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彩色手機年」,每一個知名手機品牌都推出了彩色大軍,很多人會想當然爾地,以電視從黑白變成彩色的科技進化過程,來解釋這股彩色換機熱;然而真是這樣嗎?
由各家的手機設計核心理念看,這批彩色新兵可不只是換個螢幕,它們從「功能」、「造型」到「產品定位」,都與目前市面上的黑白手機不同;如果說手機的黑白時代,著重的是通信時的酷炫與方便,那麼新推出的彩色手機便無一不強調個人化與認同,也就是說,手機製造商要讓手機「比擁有者,更像他自己」。
「彩色手機的出現,代表手機設計的概念,從聲音傳送導向(voice-centric),真正轉為資料處理導向(data-centric),」美國Zoe設計公司(客戶包括西門子、恩益禧、三星、摩托羅拉和宏碁)總經理兒玉(Kelly Kodama)這麼說。當手機螢幕從灰階變成彩色,手機包容的各色附加功能,便開始和傳統的接打功能一樣重要。以往手機只要能單純接聽和撥打電話,工業設計焦點放在12顆數字鍵的巧思安排。
慢慢地,手機設計者開始思索:這個使用者隨身攜帶的機器,除了接打功能之外,還能有什麼附加價值?於是從滿足接打功能的通訊錄開始,手機又新增了行事曆、鬧鈴、遊戲、上網等個人化的資料處理功能,使用者就算沒有在講電話,眼睛還是盯著手機螢幕不放。
**走向娛樂化
**
觀察新問世的彩色手機,它們都具備了三大類資料處理導向的基本功能——圖像、擷取、遊戲。
當手機螢幕能夠顯示成千上萬種色彩時,最直接的應用就是更多、更精緻的圖像呈現。撥一撥選項按鍵,手機的使用指引全面汰換成圖像介面,以彩色的圖形或動畫,來輔助說明各個功能選項的作用。還有一種熱門的圖像應用,是在螢幕上同步顯示來電者的照片,或是將螢幕桌布改成自己喜愛的圖片,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行銷處長黃怡超,就把三歲女兒的可愛大頭照片,設定成手機桌布。
要能做到上述圖像呈現的功能應用,彩色手機還需具備資料擷取和傳輸的基本能耐。如果想把手機桌布換成自己的照片,可以先掃描好照片存在電腦裡,再利用GPRS網路、藍芽、紅外線或USB傳輸線送到手機裡,也可以直接利用手機附加的數位相機模組來拍攝。聯強國際通訊產品規劃部協理張永鴻分析,擁有數位相機模組的手機,雖然只佔1月份銷售量的3%,但是由目前的銷售趨勢估計,未來一年可望成長至20%以上,甚至到達30%。
再者,年輕族群最重視的手機遊戲功能,也因為彩色螢幕而更具發揮空間。具備音效、震動、閃光功能的JAVA遊戲,配上大尺寸的彩色螢幕,還有特別為操控遊戲設計的按鍵,在手機上玩遊戲的逼真效果,已經不比任天堂的Game Boy掌上型遊戲機差。遊戲玩膩了?手機業者和通訊系統業者經營的遊戲網站比比皆是,利用手機的WAP上網功能即可下載新程式。
**功能更多,但體積要小
**
從工業設計的角度來看,彩色手機若齊備這三類功能,需要克服的難題可不少,因為手機設計不能違背兩個原則:輕薄短小+待機時間長。彩色螢幕的耗電量比灰階螢幕高出許多,數位相機和聲光遊戲也都用電用得凶,所以電池技術要能在體積不增加的情況下,供應更多電力。「我們花了很多功夫,才讓彩色手機的待機時間合乎要求,不至於因為多加了『彩色螢幕』而被犧牲,」台灣飛利浦無線通訊產品行銷副理王佩珩說,功能愈加愈多之後,彩色手機的待機時間要向灰階手機看齊,是手機製造商的一大挑戰。
內建數位相機模組的彩色手機,綜觀目前市面上的機型,以日系折疊機為主流,原因來自於日本手機市場獨特風行的「拍照熱」。根據遠傳電信提供的市調資料,日本在2002年第二季,擁有數位相機模組的手機共賣出了300多萬支,佔有31.6%的市場。松下資訊(Panasonic)行動資訊課長龔益興一邊把玩著手機掀蓋,解釋折疊機的螢幕和按鍵分成兩層,可以容納較大尺寸的螢幕,「看照片或是玩遊戲都過癮多了。」
不過,同樣屬於日系折疊機,相機擺放的位置可是各有巧妙。引進夏普(Sharp)折疊機的遠傳電信專案經理潘東奇大方稱讚,「Panasonic把相機建在手機上方很聰明,」如此一來,手機折蓋下緣的厚度可以順勢修薄,讓厚度至少有2公分的折疊機顯得輕巧一些。
螢幕大小相對受限之下,直立式彩色手機玩的則是按鍵設計。代理西門子(Siemens)手機的台灣吉悌電信客戶端通信設備事業處長陳憲華,得意地介紹一款獲得德國「iF工業設計獎」的手機概念,只是把一個個按鍵做成無縫緊貼的設計,就能在手機大小不變的情況下,讓按鍵面積更為寬闊。陳憲華笑著說,「按鍵做成『無縫』並不難,重要的是能想到這個點子。」
另外,在三星(Samsung)和摩托羅拉(Motorola)的幾款手機按鍵,也有相似的無縫概念。
**自我形象的投射
**
把鏡頭拉遠來看,全都具備了圖像顯示、資料傳輸、遊戲等功能的各款彩色手機,並不是只存在這些細部的設計差異。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主任丑宛茹解釋,每個產品在發想設計理念時,都會依目標族群的生活形態和使用方式量身打造,「手機設計在跟消費者溝通的,其實是心理層面的感性價值,」她進一步分析:人們看著手機時,眼中不只是一個通訊裝置,而是使用者的社會地位、生活型態和個性。
依照這樣的邏輯,市面上的彩色手機大概可以粗分成三塊。第一種瞄準了講求攜帶便利性的使用者,以輕巧的直立式手機為主,彩色螢幕的功能,主要在於滿足他們對色彩的基本需求。
其次是重視相機、遊戲等附加娛樂功能的使用者,他們會喜愛配備大螢幕的手機,重視螢幕的色彩和亮度表現,就連一向堅持不推出折疊手機的諾基亞,也針對年輕族群的遊戲愛好者,發表了一款螢幕在中間、按鍵分兩旁的遊戲手機。最後是有行動作業需求的使用者,結合文書處理功能的智慧型手機最對胃口,不用另外攜帶一個PDA。
可以想見的是,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彩色手機的市場區塊也會愈分愈細。西門子已經規劃好要開拓一個時尚的區塊,把手機看作為使用者表達個性的飾品,顛覆人們原有對手機的印象,每季限量推出造型新奇的手機。例如一款設計成項鍊墜子的手機,只保留基本的接打功能,連按鍵都拿掉了,完全以聲控操作。
手機製造商不斷尋覓市場中新的利基區塊,使得彩色手機的選擇愈來愈多,這對於消費者來說,似乎是個可喜的現象,唯一的挑戰只剩下選擇符合自己個性的那支手機,這跟挑雙好搭的鞋子一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