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et Taipei】創業30年、讓全球7成人口都用Arm技術!下步瞄準車用、新創需求
【Meet Taipei】創業30年、讓全球7成人口都用Arm技術!下步瞄準車用、新創需求

「全球有70%人口在使用Arm架構技術,至今已出貨 2千億個以上Arm架構晶片」,Arm台灣總裁曾志光一語道出,Arm身為全球半導體IP公司的領先地位,下一步將瞄準車用市場,並培育IC設計新創企業。

Arm台灣總裁曾志光於18日參與2021年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演講主題為「擁抱開源!親愛的創業家,讓我們成為你迎戰時最強的夥伴吧(Enable Startups with Technology Innovation)」娓娓道來Arm過去30年的歷史,如何從一家小公司,變成半導體業的關鍵公司,更吸引GPU大廠輝達(Nvidia)的併購。

Arm的前身為艾康電腦(Acorn),於1990年獲得蘋果(Apple)與美國晶片製造商VLSI的資助,分割出Arm,成為獨立子公司,現在的ARM成為一家市值約900億元的公司。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Arm與一般半導體公司最大不同在於,它不製造晶片且不向終端用戶出售晶片,而是通過轉讓設計方案,由合作夥伴生產出各具特色的晶片。目前擁有580個晶片合作夥伴,從最小的傳感器到99%智慧型手機、汽車、資料中心以及超級電腦,Arm的節能處理器設計與軟體平台已支持2千億個晶片。

蘋果電腦的失敗,Arm找到自己的定位

當年Arm的創辦人Robin Saxby對公司的期待是「成為全球電腦處理器的精簡指令集運算的標準」,在1990年,這群工程師設計出低功耗、小型的處理器(CPU),1993年Arm在和蘋果合作的搭載ARM處理器的蘋果Newton MessagePad問世,一度成為CES展上最熱門的產品,前3個月售出5萬台。但這樣的熱度並沒有延續下來,像是電池壽命短、缺乏軟體生態系,以及手寫識別、與PC的連接性沒有想像地出色。

但也幫助了Arm找到顛覆市場的秘訣,透過把Arm的架構規格授權給合作夥伴,定位為客戶的虛擬CPU研發,大幅降低成本,也縮短產品開發時間。

2021 Meet Taipei 大會論壇 Arm台灣總裁曾志光
曾志光指出,現在的Arm擁有遍佈全球數千名工程師,不再是當年小型的新創公司。現在的Arm將通過釋放技術的力量,來激發世界的潛力。
圖/ 創業小聚

這讓Arm更清楚自己的價值,後續隨著採用德州儀器 Arm 7處理器的諾基亞6110手機推出後,Arm開啟手機的新時代,透過Arm的軟體與硬體解決方案,已支持數十億設備。

曾志光指出,現在的Arm擁有遍佈全球數千名工程師,不再是當年小型的新創公司。現在的Arm將通過釋放技術的力量,來激發世界的潛力。

推開放架構資源,瞄準汽車、新創需求

隨著 AI、物聯網與 5G 的發展,全球的共享數據都透過Arm的技術來處理。隨著數據的增加,必須不斷縮短延遲,以提升邊緣運算的能力。

曾志光列出從物聯網端點到連接雲端的三個趨勢,第一特定運算,這意味不同的工作負載,需採用專用處理器,Arm 擁有從 CPU、GPU 到 NPU (ML) 和系統 IP 的完整產品線,支持晶片合作夥伴開發正確的運算解決方案。

第二機器學習與AI將成為從 IoT 到雲端每個 SoC(系統單晶片)的運算基礎。第三是資安,對於軟體與硬體人員,資安將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曾志光認為,若沒有良好的安全性,如何安心把智慧裝置部署在工廠,甚至是駭客造成了企業或個人的損失。

目前Arm已是大量開源項目的貢獻者,啟動新的硬體功能並優化性能,項目包含行動(mobile)、嵌入式、物聯網、網路與基礎設施。

像是最新針對汽車產業推出的開放架構SOAFEE,曾志光表示,未來將是軟體定義車輛的時代,想像一下,未來若要升級車子的性能,透過app更新即可完成,意味汽車業的產業鏈將發生變化,整個供應鏈從 IP 設計到汽車製造商,都必須重新檢視,Arm將為汽車應用的安全與即時需求設計所需的標準、軟體、開發人員資源與特定應用的處理平台。

那Arm為新創帶來哪些資源?像是Flexible Access提供新創開發SoC所需的資源,包括70多種經過驗證的 IP 產品(包括 CPU、GPU 和 NPU)以及行業領先的工具和模型,以支持整個設計過程。

工研院攜手Arm推IC設計平台
工研院攜手Arm推IC設計平台,讓新創的想法可以更快落地。
圖/ 工研院

在初期產品設計時,無須支付Arm IP授權費,待產品進入量產階段再支付授權費,透過新創IC設計平台的建立,讓新創的想法可以更快落地,並且將產品快速推到市場。此外,Arm還有成立IoT基金,投資的內容包括生物晶片、元宇宙、SOC以及汽車軟體與服務,瞄準有潛力的新創公司。

責任編輯:錢玉紘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