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竄改網頁標題造成SEO悲劇後,終於更新指南、明確教你下標題!
Google竄改網頁標題造成SEO悲劇後,終於更新指南、明確教你下標題!

今年8月,Google公布一項重要更新:網頁標題生成機制。平常在撰寫網頁內容時,作者們若在網站後台更新文章、輸入標題後,CMS系統會自動在程式碼中以〈title〉標籤呈現標題,好讓搜尋引擎能夠辨識「這串文字是標題」。

過去,儘管Google有可能根據一些個人化因素(例如搜尋者使用的關鍵字)而在搜尋結果頁呈現稍微不同的標題,但絕大多數都還是直接採用〈title〉標籤中的內容如實展示。

專欄_<title> 標籤中的文字即是標題.png
如圖所示,<title>標籤中的文字即是標題。
圖/ 作者提供

然而,在此次更新後,Google表示雖然〈title〉標籤仍是產生標題的重要參考依據,但將更加重視網頁中的其他元素,例如〈h1〉、〈h2〉、內文內容以及內文相關性等等,而不再只以〈title〉標籤為主。

此次更新後,據官方公告顯示約有20%的標題受影響、與〈title〉標籤的內容不一致;也就是說,有20%的標題被Google「改寫」。接下來,本文將一一說明為什麼Google要做出如此更新?更新後引發哪些SEO悲劇與爭議?後續官方指南又有何更新,指引大家撰寫好標題?

為什麼Google要更新標題產生機制?

Google在公告中提到,此次更新是為了提供使用者更好的搜尋體驗。以往,〈title〉標籤內容常有以下問題而為人詬病:

1.標籤內容空白,或者標籤中只有與網頁內容無關的文字:

例如,首頁的〈title〉標籤內容就是「首頁」,完全沒有說明這個網站在做什麼?想傳達哪些訊息?

2.標題過長:

有些網站為了衝關鍵字排名、想提升相關性,就在標題中同時使用多個相關關鍵字、導致標題長度過長。

3.亂塞關鍵字(Keyword Stuffing):

一樣是為了排名提升相關性,有的網站手法更加拙劣,直接在標題無意義的重複關鍵字、想讓搜尋引擎誤以為這個網站與關鍵字的關聯度很高;例如「台北咖啡廳|好喝台北咖啡廳|台北最好喝咖啡|台北人都愛的好喝咖啡廳」等等。事實上,這種方法對排名沒有任何幫助,屬於無效的黑帽SEO手法。

以上這些負面因素的共通點就是,搜尋者看到這類標題時,很可能無法在第一時間就初步了解該網站到底是什麼樣的網站?裡頭有哪些資訊?從而降低了搜尋體驗。為了讓搜尋者看到與網頁內容更適切、更精確的標題,Google 才決定更新標題生成的演算法。

Google改寫標題,造成哪些SEO悲劇案例?點閱率受衝擊?!

儘管Google的立意良好,本次更新上架三個多月以來,卻在SEO圈引發不少笑話和悲劇。常見的「被竄改」案例是標題被去頭去尾、只截取一部分後形成意義不明的句子;或是演算法只從〈h1〉、內文等其他處提取句子當作標題,變得文不對題。

例如美國ㄧ家郵輪公司American Cruise Lines,網站中重要的「商品分類頁」其標題在搜尋結果頁上就被截斷,只剩下沒頭沒尾的句子「在著名的密西西比河」(on the legendary Mississippi River)。(弔詭的是,其子頁面的標題卻未被一起更改)

美國疾病管制局(CDC)也是Google改寫標題的受害者。其長照相關的網頁標題被截斷只剩下「……和輔助生活」(and assisted living),讓人看不懂該網頁想表達的內容;甚至Google針對CDC其他網頁只截取了部分內文,顯示為「蚊子之家-CDC」(Mosquitoes Home-CDC),很容易讓搜尋者誤以為這是家蚊子養殖中心或研究所叫做CDC。

