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初期不只有業績消失而已,人與人的信任感也不見了,這帶來的衝擊才大。」Eunice SPA創辦人兼總經理簡玠士說。
一般人容易將按摩與SPA產業搞混,簡玠士解釋,兩者雖然都會接觸人體,但SPA通常會結合精油、藥草,並透過竹子、石頭等工具來按壓深層肌肉。由於SPA多數是全身療程,比起可選擇只進行腳底按摩的按摩業更需要在密閉空間相處,在新冠疫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剛影響台灣時,由於客人根本不願上門,讓所有業者都受到波及。
Eunice SPA在全台擁有約72家門店,連鎖規模僅次於詩威特、佐登妮絲等兩大集團。
第一時間,他們先是讓旗下美容師化身社群團購小幫手,透過臉書直播等方式,銷售自家保養品、精油與各種團購熱門品,一方面替少了業績抽成的美容師增加收入,同時也向消費者傳達「我們還活著,沒有消失」的訊息。
簡玠士認為,疫情並沒有讓SPA需求消失,可既然短期內顧客上門意願降低,那不如趁著機會解決多年來的行業痛點,對集團營運也有幫助。
痛點之一,是人才養成大不易。SPA同業佐登妮絲在年報中將人才養成、流動率列為經營挑戰,因為美容師要學習基礎操作、進階美容技能外,還需要學會包括膚質檢測等專業儀具操作,再加上行業特性需長時間提供服務,容易因體力流失而導致人員流動率增加,因此需要格外需要培訓制度來確保美容師的服務品質。
「解決方式一直都有,就是數位化教育。」簡玠士笑說,創業10年來他不是沒有想過用數位化方式來培訓員工,不過,因為行業特性比較傳統,接受度往往不高。
他舉例,像是要教學頭部舒壓課程時,會由隸屬教育訓練團隊的種子講師現場示範所有動作,學員看完示範後再親自動作。但這種模式的最大缺點是「速度慢」,假設學會全身療程需要3個月時間,可能有些人學到一半就走了,又需要從頭再來教育新人。
Eunice SPA在疫情間嘗試的作法是將「學習單位最小化」,例如頭部療程共有3個動作,便各自拍成數分鐘左右的短影片,提供給美容師學習。「就像學換手運球一樣,分開練左手、右手換球,再把它連貫起來運,會比一次到位容易得多。」
簡玠士表示,以前許多講師會覺得現場教才有感覺、學生才學得會,可是當疫情一來,這些老師自己也害怕因教學染疫,他們反而成為數位培訓的最佳推手。
他坦言,剛開始的數位化影片教學只是透過臉書社團丟影片,但看到大家接受度、學習效果都變好後,就決定要建立完整的數位教學機制,目前累積超過170支影片,美容師通過教學考核時間也從原本約3個月時間變成1.5個月。
Eunice SPA建制中的教學系統,擁有學習進度、個人成績等功能,另外還考量到SPA產業需認識高達400種保養品項,因此會在系統中增加資料庫功能,將常被用到的問題、各膚質適合的保養品列出;同時還會鼓勵員工回答提問,由公司發出獎金。
他們還在疫情間嘗試推出App會員卡,由18間直營店當示範,透過優惠來推動「跨店會員經營」。
「別的產業聽起來會覺得不可思議,但你在A店買了SPA課程,是沒有辦法在B店使用的。」簡玠士說,SPA行業薪資與業績分潤有關,大家都會擔心自己的客人被「綁走」,這導致整個行業的數位化推動不易,而他認為隨著消費者行為改變,必須得試著突破這種困境。
第一階段目標,Eunice SPA希望2萬多位直營店會員能轉換成App活躍會員,且他們的每筆消費都可以回歸到推薦員工身上。
疫情前,Eunice SPA直營店月營收總計約1,800萬上下;疫情穩定後月營收成長至2千萬,不減反增。這讓他對集團發展更有信心,除砸下百萬元數位預算外,更逆勢在雙北市展店,預計在2021年前再開出7家直營店。
回顧創業10年的成功原因,簡玠士歸功於重視消費透明化與網路口碑,在他心中,經歷削價競爭的SPA產業不能再走老化、只經營熟客,而是要擦亮招牌讓顧客在網路上認識你,才有持續創造營收的本錢。
「SPA已經沒有過路客會上門了,但未來,我們會有數位過路客。」目前,Eunice SPA平均每年會花60萬元做SEO(搜尋引擎最佳化),簡玠士認為SPA不會走向夕陽產業,他看好自家集團的總門店數有機會達到200家。
Eunice SPA(尤妮絲)企業檔案
成立:2011年
創辦人:簡玠士
總店數:72家(直營18家、加盟54家;目前2021年底達79家)
年營收:超過2億元(直營店)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