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銷量第二大的日本豐田汽車(Toyota)在2021年上半年賣出500萬輛汽車,比去年同期成長32.7%。從財務數字上看,今年第一季共賺進了9974.9億日元(約2542億新台幣),不僅是去年同期的72倍,也是史上最佳紀錄。
豐田不只是在全球汽車市場擁有重要地位,以2020年全年淨利來看,光是豐田一家公司就佔了日本整體製造業上市公司淨利總和的一成以上,對於日本經濟舉足輕重。
在全球持續受疫情所苦的大環境下,豐田能繳出如此成績單,究竟是做對了哪些事情?
不搭大眾運輸改開車,汽車需求增加
豐田的車子賣得有多好?從今年六月來看,共賣出超過88萬輛車,銷量年增20%,總產量也比去年同期增加41%。
這些車子很大一部分賣到北美、中國市場,原因是美國上半年疫苗接種快速、中國則是疫情受到控制,這兩國的民眾對新車需求增加。
此外,也有些人是因為不想搭乘大眾運輸,為了降低感染風險,所以通勤、出遊改成自己開車,也推升一部分銷量,這讓豐田的表現不只擺脫去年疫情慘況,甚至幾乎恢復到疫情前水準。
上半年雖然繳出好成績,但是面對變種病毒、車用晶片短缺、原物料價格飆漲等三大挑戰,豐田下半年是否能穩住,仍充滿未知。
挑戰一:車用晶片短缺
消費者有購車需求,車廠也必須有車可以賣才行。其實汽車產業普遍受到車用晶片短缺影響,像是現代汽車、福特汽車、BMW以及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 都受到影響。
這些汽車品牌普遍都認為,晶片短缺情況可能持續到明年,直接影響汽車生產和銷售。根據汽車研究機構Cox Automotive數據,美國市場的新車庫存,在七月份來到歷史新低點,甚至因為供不應求,還出現二手車價格飆漲的情況。
美國諮詢公司 AlixPartners 就預估,全球車用晶片短缺,今年有可能讓汽車製造商損失 1100 億美元的收入。
在這樣的背景下,豐田汽車財報上的好表現,也跟「關鍵零組件庫存充足」有很大關係。豐田在2011年的福島大地震時,因為零件庫存不足,國內工廠被迫停產 4 個月、海外工廠6 個月,當年度豐田痛失全球最大車廠寶座,有了慘痛經驗後,豐田改變過去「即時生產、零庫存」觀念,開使要求供應商提供備芯晶片。
在疫情衝擊下,豐田還是多少受到車用晶片短缺影響,但相比其他車廠,豐田的應對能力比較強,受到的衝擊比較想,也直接反映在財報數字上。
挑戰二:變種病毒蔓延,工廠被迫停工
疫情變數是豐田下半年挑戰,變種病毒Delta肆虐全球,擾亂汽車供應鏈,像是豐田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日本的工廠,因為有製造商員工感染,加上零件調度不及等因素,導致工廠停工。
以豐田位於愛知縣的高岳工廠為例,因為車用晶片短缺,部分產線預計8月2日~6日停工,這個工廠主要生產非常熱銷的Corolla和Corolla Touring系列車款,預估停工會減產9,000輛車。
挑戰三:原物料價格飆升,獲利恐被吃掉
汽車是用鋼材、金屬打造的,近期國際鋼材、稀有金屬等原物料價格飆漲,像是美國的通用汽車(GM),今年第二季就因為鋼價太貴,導致生產成本劇增吃掉獲利,通用汽車財務長Paul Jacobson甚至預估,下半年原物料成本,將比上半年高出15億至20億美元。
豐田下半年要維持好表現,也需要面臨原材料價格飆升的壓力,官方就在聲明中指出,疫情的發展、半導體短缺和原物料價格飆升,這些都是未來營運發展上,不可預測的因素。
樂天證券首席策略師Masayuki Kubota認為,整體來說,豐田面對大環境的種種不利因素,還能交出歷來最佳獲利成績,表現已經相當亮眼。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