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展演型態大進化!以未來視覺、聲響實驗為藝術融入科技面貌,推出耳目一新的系列展演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展演型態大進化!以未來視覺、聲響實驗為藝術融入科技面貌,推出耳目一新的系列展演

站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門口,一眼望進去,就能看見一座半球形的白色堡壘,這不只是大型的藝術裝置,而是「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當中的全沉浸式影音空間「FUTURE VISION LAB」(簡稱DOME),透過別開生面的作品展演,把音樂、影像、動畫、劇場等多類型的跨界創作,一次在這個穹頂堡壘中呈現到觀眾面前。

未來媒體藝術節 線下結合線上匯流串演

疫情影響我們生活甚巨,但因應疫情的轉變,甚至超越疫情的挑戰,C-LAB已準備好了,希望透過年底系列藝術展演的呈現,帶給未來實踐的動能。10月8日至11月28日的「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首度推出線下結合線上的大串演,同時還把VR虛擬實境、10K解析度等數位科技能量導入。相隔一個月,「2021 C-LAB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的盛會也將在11月12日登場,透過聲音工程和跨域展演讓聲響表演再進化,跳脫以往音樂演出或聲音藝術的慣例,帶來嶄新面貌。

未來媒體藝術節主視覺
未來媒體藝術節主視覺
圖/ C-LAB 提供

負責營運C-LAB的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執行長謝翠玉表示,「未來媒體藝術節」可以分為幾個部分,「Unzip C-LAB:展演匯流站」是C-LAB首度推出的線上平台,提供線上觀看展覽作品的更多可能性,透過這個展演匯流站「解壓縮」,呈現新創的、豐富的、有趣的作品,包括,360度視野、數據應用、AI人工智慧、3D列印,從線上與實體同步感受具有未來性的藝術節,呼應人們心中對未來想像的渴望與勾勒的願景。

第二部份為策展人吳達坤與蔡宏賢所策劃的實體展覽,以「未來」為命題,邀請國內外23組藝術家、24件作品,探討藝術與科技的互動,涵蓋其中讓人反思的假消息、深偽技術等讓人反思的議題,抑或探索審美觀點的改變;第三部分為去年已經推出,今年再優化的「FUTURE VISION LAB」,由計畫主持人蔡奇宏策劃展現未來視覺的節目,包括今年首度對外徵件的精彩創作,將帶給觀眾視覺與聽覺的全新感官體驗。此外,也同步舉辦系列推廣活動,探討未來媒體的無限形貎。

未來媒體藝術節策展人展場導覽(C-LAB提供)
未來媒體藝術節策展人展場導覽
圖/ C-LAB提供

系列活動精采解壓縮 DOME將未來視覺展演具象化

未來媒體藝術節除了展演外,三大系列的推廣活動涵蓋「Processing臺灣國際社群日」、「TouchDesigner新媒體互動集線器」和「Playaround工作坊:回顧與展望」,從思考並創造程式與人、與社會的關係出發,藉由工作坊、講座、論壇的實作與討論,引導大眾除了解讀程式,也能走進編寫的過程,理解程式的解讀、編寫這兩端的雙向關係,甚至對調,進入編碼世界,只有參與未來媒體可能性的思考,才能真正深入體悟。

謝翠玉表示,行政院從2002年起全面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推進到今日的創新前瞻計畫,不論迎向國際趨勢或投入在地跨域創作,從中找到實踐的切入點,都將在展覽中公開發表,來到C-LAB親聆閱聽的機會很珍貴,不容錯過。

FUTURE VISION LAB計畫主持人蔡奇宏、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執行長謝翠玉
FUTURE VISION LAB計畫主持人蔡奇宏、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執行長謝翠玉
圖/ C-LAB提供

打造「FUTURE VISION LAB」計畫的蔡奇宏表示,繼歐美之後,DOME是國內目前唯一的穹形沉浸式未來視覺展演空間,去年站在觀察實驗的角度出發,搭配數位建築、軟硬體工程跨域合作,把聲音與視覺結合,今年更跨出大步,結合手繪動畫、實驗劇場、表演藝術,觀眾進入穹頂的半球形場域,被10K解析度影像包覆其中,彷彿自己就是影音作品的核心,置身其境可感受到無比的沉浸體驗。

他說,C-LAB今年首次公開徵件,從40件作品中嚴選出8件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作品,此外也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和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合作自製節目,共推出14檔涵蓋邀請、徵件與自製的作品,其中AI、刷新的演算法、聲音即時互動等技術都透過節目呈現。「FUTURE VISION LAB」計畫是C-LAB科技媒體實驗平台從2020年至今努力的成果,11月之後也會由「C-LAB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接棒,演繹出聲音與音樂與其他領域互動的前衛展演。

C-LAB聲響藝術節 融合科技與您零距離互動

聲響藝術節的節目有多新穎?節目不但囊括古典音樂界的盧佳慧、雙子二重奏參展,更有視覺藝術領域的創作者如豪華朗機工、許家維、實驗聲響創作者王福瑞、表演藝術領域的舞蹈家蘇文琪等,從古典音樂、當代藝術,跨界到實驗影音,多元的表演組合,拓寬視聽藝術不受限的視野。

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主任黃意芝
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主任黃意芝
圖/ C-LAB提供

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主任黃意芝表示,「C-LAB聲響藝術節」是從2019年起與法國龐畢度「聲響與音樂研究統合中心」(IRCAM)技術交流及新媒體跨域合作的藝術展演活動,兩年舉辦一次,今年更推出首個與IRCAM共同製作的作品《失眠寫生簿》,邀請臺灣知名藝術團隊豪華朗機工與義大利作曲家安德里亞.塞拉(Andrea Cera)合作,採行線上國際共製模式,以音樂及光球機械裝置共創結合光的律動與立體聲場的演出節目,除了《失眠寫生簿》外,聲響藝術節還有不少運用科技為聲響表演形式增添興味的節目,令人期待。

C-LAB聲響藝術節_《失眠寫生簿》光球動態路徑實拍(豪華朗機工提供).png
C-LAB聲響藝術節_《失眠寫生簿》光球動態路徑實拍
圖/ 豪華朗機工 提供

「C-LAB今年各種節目集大成,包括聲音、現場表演、舞蹈、電影、戲劇、動畫等領域,衝撞出如同萬花筒般的火花,希望進場民眾能樂在全方位的藝術體驗中。」謝翠玉執行長邀約全臺民眾:接觸藝術零距離,線上、線下都值得沉浸、體驗,一切盡在C-LAB登場。

C-LAB聲響藝術節節目:蘇文琪xㄧ當代舞蹈團《黑洞博物館+身體瀏覽器》照片提供 © 一當代舞團 .
C-LAB聲響藝術節節目:蘇文琪xㄧ當代舞蹈團《黑洞博物館+身體瀏覽器》
圖/ 照片提供 © 一當代舞團

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