年代,中央政府財源不斷短缺、產業轉型遲遲無法過關;每個地方縣市政府勢必要自己尋找出路,擺脫對中央財政與產業政策的依賴,用自己的地方特色在全球化或區域化的分工地圖裡,找出自己的新位置。《數位時代雙週》經過一年來的觀察,發現台灣有三個縣市政府不僅慧眼獨具地看出「全球化裡的在地鑲嵌」趨勢,而且大力推動縣市環境的調適和轉型,努力把自己拉向國際舞台。
這三個縣市分別是:台中市、宜蘭縣和桃園縣。
本期開始,我們將以特別企劃形式,為您專題報導《向台中學轉型》《向宜蘭學經營》《向桃園學追趕》三個專題,幫您捕捉全球化競爭中,地方政府如何復興家園的尖端故事——因為過去從來沒有縣市首長有機會獨立走出台灣。
本期第一波的報導,就帶您來到台中,看胡志強市長、他的團隊和一群新台中人,如何地努力地、有眼光地將台中轉型成東亞文化城。
他個子不高,頭髮有點禿,身材略顯發福,任何時候都安靜不下來;即使前陣子走起路來一跛一跛,但帶著一座城市向前衝的強烈意志,他比誰都堅定,「最近在家裡滑了一跤,沒事,」就任台中市長18個月的胡志強笑著說,「我健康好得很,醫生只勸我別太累,要懂得休息。」
然而胡志強卻很難停下來喘口氣,「我不是急,只是要做的事情,真的太多了!」這位當過中央首長、專業外交官出身的牛津大學博士,對市政事必躬親的用力程度,連幕僚都替他擔憂,「台中已經等太久了,現在再不做,以後就沒機會。」

**遠景/「古根漢美術館」點火燎原,「三區一都心」規格完整

**
對台中的未來轉型,這位喜歡別人叫他英文名字Jason(而不是官銜)的市長,視野和歷任首長完全不同:他要學習西班牙畢爾包市,引進國際知名的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n Museum),請來世界頂尖設計師,用文化和藝術打造新的城市,「台中要找最好的建築設計師,蓋出能代表台灣的建築,要超越東京、巴黎、羅馬,」他的語氣果決堅定:「這是將台中行銷到全世界的最好方法。」
古根漢美術館不是計畫的全部,只是整張藍圖一部份,「但卻是皇冠上的一顆寶石」。未來,這塊包含古根漢美術館、國家歌劇院、新市政中心以及新光三越、衣蝶百貨、老虎城的「文化園區」,將成為台中的「新都心」,也是新台中的「生活區」核心。市區以西,隔著即將通車的高鐵,有台中工業園區、積極招商的新中部科學園區,將成為台中的「生產區」;市區以東,有著完整的自然生態綠地的大坑風景區,是大台中的觀光寶地,也將成為台中的「生態區」。到目前為止,在台灣幾個主要城市的規劃中,台中的野心和計畫最大、也最完整。
三區一都心的完整規格,要靠古根漢美術館來「點火燎原」。「我看的不是3年,而是30年;不止是為台中,而是600萬人口的中台灣6縣市,甚至是全台灣,」胡志強認為只有無私才能成全大局:「我不會因為難度高而不去做,也不會因為享受不到這些成果,就不努力。」

**包袱/在台中,色情業數量是7-11店面的6倍

**
無論如何,這些計畫不止困難,至今也沒有太多市民清楚他的願景——因為台中確實讓人難以聯想這些「高規格」。在胡志強上任之初,沒有多少人看好台中的發展,「台中黑道多、色情理容院多,傳統產業外移,房地產也掉了十多年,」原本在台北發展、現在又回到精誠路經營服飾店的林小姐,常常要花心力和在台北的家人辯解,「台北人只看到台中壞的那面,這個城市給人的印象是燈紅酒綠,好像沒什麼希望。」
台中背負著許多包袱,色情與黑道尤其讓許多台中人心痛。「客人會鬧事、要擋警察,就需要圍場;土地一旦蓋成酒家,可能就有幾億利益,黑道就聞香而來,」在台中開了20幾年計程車的楊先生,到現在還很懷念老台中的樸實風氣,「很多來玩的都是台中縣、彰化縣的地方角頭,台中是很多人談生意的據點。」
但這些包袱,卻也是許多台中市民的生計;如果想要除掉包袱,還得要找到新的服務產業來吸納這些人口。與色情相關的服務業,在台中保守估計有700家,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7000人,佔總體就業人口的4.4%;在火車站一帶的舊市區,每平方公里就有12.6家色情行業,「在台中,色情業數量是7-11店面的6倍,是全台灣密度最驚人的,」花了3個月功夫仔細研究台中夜店的東海建築所碩士生張世恭,深深為台中的情慾能量驚奇,「很多新花樣,都是先從台中開始,接著才傳到北部和南部。」

