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大亨約翰.麥卡菲(John McAfee)驚傳在等待引渡美國過程中,於西班牙獄中自縊辭世。在這位企業家荒誕不經的人生中,留下最著名的事蹟便是創辦同名防毒軟體公司McAfee。
如同麥卡菲充滿驚奇的人生歲月,McAfee也有著跌宕起伏的企業故事,1987年成立的這間資安公司,曾經歷數度易手,甚至被Intel收購,以及兩次的IPO上市。
從獨霸到走下坡,兩段「婚姻」不順如何影響McAfee
隨著1986年世界上第一個電腦病毒「大腦」問世,麥卡菲看準病毒防護的商機成立了McAfee Associates,也是McAfee的前身。短短幾年內,McAfee便獲得各大企業的青睞,成為防毒軟體的首選,年營收達到500萬美元。
1992年米開朗基羅電腦病毒在全球引發大恐慌,儘管實際受害的電腦並沒有當時媒體渲染的百萬台那麼多,這次事件卻成為McAfee上市的契機,於同年順利募得4,200萬美元上市,到1993年時,已經有1.5萬多間企業使用他們的防毒軟體,全球市占率更一度達到67%。
只不過在上市後不久,麥卡菲便因心臟病發漸漸淡入幕後,於1994年離開公司,並在後續出售了約1億美元股份。
McAfee逾30年的企業生涯中,曾經有過兩段「婚姻」,包括鼎鼎大名的半導體巨擘Intel都曾重金迎娶這間代表性的防毒軟體公司,但最終每段婚姻都以離異收場。
1997年是McAfee的第一個重要轉折,當時為了拓展資安業務,選擇與Network General合併成為一間複合網路安全及端點防護的資安公司。資安分析師理查.史蒂恩諾(Richard Stiennon)便評論,這是一個失敗的策略。
資安並不是一個業務越廣越好的領域,相較於其他IT領域只要與同行競爭,資安領域最大的對手是駭客與電腦病毒,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情況下,在一個領域維持領先已是件難事,何況通吃兩個領域,再加上兩項業務的不相干性、對品牌認知的影響等因素,最終這場不被看好的婚姻也以分手收場
2003年,在當時總裁吉恩.霍奇斯(Gene Hodges)的領導下,McAfee最終以防毒業務的身份被拆分為單獨的公司,其餘業務則被資安公司Secure Computing收購。
比起其餘競爭對手,McAfee更為注重企業市場。2006年曾對旗下產品進行大改造,藉由中控平台ePO整合新舊各項服務。雖然McAfee因為策略失誤、競爭對手崛起等因素未能持續稱霸防毒市場,但此舉成功令McAfee在公部門及企業領域得以擴張,其中控平台ePO甚至成為美國政府的內部標準。
不過在消費者市場,McAfee則不斷地走下坡,2009年被Intel收購前夕,McAfee消費者市場佔有率只剩18%,而最大競爭對手賽門鐵克卻高達52%。為了與對手競爭,McAfee更不惜一年花費超過5,000萬美元與電腦廠商合作,讓旗下服務能成為預設防毒軟體。
Intel砸76億收購McAfee,遭轟「沒有任何意義」
McAfee的第二段婚姻,則是2010年Intel砸下76.8億美元收購這間資安公司,期望藉此資安與晶片領域的協同優勢。比起1997年的合併,這起收購更是受到外界的質疑,憂心晶片與資安業務恐怕無法聯手發揮優勢。
資安分析師史蒂恩諾斬釘截鐵指出,「很多業內人士都對收購案表達反對。防毒軟體供應商跟晶片供應商沒辦法發揮任何協同優勢,以前沒有,未來也不會有。」甚至撰寫文章評論,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Intel收購McAfee對雙方都不是明智之舉。
被Intel納入麾下後,McAfee的業務幾乎完全陷入停滯,在資安領域正面臨重大變革時,McAfee就如同在另一個世界般沒有任何反應。Gartner分析師彼得.菲斯布魯克(Peter Firstbrook)表示,「當所有資安企業都在找尋下一個關鍵點時,McAfee那些年卻毫無作為。」
營收方面也不見任何起色,被Intel收購4年後年營收仍只有約22億美元,與收購前的20億美元相差無幾。2016年Intel終於將McAfee分拆,估值僅有42億美元,遠遠不及先前的收購價格。
脫離Intel、二度IPO,McAfee怎麼重回軌道?
從Intel脫離後,McAfee似乎正漸漸重回軌道,重組公司將人力從9,000人精簡至約7,000人後,並看準趨勢將目光放在雲端領域,先後推出MVISION雲端安全平台、針對雲端安全的託管式偵測及回應(MDR)服務。
且為了發展雲端業務,McAfee也進行了多次收購,接連買下SkyHigh、Nanosec、Lightpoint等,能夠協助建立「雲端優先」策略的公司。
營收成長則是最強而有力的數據,2020年McAfee營收達到29億美元,較Intel時期成長30%以上。同年McAfee又繼1993年再度申請了IPO,籌集7.4億美元在那斯達克上市。
上市至今,McAfee的股價成長約50%,市值更是達到122億美元。雖然在防毒軟體市場,McAfee已不再是獨霸龍頭,去年市占率僅有7.5%,在各防毒軟體業者中只排第6,但這間老牌的防毒業者,正以自己的腳步重振旗鼓,
資料來源:Dark Reading、Forbes、New York Times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