上述的例子也許還算是讓人啼笑皆非但無傷大雅的「笑話」,但若標題被改寫而影響到網頁的SEO表現,可就不好笑、而是「悲劇」了。

波士頓一家廣告代理商就面臨了這樣的慘況。在Google更新後,其網站中長年排行第一的文章「Free Keyword Tool(免費關鍵字工具)」,在「Free Keyword Research Tool(免費關鍵字研究工具)」這組關鍵字的搜尋結果頁中,點閱率(CTR)下降了21%;若再考慮到其他相關的關鍵字,點閱率降幅更是高達37%。

而造成如此損失的原因正是Google天外橫來一筆的改標,把「Free Keyword Tool(免費關鍵字工具)」改為「Learn More About The FREE Keyword Tool.(取得更多有關這項免費關鍵字工具的資訊)」。

事實上,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作者對於自家網頁的標題掌握度大幅下降,很難預測標題是否會被更改?又會被改成怎樣?以往在撰寫文章時,作者們總是絞盡腦汁訂標題、希望能讓讀者一眼就點進來。網路上有非常多文章在教人如何下標題、也有許多的數據在研究該怎麼樣下標才能提高點閱,然而這些技巧在全新的演算法面前,效果是否依舊、令人存疑。

專欄_google改網頁標題3.png
搜尋「如何下標題」,有高達8千5百萬筆結果。
圖/ 作者提供

Google官方指南更新:撰寫標題的最佳策略

由於全新的標題產生機制引起不少爭議,甚至有專家批評Google此舉就像是書局擅自把作者寫的書更換書名再上架、相當不滿;Google似是聽到了民怨,在近期更新了其SEO官方指南,希望能讓網站主們在制定標題時有更明確的依據可參考。

以下是官方建議,撰寫標題的最佳策略:

1.確保網站中的每個網頁其〈title〉標籤中都有相對應的內容。

2.避免每個頁面的〈title〉標籤重複,或者制定模板化的標題,確保每個標題的獨特性。

舉例來說,假如你經營影音平台網站,在每個頁面都加上「OO娛樂——專屬你的影片、音樂、歌詞、專輯、演唱會」就是很模板化的下標方法。更好的策略是依據該網頁的內容做調整,例如網頁中只有出現影片內容,標題就應該是「OO娛樂——專屬你的影片」;或者也可以只使用簡潔的品牌名稱作為標題,「專屬你的影片、音樂、歌詞、專輯、演唱會」僅放在摘要說明(meta description)。

專欄_google教你下標題.png
圖/ 作者提供

3.標題應簡潔,避免過長。

若想使用品牌名稱,於首頁標題可以用一句話描述整個網站或品牌精神,例:「清潔幫——你的打掃好幫手」。其他頁面則可將品牌加在前綴,後面用「:」、「-」、「|」分隔符號凸顯網頁真正的內容。例如註冊頁:「清潔幫——註冊成為專屬會員」;而非在每一頁都加上「清潔幫——你的打掃好幫手」造成標題過長。

4.避免亂塞關鍵字(Keyword Stuffing)。

如同上述所說的,浮濫堆疊關鍵字可謂是Google的大忌,不僅對SEO無效,在標題使用這種低劣手法也可能讓Google誤以為該網頁是垃圾網頁。

同時,Google 也明確指出產生標題的參考要素,以及網站主們下標題時的常見誤區。參考要素如下:
- 〈title〉標籤中的內容。據Google表示,80%的標題仍是直接採用〈title〉標籤,好好下標依然重要。
- 頁面上的主視覺標題
- 其他標頭元素,例如〈h1〉標籤中的內容
- 網頁上其他特別大或顯眼、利用視覺手法刻意突出的重點內容
- 頁面中的錨點文字
- 反向連結的錨點文字
- 網頁中的內文內容

常見誤區如下:

1.沒頭沒尾的標題:

例如「|王媽媽便當店」、容易讓Google誤會「|」前面還有內容、被當成文字有缺漏的標題。

2.同一個網址、每年更換對應該年份的內容,但標題卻與該年份不相符。

例如,大學入學考試的網站每年都是同一個,但是會隨著時間替換成該年份的簡章;若網站中是2021的簡章、網頁標題卻是「2020年大學入學考試」,就可能被Google偵測將標題改為正確年份。