**風格/粉味、品味兼備,台中是最全台灣會享樂的慾望城市

**
台中不是只有「粉味」,餐飲、茶藝和咖啡之類的「品味」也遠近馳名。走進餐廳,各國料理餐點都有,食物更具備濃厚的文化融合(Culture Infusion)特徵,「在台中點東西吃,要有心理準備,義大利麵看起來像日本拉麵,越南菜會有台灣味,」在國立美術館周圍經營咖啡店的Nancy戲稱,「什麼都不是,是和成一團的『台中味』」。
由於土地便宜、腹地廣大、競爭又激烈,台中業者會在空間和裝潢上花更多心思,使得餐廳爭奇鬥豔,「很多人會到台中來圓夢,在這裡開店成本比台北便宜,消費力卻不一定比台北差到哪裡去,」精緻咖啡店「快雪時晴」的創辦人沈小姐解釋。
許多知名的連鎖餐飲業者(例如耕讀園、春水堂、真鍋和古典玫瑰園),都在台中發跡起家,隨後布局台灣,甚至進軍中國大陸。「因為靠土地致富的人多,台中人有錢也有閒,又保留舊時代的慢節奏,」在北中南各地都待過的文化工作者林姬瑩觀察,「台北餐廳到台中來,用台北那一套,常會作不到生意;但台中餐廳到台北去,卻知道靈活變通,在台中能存活的,往往競爭力都最強。」
台中其實是全台灣最會享樂的慾望城市(City of Desire):台中人最願意嘗試新型態的食物和商品,對赤裸裸的性也最敢消費,俗擱有力的「飲食男女」,在這裡樣樣不缺。「有時覺得這個城市像阿姆斯特丹,因為自由貿易,所以對性很開放,喝咖啡談事情的地方也多,」來自倫敦的史坦利(Stanley)是貿易公司的職員,每年會固定到台中出差兩三趟,「一位台灣朋友卻跟我說,台中就像拉斯維加斯,不過,卻是沒有好好規劃過的拉斯維加斯!」

**重新聚焦/政治不敵台北,經濟落後新竹,台中要向哪裡聚焦?

**
不管是拉斯維加斯還是阿姆斯特丹,今年4月人口剛破百萬的台中市,必須找出新的聚焦方向,才能為這個現在政治機能上難和台北匹敵、經濟機能上落後於新竹的活力城市,規畫可以落實的發展主軸。
對胡志強來說,聚焦要透過「文化」,才能帶動後續良性的都市發展,將台中轉化為一個「魅力城市」。2002年底,古根漢基金會執行長克倫士(Thomas Krens)第三次到台中,他在全球11個可能的古根漢美術館館址裡,特別中意台中七期重劃區腹地——因為收藏現代藝術作品的古根漢美術館,向來喜歡設在都會中心。
在同一塊土地上,原本已經規畫了新的市政中心和國家歌劇院,胡志強乾脆商請克倫士幫忙,找來原先為台中古根漢美術館提供設計比稿的三位國際知名設計師,包括蓋瑞(Frank Gehry)、努維勒(Jean Nouvel)和哈迪(Zaha Hadid),分別為古根漢美術館、國家歌劇院、新市政中心規劃藍圖,「為什麼我們不能有企圖一點?台中要跟國際一流的城市拚!」

**找出優勢/高鐵通車和兩岸直航之後最重要的交通樞紐

**
除了新的建築,台中的國際化動能,來自它所處的樞紐位置。橫跨台灣西部南北的高鐵,將在2004年底通車,屆時台北到台中只要45分鐘(預計票價600元);高鐵台中站將設在台中市郊的烏日,並連接規劃中的台中捷運綠線。
在空運方面,清泉崗機場將規畫為新的中部國際機場,日後從台中將可直飛到其他國際城市。
在海運方面,兩岸一旦直航,台中港將成為和中國重要的直航口岸,這對中部台商的意義尤其大,「三通以後,台中和廈門是最近的兩個點,台中會變成所有台商的故鄉,」台中商會理事長賴正鎰對此非常興奮,認為日後台中將因此吸引大批消費和觀光人潮。
「從地理位置看,兩岸如果直航,台中正好位於華南經濟圈的中心;放在整個東亞來看,北到北京、南到雅加達,從東邊的東京到西邊的曼谷,台中也處於東亞經濟圈的中心,」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曾成德認為台中有更大的國際舞台可以演出,不管是跨國公司的運籌或產業的發展,台中都比其他台灣城市更有潛力——因為台北沒有足夠空間和低廉土地、高雄沒有產業聚落和生活環境。
「真正了解情況的外商,對台中都有興趣,」台中美國商會會長何道明(Douglas Habecker)不諱言,台中就像一顆尚未琢磨發光的鑽石,「從外商的角度來看,台中是全台灣最有國際化潛力的城市,有足夠空間、地理位置最好、生活品質最佳,足以吸引各國優秀的專業人才定居,」何道明悄悄觀察到過去5、6年來,有越來越多外國人到台中居住,成為一股隱而未現的國際化助力,「這還是交通建設未完成以前,高鐵通車和兩岸直航後,台中有可能成為亞洲餐飲服務業的創新中樞(Innovation Hub),以及新的科技產業聚落。」

