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療SPA是「夕陽產業」?他拚10年打造全台第3大集團,靠數位力衝出疫情封鎖線
芳療SPA是「夕陽產業」?他拚10年打造全台第3大集團,靠數位力衝出疫情封鎖線

「疫情初期不只有業績消失而已,人與人的信任感也不見了,這帶來的衝擊才大。」Eunice SPA創辦人兼總經理簡玠士說。

一般人容易將按摩與SPA產業搞混,簡玠士解釋,兩者雖然都會接觸人體,但SPA通常會結合精油、藥草,並透過竹子、石頭等工具來按壓深層肌肉。由於SPA多數是全身療程,比起可選擇只進行腳底按摩的按摩業更需要在密閉空間相處,在新冠疫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剛影響台灣時,由於客人根本不願上門,讓所有業者都受到波及。

Eunice SPA創辦人簡玠士
簡玠士最早在SPA館當營養師,後來負責展店累積營運經驗,最終選擇自行創業
圖/ 蔡仁譯攝影

Eunice SPA在全台擁有約72家門店,連鎖規模僅次於詩威特、佐登妮絲等兩大集團。

第一時間,他們先是讓旗下美容師化身社群團購小幫手,透過臉書直播等方式,銷售自家保養品、精油與各種團購熱門品,一方面替少了業績抽成的美容師增加收入,同時也向消費者傳達「我們還活著,沒有消失」的訊息。

簡玠士認為,疫情並沒有讓SPA需求消失,可既然短期內顧客上門意願降低,那不如趁著機會解決多年來的行業痛點,對集團營運也有幫助。

痛點之一,是人才養成大不易。SPA同業佐登妮絲在年報中將人才養成、流動率列為經營挑戰,因為美容師要學習基礎操作、進階美容技能外,還需要學會包括膚質檢測等專業儀具操作,再加上行業特性需長時間提供服務,容易因體力流失而導致人員流動率增加,因此需要格外需要培訓制度來確保美容師的服務品質。

「解決方式一直都有,就是數位化教育。」簡玠士笑說,創業10年來他不是沒有想過用數位化方式來培訓員工,不過,因為行業特性比較傳統,接受度往往不高。

他舉例,像是要教學頭部舒壓課程時,會由隸屬教育訓練團隊的種子講師現場示範所有動作,學員看完示範後再親自動作。但這種模式的最大缺點是「速度慢」,假設學會全身療程需要3個月時間,可能有些人學到一半就走了,又需要從頭再來教育新人。

Eunice SPA在疫情間嘗試的作法是將「學習單位最小化」,例如頭部療程共有3個動作,便各自拍成數分鐘左右的短影片,提供給美容師學習。「就像學換手運球一樣,分開練左手、右手換球,再把它連貫起來運,會比一次到位容易得多。」

Eunice SPA
疫情初期顧客不敢上門消費,反而成為Eunice SPA的數位轉型契機。
圖/ 蔡仁譯攝影

簡玠士表示,以前許多講師會覺得現場教才有感覺、學生才學得會,可是當疫情一來,這些老師自己也害怕因教學染疫,他們反而成為數位培訓的最佳推手。

他坦言,剛開始的數位化影片教學只是透過臉書社團丟影片,但看到大家接受度、學習效果都變好後,就決定要建立完整的數位教學機制,目前累積超過170支影片,美容師通過教學考核時間也從原本約3個月時間變成1.5個月。

Eunice SPA建制中的教學系統,擁有學習進度、個人成績等功能,另外還考量到SPA產業需認識高達400種保養品項,因此會在系統中增加資料庫功能,將常被用到的問題、各膚質適合的保養品列出;同時還會鼓勵員工回答提問,由公司發出獎金。

他們還在疫情間嘗試推出App會員卡,由18間直營店當示範,透過優惠來推動「跨店會員經營」。

「別的產業聽起來會覺得不可思議,但你在A店買了SPA課程,是沒有辦法在B店使用的。」簡玠士說,SPA行業薪資與業績分潤有關,大家都會擔心自己的客人被「綁走」,這導致整個行業的數位化推動不易,而他認為隨著消費者行為改變,必須得試著突破這種困境。

第一階段目標,Eunice SPA希望2萬多位直營店會員能轉換成App活躍會員,且他們的每筆消費都可以回歸到推薦員工身上。

疫情前,Eunice SPA直營店月營收總計約1,800萬上下;疫情穩定後月營收成長至2千萬,不減反增。這讓他對集團發展更有信心,除砸下百萬元數位預算外,更逆勢在雙北市展店,預計在2021年前再開出7家直營店。

回顧創業10年的成功原因,簡玠士歸功於重視消費透明化與網路口碑,在他心中,經歷削價競爭的SPA產業不能再走老化、只經營熟客,而是要擦亮招牌讓顧客在網路上認識你,才有持續創造營收的本錢。

「SPA已經沒有過路客會上門了,但未來,我們會有數位過路客。」目前,Eunice SPA平均每年會花60萬元做SEO(搜尋引擎最佳化),簡玠士認為SPA不會走向夕陽產業,他看好自家集團的總門店數有機會達到200家。

Eunice SPA(尤妮絲)企業檔案
成立:2011年
創辦人:簡玠士
總店數:72家(直營18家、加盟54家;目前2021年底達79家)
年營收:超過2億元(直營店)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數位轉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