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納創辦人曾被羞辱、韓國快篩產值爆衝,台灣要當「生醫大國」該學習哪些事?
莫德納創辦人曾被羞辱、韓國快篩產值爆衝,台灣要當「生醫大國」該學習哪些事?

一場疫情讓世界開始重視生技醫療的重要性,台灣醫療保健指數全球評比榮登第一,醫術與健保環境都深受國際肯定,台灣要如何從「醫療大國」發展為「生醫大國」?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 Taiwan)連續兩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改為全線上舉辦,今(21日)的開幕式與主題論壇邀請多位專家參與。

副總統賴清德在致詞時表示,台灣應該從5月起爆發的新冠疫情中學習經驗和教訓,尤其是生物醫學領域,該預備面對未來的傳染病。

但哪些地方最該調整?又有什麼他山之石值得借鏡,《數位時代》整理專家建議,看台灣如何在好「醫術」的加持下,讓生醫產業發展走得更好。

亞洲生技大會線上記者會
亞洲生技大會邀請多位專家對台灣產業發展提供建議
圖/ 亞洲生技大會

學習一:新技術要靠實力說話,忍住攻擊

「我曾經登上媒體頭版,被說這個人在亂搞!」

莫德納(Moderna)公司共同創辦人羅伯特·蘭格(Robert Langer)有「生醫愛迪生」稱號,同時也是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與連續創業家。

莫德納成立於2010年,主要研發產品為mRNA(信使核醣核酸)相關技術,是由蘭格與一位心臟科醫師、哈佛學生共同創辦,剛開始的資本額只有100萬美元。

2012年,莫德納獲得首筆大型投資4000萬美元,之後幾年也陸被包含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AZ)、默克在內的知名藥廠投資。9年後,莫德納已發展成有14個臨床試驗產品、1300位員工的公司,並且開發出獲得認可的新冠疫苗。

莫德納創辦人
莫德納(Moderna)公司共同創辦人羅伯特·蘭格(Robert Langer)說,忍承受批評是創業必經之路。
圖/ 亞洲生技大會

他表示,莫德納發展雖看似一帆風順,但過程中有很多批評指教,例如執行長曾被媒體痛罵、公司被拿來和血液檢測公司「Theranos」(被稱為矽谷世紀騙局)相提並論,他自己也被說「不懂科學」,這些事情確實都讓人很不爽。

「忍住批評確實是生醫創業必經之路。」他說,莫德納目前市值是750億美元,就能證明mRNA是很成功的技術平台,會持續往前邁進。

學習二:不只有物資超前準備,還有法規

台灣生物產業協會理事長吳忠勳指出,2020年台灣生技產業營業額已突破6000千億元,比前一年增長了7.4%,生技產業投資額也達到607億元,創下近年新高,顯示產業發展確實在這幾年有所進步。

可惜的是,在去年疫情爆發之際,台灣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注意到快篩等產品的成長性,「不少公司都是有能力做產品,只是國內沒有使用。」

他表示,韓國去年5月的快篩試劑外銷金額為2000萬美元,6月份就超過2億美元,今年的數字更是驚人的上百億美元,這成果其實需要政府跟民間一起努力來盤點產品,反觀台灣有些公司是最近才取得EUA。

泰博快篩.jpg
台灣有許多快篩制劑量能,但過去多為外銷。
圖/ 泰博官網

台杉投資生技基金合夥人沈志隆也有類似觀察。沈志隆指出,去年疫情下,台灣的目光與重心都放在維持醫療體系正常運作,當時已有許多台灣創新技術被發現,卻礙於法規障礙等因素,產品無法對接快速發展的疫情,錯失生技翻轉的機會。

學習三:資本市場多給製藥公司肯定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榮譽副所長曾惠瑾表示,全球生技產業資本市場包含台灣在內,都在這波疫情中攀到高峰。她回顧台灣近三年發現,台灣的「新藥」上市公司較少,近幾年只有台康生技、長聖生技等公司,多數仍為「醫材」。

她表示,這跟台灣資本市場習慣有關,投資人偏好短期可實現獲利的公司,像是隱形眼鏡生產、醫材代工等擁有EPS的公司,通常股價表現都比較好。

晶碩隱形眼鏡
隱形眼鏡屬於生醫類股中獲利穩定的類別,成為資本市場相對肯定的族群,但新藥高風險,並不受青睞。
圖/ 吳元熙攝影

不過在疫情期間可以發現,其實只要是相關公司,在全球來說股價都是創高的表現。

亞洲生技大會主席李鍾熙表示,疫情讓大家更了解生技產業的重要性,台灣一直都認為自己是「醫療大國」,但只有好的醫生和醫療體系、學術研究還不夠,更需要「產業」協助,才能將產業轉移到大眾手上。

責任編輯:王郁倫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