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淨利突破10億美元!首度不靠碳權實現獲利,警告晶片供應仍是大難題
特斯拉淨利突破10億美元!首度不靠碳權實現獲利,警告晶片供應仍是大難題

繼7月初公佈亮眼的交車數字後,特斯拉本週發布了2021年第二季的財報,締造有史以來最高的營收成績119億美元,同時也首次不必依靠碳排放交易等額外收入,就達到獲利的壯舉。

2021年第二季財報中,特斯拉營收為11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98%,超越外界預期的113億美元,每股盈餘(EPS)則為1.45美元,同樣高於預期的0.98美元,而淨利則首次突破10億美元大關,達到11.4億美元,這個數字是去年同期的10倍以上。

而交車成績方面,今年第二季特斯拉總共交出201,250輛電動車,同時產量達到203,421輛,同樣創下成立以來的最高數字。財報發布以後,特斯拉股價也上升了2.2%。

另外,這一季電動車業務的毛利率也有所上升達到了28.4%,是過去一年來的最高水準。財務長科克霍恩(Zachary Kirkhorn)表示,從Model 3推出以來,特斯拉電動車業務毛利率已經上升了近10%,達到最高的水準。

這部份除了可以歸功於大規模量產的成本降低外,Model Y、新款Model X/S等新車款的持續推出,對淨利成長也有一定的助力。

首次不依靠碳權交易實現獲利,特斯拉點名晶片短缺可能令下半年受影響

這是特斯拉連續第八個季度實現獲利,然而過往特斯拉的獲利都必須仰賴碳排放額度交易,要是單就電動車銷售業務本身,一直仍處於虧損的狀態。但這一季特斯拉淨利達到11.4億美元,其中只有3.54億美元源自碳排放交易,不僅較上一季的5.18億美元有所減少,也是特斯拉首個扣掉碳排放交易後,仍然獲利的季度。

以前特斯拉依賴碳排放交易獲利一直令外界感到擔憂,在各家車廠紛紛擁抱電動車浪潮時,碳排放交易註定只有日漸衰退的下場,事實上身為特斯拉碳權最大客戶的Stellantis就預告,他們預計今年內能夠依靠自身技術符合歐洲排放規範,不必再跟特斯拉購買碳權。

僅供報導用途_shutterstock_652388239_特斯拉_Tesla
過往特斯拉總是依靠碳權交易才有辦法實現獲利,這一季是特斯拉首個扣除碳權交易營收後,仍然獲利的季度。
圖/ Shutterstock

除了電動車業務表現不俗,這一季能源業務也相當亮眼,營收達到8億美元,較上一季成長了60%,也較去年同期成長了1倍以上。不過今年初購入15億美元的比特幣則因為價格下跌,被特斯拉縮減了2,300萬美元的帳面價值,但與整體相比變動幅度不大。

特斯拉指出,由於銷售成長及成本降低,營運收入正持續上升,彌補了供應鏈成本上升、碳權交易下降,以及比特幣投資損失等其餘損失。但馬斯克強調,車用晶片短缺很可能會影響特斯拉增加產能的計畫,「全球晶片短缺仍然嚴重,雖然看似在好轉,但情況還很難說。」

相較其餘車廠營收大受影響、並且關閉廠房減產,特斯拉至今受車用晶片衝擊甚微的原因,被認為是原先就預計今年將大舉增產,因此下單晶片數較高的緣故。倘若晶片短缺下半年仍沒有好轉,影響很可能就會漸漸浮上檯面。

特斯拉透露,他們預計今年交車量將成長50%以上,以去年約50萬輛的成績來看為75萬輛以上,不過具體仍取決於供應鏈狀況。馬斯克表示,確保控制車內安全氣囊及安全帶的模組,是這一季供應鏈上的一大難題。

新車款、電池仍然遙遠,新廠房今年投入Model Y生產

談論完特斯拉這一季的好成績後,外界最關注的莫過於特斯拉接下來的新車推出時程,以及新廠房何時能夠啟用。電動皮卡車Cybertruck及電動貨車Semi發表至今已超過兩年以上。

特斯拉表示,由於電池及其他車用零組件供應量有限的緣故,目前他們已將Semi的推出時間延後到2022年,Cybertruck則沒有給出具體的時間點。不過先前馬斯克才在推特上表示,Cybertruck的生產沒有任何變動,一切按照過往計畫執行。

gigafactory berlin
特斯拉預計位於柏林的超級工廠,將從今年底開始生產Model Y。
圖/ Tesla

特斯拉指出,位於德州及柏林的兩座新工廠,預計今年底前將投入Model Y的生產,然而德國工廠正因為環保法規遲遲未能營業,先前預計2022年1月才有辦法啟用。

最後,關於特斯拉先前在電池日上公佈的4680自研電池,特斯拉表示他們目前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在實際邁入量產前還有很多任務,尤其是改良製造電池生產流程與設備。馬斯克也說,「很難說何時有辦法攻克所有的技術難題。」

資料來源:RueterCNBCThe Verge

責任編輯:蕭閔云

最新7月號雜誌《零碳新賽局》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