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看SARS經濟重傷害
外資看SARS經濟重傷害
2003.05.01 |

SARS進入流行第二波,向來對市場脈動特別敏感的投資銀行,忙不迭地對各國經濟成長率做出修正,不難看出,摩根士丹利把香港2003年預計的GDP成長率調低0.6%,同時表示如果疫情不能獲得控制,在四月底會再行修正,比較悲觀的高盛,更是一口氣從3.0%的預測,調低為1.7%。
向來調整經濟預測不是太頻繁的國際貨幣基金(IMF),也將原先預測數字略作修正,但是其中出現了有趣的現象,中國的經濟成長上修為7.5%,當然這是受到中國第一季經濟成長率高達9.9%的激勵,同時IMF在4月8日就做了修正,顯然沒有把中國後來自曝疫情超乎想像的壞消息包括在內。在中國高官因為SARS丟了烏紗帽的消息曝光後的其他預測,只有下修的份。
到底如日中天的中國經濟,會不會被自己打敗?目前看來,不只是疫情是否能夠控制的問題,還包括國際投資人是否相信中國官方說法的信心危機。由於中國政府嚴格的資本管制,外資大量撤資的狀況應該不會發生,但是在未來兩、三年內,外資對中國的加碼,會略為減緩。
以目前咸認外資為中國經濟最大支柱的情況看來,中國經濟的成長,在未來兩、三年內將不是太樂觀,同時中國經濟的未來,懸於國內內需市場是否能接下外資的棒子,但是由北京開始出現人民逃竄到外地的現象看來,不但疫情有可能加速散佈,國內消費的信心也將大打折扣。

**影響力不亞於亞洲金融風暴

**
海峽對岸的台灣,其實也沒有漁翁得利的機會。因為國內內需市場較小,外銷是經濟的主要命脈。如今不但電子業的供應鏈飽受衝擊,訂單可能無法順利轉移到大陸,連塑化業和鋼鐵業也因為許多下游廠商集中在大陸,出貨量已經受到影響。整體來說,即使沒有爆發和平醫院疫情,台灣經濟成長所受影響,不會如中國嚴重,但也好不到哪裡。
如今發生本土疫情,更是雪上加霜,包括金融保險等原先可以置身事外的行業,也將遭到打擊,只有電信事業尤其是固網業者有可能得利。去年略見起色的房地產市場,恐怕要更久才能回春,低利率的環境,也將比原先預測更久。影響之大,不會亞於亞洲金融風暴。
至於香港,則是絕對的最大犧牲品。幾乎沒有製造業的香港,原本就無法從美伊戰爭後的重建需求中獲利,聯繫匯率(港幣盯緊美元)的陰霾又縈繞不去,原本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就搖搖欲墜。如今成為SARS風暴的颱風眼,百業蕭條當然不在話下,將是未來3年亞洲最悲情的地區。
難道一點希望都沒有嗎?根據香港報紙調查,10%以上的民眾一天洗30次手。看來,只有水公司最有機會。先別忙,香港的水源供應,是由政府經營的,而且水也是從大陸買來的。香港的經濟和股市,還真的是沒什麼希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