**發現希望/一條科技走廊已經隱隱成形

**
在文化藝術、生活機能和交通樞紐的優勢之外,台中最大的利基是豐富的產業群聚,以及新的中部科學園區腹地。累積幾十年的機械產業基礎,大台中常被稱為「黑手故鄉」,出了台中市區,方圓幾十公里路內就能找到供應模具、零組件、機械維修服務的衛星工廠,「這些協力網路讓台中製造業變得很有彈性,」位在台中工業區的環隆科技協理李永如表示,「整串的人在後面支援你,這個地方就很有力量。」這些力量在過去十年中沒有消失,反而不斷向上發展,「機械產業不容易有突破性的創新,卻每天都在進步,」台中精密機械研發中心總經理詹炳熾指出,台中精密機械的產業群聚,如今已經成為許多傳統產業轉型的重要幫手。
以奈米、生技、航太為主軸訴求的中部科學園區,成為眾所注目的焦點。園區都還沒建好,報名爭取設廠的公司就超過500家,更格外顯得中科的超人氣指標。「很多公司不必搶進中科,在外圍也可以支援得很好,」李永如認為中科將會和其他產業形成良好的互動,「雖然進駐的企業不見得是台中在地,帶來的就業、代工和消費商機,卻一定留在台中。」往大肚山腳下看過去,從中部科學園區、環隆工業區、台中工業區到精密機械工業區,一條科技走廊已經隱隱成形。
但也有人擔心,市府美好的紙上作業,是否能落實為夠格的建設。「過去台中有太多失敗的建築和都市規畫經驗,」設計台中「人水私房」茶店「City Lounge」酒吧的知名建築師程紹正韜,對類似古根漢美術館的市政計畫抱著「審慎,但希望可以樂觀」的態度,「即便有很好的藍圖,轉到本地營建商手中,台灣有沒有能力蓋出國際級建築?」

**改寫歷史/瞄準亞洲正在發展中的明日都市當對手

**
100年前,台中原本就是台灣都城。清朝建省後,總督劉銘傳在1885年將台中定為首府,並參考風水說法,築起全台唯一的八卦城。台北之所以成為台灣首都,其實是因為歷史意外——甲午戰爭前夕,台中的建設停滯,清朝官員將軍事與政治重心北移,台北才成為新首都。日治時期,台中成為殖民政府最早進行都市規畫的城市,採取棋盤型道路,並保留河川和綠地,使台中博得「小京都」的美名;如果不是因為過去錯綜複雜的政治因素,依照地理位置和產業發展,台中早該名正言順成為台灣之都。
不看過去,新的歷史事件將為台中注入未來動力。包括兩岸三通、高鐵通車、古根漢美術館、台中新都心以及台中科學園區,「以後要靠城市的競爭力,才能提升國家的競爭力,台中如果升級,台灣也會獲得新的國際地位,」曾成德比較亞洲幾個正在發展中的明日都市,「台中有資源、也有機會建立城市的新認同(Identity),成為亞洲重要的新都會,就看現在能不能補好功課。」
這是為什麼胡志強老覺得沒時間的原因。他看到的機會,不是台中還有多少地方比不上台北,而是台中能否取代香港,成為華南經濟圈的新都會;而他感受的焦慮,不是桃園或宜蘭是否贏過台中,而是上海會不會吸走所有資源,讓台中無法成為亞洲的文化與商務中心,「我一直是拚命三郎,這是壞毛病,」胡志強承認,不過他真的甘之若飴。
這位年輕時候講話結巴兼一口破英文的台中小孩,從沒想過有一天能用流利英文和各國使節辯論;既然如此,那台中的潛力似乎不該被過於忽略。或許有一天,它真的會成為台灣的新首都也不一定,那時候回想起來,可能是2003年,有個不要命的Jason Hu,為這座全台灣最老、也最年輕的現代城市,打下了從來有人嘗試過的新地基……。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