3.標題不夠精確,模糊描述網頁內容。

例如「巨型絨毛娃娃、泰迪熊、無尾熊、鴨嘴獸——好可愛玩具專賣」讓人很難馬上知道這個網頁是賣哪款玩偶,可能會被Google提取部分字詞變成「巨型絨毛娃娃——好可愛玩具專賣」等更合適的標題。

4.類模板式的標題(Micro-boilerplate text)。

例如影集平台中,某劇的每一季都是不同頁面,但標題可能都一樣;Google可能會偵測為重複並為其加上季數,例如「第1季——冰與火之歌」、「第2季——冰與火之歌」、「第3季——冰與火之歌」。

shutterstock_476478256_SEO.jpg
圖/ garagestock via shutterstock

總結:參考官方訂標策略,專注做好內容

現況來說,即使完全照著官方建議下標,也無人能保證你精心設計的標題100%不會被演算法修改;雖然如此,最安穩的做法仍是盡可能跟隨官方的指引。

此外,儘管作者對於網站標題的掌握度比起以往多了更多不確定性,但Google也強調了其所參照的其他網頁元素,以及重視這些元素與關鍵字的相關性。而做好這些內容、確保它們與關鍵字環環相扣,本就是SEO一直在做的事。

目前而言,網站經營者不太需要擔心,只要依據官方建議制定標題、專注做好內容,仍有機會取得好排名。

責任編輯:吳佩臻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SEO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掃地機器人到智慧座艙,凌陽科技C5晶片如何在AI時代掌握邊緣算力主控權?
從掃地機器人到智慧座艙,凌陽科技C5晶片如何在AI時代掌握邊緣算力主控權?

掃地機器人也會說話嗎?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它不只會自動導航和避開障礙物,還能經由辨識主動發問:「前面是水漬,要幫您拖乾嗎?」這不再是實驗室裡的遠景研究,而是IC設計大廠凌陽科技即將推出的C5平台晶片技術中,正準備實現的日常智慧場景之一。

創立於1990年的凌陽,從消費性多媒體IC設計起家,逐步拓展至車用數位影音、沉浸式聲學系統單晶片等領域。近年來,凌陽提出「C+P Plus 1」的晶片架構策略—也就是以核心運算晶片(Computing, C Chip)加上外部裝置(Peripherals, P Chip),形成一個策略性整合的應用單元(Plus 1),形成模組化、可客製的系統解決方案。這樣的設計方式,不僅能透過先進製程打造更小、更有效率的小晶片(Chiplet),還能透過與生態系夥伴共研周邊模組,降低創新應用的門檻,加快產品落地速度。

這樣的晶片模組策略,展現出凌陽對市場變化的敏銳洞察,也顯示在 AI浪潮的趨勢下企業的積極轉型。而如今打造C5平台的能力,正是建立在 C3平台的技術累積與經驗之上。

讓機器「看得見」,C3平台打開邊緣AI應用之門

C3平台具備 AI 影像辨識能力,應用於智慧設備場景。
C3平台具備 AI 影像辨識能力,應用於智慧設備場景。
圖/ 數位時代

「C3的任務,是要讓機器能看得見,」凌陽產品總監黃興生如此定義這款SoC晶片的角色。他表示,C3 平台是一款整合AI加速器的影像處理系統單晶片(SoC),具備即時辨識功能,能運行CNN(卷積神經網路,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等深度學習模型,適用於智慧相機、掃地機器人、安防設備等場景。透過感測與辨識畫面中物體、人臉、動作等關鍵資訊,C3讓終端設備不只是可以看見,還能提升裝置主動判斷能力還具備判斷的能力,像是避障、偵測跌倒等功能。

凌陽當初推動C3平台的關鍵決策,來自對邊緣AI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AI技術正從單純的資料擷取,邁向即時決策的全新階段。與其將大量影像資料傳回雲端進行處理,凌陽選擇在裝置邊緣端直接完成分析,不僅大幅提升反應速度,也確保資料安全性與隱私。

這項技術路線不僅展現凌陽在AI應用上的前瞻佈局,更幫助品牌客戶打造具備差異化的智慧產品,為其搶占市場先機。C3平台目前已廣泛應用於IoT、長照與消費性電子等領域,讓凌陽在相關市場搶得先機。

