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源大廠台達電今(19日)於中壢廠舉行股東會,受疫情影響,由董事長海英俊一人坐鎮,並舉行董事改選,新增呂學錦、黃日燦、鄒開蓮三位獨立董事,各自擅長電信、併購、數位經濟領域,與台達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海英俊表示,「接下來的董事會氣象大不同,大家可拭目以待。」
備受關注的電動車事業佈局,海英俊表示,電動車是台達電選定的成長領域,電動車每年成長幅度達40~50%、成長相當快,且台達與全世界大車廠都有合作關係。
電動車、儲能前景看好,缺料問題趨緩
會中,股東相當關注缺料的問題,海英俊表示,缺料問題持續一陣子,今年3月車用晶片大廠瑞薩電子發生火災,汽車業搶IC相當厲害,但目前缺料已有放緩趨勢。
股東也關心電動車、儲能業務的成長表現,海英俊表示,過去一段時間,台達電在電動車上投資許多人力、物力,現在慢慢有成果,目前電動車每年成長幅度高達40~50%,相當快速,但台達電整體營收規模大,電動車仍處於發展階段,營收占比仍小。
為輔助再生能源,儲能也是未來重要趨勢。2020年台達電在金門建置 1 MWh 的鋰電池儲能系統,能在緊急事件發生的200毫秒內快速供應備用電源,提供電廠30分鐘緩衝時間,幫助穩定電網。海英俊提到,台達電與台電合作的金門案場是不錯的實驗場,目前市場才剛起步,看好未來國內「用電大戶」條款實施後,會帶動更多儲能設備需求。
台達電業務分為三大塊,2020年電源及零組件營收占比達55%、自動化(包含工業、樓宇自動化)14%及基礎設施(包含資通訊、能源基礎設施)31%。從2021上半年營運表現來看,台達電前六月合併營收1512.55億元,較去年成長16.69%,營運表現穩定。
台達電執行長鄭平曾在法說會提到,公司會從零組件走向系統解決方案,目前在工業/樓宇自動化、資通訊、能源基礎設施上的產品、技術、管理平台仍有不足之處,是未來主要的併購方向。
引進3位重量級獨董
今日股東會中也改選了十名董事(包含四位獨董),當選董事為海英俊、柯子興、鄭崇華、鄭平、張訓海、鄭安;當選獨立董事的則為李吉仁、呂學錦、鄒開蓮和黃日燦,其中黃日燦、呂學錦、鄒開蓮都是新面孔。
海英俊指出,黃日燦律師參與台灣大型併購案無役不與,且不只出法律意見,對公司治理上也能給予指導;呂學錦是前中華電信董事長,熟悉電信領域,未來可給予台達電在電信、電源、資料中心部門相關指導;鄒開蓮則是台達電董事會第一位女性董事,她擅長新經濟、新媒體領域,也是台灣Yahoo重要推手,未來可幫助台達電朝數位化發展。
疫後商機:資料中心、工廠自動化
對於疫情下的產業商機觀察,海英俊表示,除了電腦、手機、伺服器應用外,很大的商機來自資料中心。受疫情影響,許多活動紛紛轉至線上進行,對資料中心的依賴不斷提升;加上視訊、圖片等傳輸資料增加,未來視訊人達到數千、上萬人,需要更好的設備、足夠的頻寬系統,才能讓會議順利進行。
目前台達在資料中心也有投資著墨,追求網速快、價格便宜以及省電,海英俊提到,目前資料中心用電仍是大問題,台達也在優化如何更有效率運作。
其次是工廠自動化的重要性。海英俊觀察,即便中國疫情好轉,但很多工廠還是招不到工人,顯示自動化並非疫情獨有的商機,未來自動化將解決人力不足,以及因應「少量多產」的生產趨勢,「未來自動化目標就是,連一台的量也得做。」
而近期東南亞成為疫情重災區,台達電在印度、泰國的廠區營運上都有受影響。海英俊指出,問題都可以解決,該出的貨都能出。
雖然國際疫情逐漸好轉,但病毒變異的情況相當多,海英俊有感而發,即便人類醫學進步,但對於病毒了解還不夠,「與其說是黑天鵝,不如說是灰犀牛,它(病毒)會變成什麼樣子你並不知道。」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