然而,隨著語音助理與生成式AI技術的迅速崛起,凌陽也意識到僅具備影像辨識與判斷能力的C3,已難以滿足未來市場對「互動性」與「理解力」的高度期待。下一代晶片勢必得導入語言理解與生成能力,才能真正滿足客戶對於AI在各場景應用的想像。

早在2023年中、全球掀起ChatGPT與大模型熱潮之前,凌陽就已開始密切關注生成式AI的應用趨勢。當時,凌陽團隊在分析C3平台的市場反饋時,發現儘管機器已能「看懂」影像,卻仍無法「聽懂」語言、更無法「理解」使用者的真實意圖,導致智慧裝置的互動體驗始終停留在被動回應的階段。

用C5迎戰AI互動時代,從晶片到平台加速少量多樣的AI應用

「下一代AI晶片,不該只是影像辨識的機器視覺工具,而應該是一個能『理解場景、理解語意』的互動平台,」黃興生回憶道。正是在這樣的思維驅動下,C5平台的構想逐步成形。

但這項轉型也意味著凌陽必須面對前所未有的技術挑戰。為了支援大型生成式模型運算,晶片所需的記憶體頻寬從過去的10GB/s躍升至100GB/s以上,晶片面積、功耗與資料搬運效率都成為設計瓶頸。開發C5所需的資源與技術複雜度,遠超以往,這已不再是單靠企業內部團隊即可獨力完成的任務。

因此,凌陽科技決定參與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藉由政府資源挹注,加速推動C5晶片架構的研發、IP整合及場域驗證工作。在本計畫的支持下,凌陽成功建構完整的SDK(軟體開發工具包)工具鏈、模組化平台與開源開發架構,同時擴編軟體開發團隊。「與其說C5是一顆AI晶片,更貼切地說,它是一個完整的開發平台。」黃興生表示。

面對AI應用「少量多樣、快速導入」的市場特性,C5從一開始就被定義為模組化、可擴充的開發平台。凌陽同步提供韌體、SDK、開發板與可視化工具鏈,並開放原始碼,協助不同領域的業者依場景快速部署。比起 C3強調即時影像辨識的單點功能,C5進一步整合語音輸入、自然語言處理(NLP)與大型視覺語意模型(VLM),具備情境推論與語音互動的能力——讓機器從「能感知」真正走向「能理解」。

舉例來說,在C3的掃地機器人應用中,晶片可辨識障礙物與髒汙物並繞開它們;但在C5平台上,同樣的機器人不僅能看到,也能主動提醒使用者:「前方髒汙,是否需要啟動拖地模式?」或依據內建情境判斷,自主決策是否清理,並提供語音互動回饋。而在長照場域中,則能透過語音確認長者意識狀況,例如在偵測跌倒後主動詢問:「您還好嗎?需要我幫忙聯繫照護人員嗎?」

凌陽產品總監黃興生展示C3平台,奠定了推動 AI 視覺晶片C5平台的基礎。
凌陽產品總監黃興生展示C3平台,奠定了推動 AI 視覺晶片C5平台的基礎。
圖/ 數位時代

目前C5已完成初步晶片架構設計,預計將於2026年第二季投片,並於2027年進入應用導入階段。凌陽同步規劃將C5平台推廣至智慧座艙與工業機器人等領域,結合車內語音控制、駕駛監控與乘客情緒辨識等功能,打造真正具備語音理解與空間感知能力的智慧終端。「AI晶片的競爭力,不再只在於速度與功耗,而在於能否真正理解使用者與環境。」黃興生強調。 C5 不只是凌陽邁向 AI 世代的關鍵一步,更代表台灣 IC 設計產業朝整合平台與價值鏈重塑的重要實踐。。當晶片能讓終端設備具備說話、回應與推論的能力時,象徵的將不再只是技術進化,更是人機關係的重新定義。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凌陽科技
● 董事長:黃洲杰
● 核心技術:車用智能座艙系統、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無線音頻系統、家用影音娛樂系統與Edge AIoT小晶片等產品之研發。
● 資本額:新台幣59億8000萬元
● 員工數:320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