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的第2回日出,是真的?
.Com的第2回日出,是真的?
2003.01.15 |

去年底開始的全球股市反彈,出人意料的,居然是由一群.com領軍。
去年一整年,套裝旅遊網站Expedia的股價上漲了65%,網路訂房業者Hotels.com有19%的漲幅;老前輩亞馬遜網路書店更猛,股價較年初上漲72%,至於線上拍賣王子eBay,雖然沒有令人心醉的漲幅,但仍一直保持在高價位的50美元至65美元之間振盪,去年10月反彈以來也維持飆漲走勢,現在股價已經超過70美元,「.com股王」非它莫屬。
不只這樣,去年夏天,在《數位時代雙週》每年與美國《商業週刊》合作公布的「全球科技100強」中,eBay、Hotels.com與Expedia在強敵環伺中分別佔據第83、86與87名;而在年底的追蹤排行中,三者已分別竄升到第5、第26與第53名。主要原因,就是來自它們營收和股價的上漲。而股價要能上漲,則在於它們都已開始獲利。
同樣的情節也出現在中國網路三劍客新浪網、搜狐和網易身上,去年年初,三家公司股價紛紛跌破2美元,年底時一結算,股價漲幅都令人刮目相看:其中改為主攻網路遊戲,在去年第2季首度獲利的網易,由每股0.95美元飆上11.05倍的11.45美元,是2000年網路泡沫以來僅見;在去年第3季首度獲利11萬美元的搜狐則漲了4.42倍,成為6.4美元;可望在去年第4季首度獲利的新浪網也飛升2.99倍,到達6.5美元。
以台灣未上市的.com而言,營收主力由入口網站廣告改做「線上零售商」的PC home Online單月營收做到6000萬台幣,旅遊網站易遊網(ezTravel)年營收做到30億台幣,都是令人驚奇的成長紀錄。PC home Online總經理李宏麟笑著表示,已經兩年不見人影的創投公司,最近又悄悄登門拜訪。
股價的波動,是企業經營型態轉折的先期訊號,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但引人好奇的是:究竟是哪些因素的改變,促成了這些倖存.com公司的轉變,由當年人人喊打的泡沫,變成貨真價實的賺錢企業?而這些營收和獲利的回春榮景,可以持續下去嗎?

**寬頻普及立大功

**
由美國到中國和台灣,.com公司的少康中興,原因很多,只是太少人關心。
.com回春的頭號原因,是寬頻網路的普及,使.com公司能提供更誘人的影音多媒體內容和服務。雖然美國寬頻用戶與台灣消費者一樣,常抱怨寬頻「不夠快」,但由於費率節節走低,透過寬頻上網的美國家庭目前已達1680萬戶,而根據美國網路研調機構eMarketer的預測,用戶數在2003年仍會以38%的幅度成長到2330萬戶,「有了寬頻,不管你原本上網做什麼,一定都會更頻繁使用它,」eMarketer在報告中分析。
「業者可望重拾更多廣播或電視類的網路廣告業務,」研究網路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科爾(Jeffery Cole)也樂觀表示,電視節目一廣告,很多人都會溜到一直保持連線的電腦旁遛達遛達,「業者應該研究如何利用寬頻特性設計新廣告,找回這批失聯已久的觀眾。」
此外,上網者對線上交易日益增加的信心和安全感,也是推升.com生意量的關鍵因素。網路交易安全與隱私權問題,一向是許多人抗拒電子商務的主要障礙,但這樣的情形已經有所轉變。
根據美國經濟諮商局(Conference Board)今年初的調查,已經有33%的美國上網者覺得網路交易夠安全,比1年前的27.5%增加不少。而在城市人口稠密的亞洲,則因許多業者開辦各種「虛實並濟」的付款方式(例如台灣博客來書店的「到7-11付現取貨」、兩岸.com公司透過小販和便利店販售線上遊戲卡),帶動消費者的購物意願。

**不景氣中的eBay榮景

**
而隨著eBay、亞馬遜、雅虎等網路品牌的口碑愈來愈好,民眾對於網上消費的信心與習慣,亦有所增進。「大家的想法已經從『好吧,有機會的話就來試試線上購物』變成肯定『我想線上購物』了,」亞馬遜發言人庫里(Bill Curry)表示。
最關鍵的原因,是不少的.com確實找到了「大幅增加營收,但成本不變、或僅小額增加」的經營配方。它們透過各種嘗試錯誤(trial & error)而得來的創新經驗或商業模型,一點一滴開始賺錢,眼看就要進入真正的獲利起飛期,因而吸引大批法人投資者搶進股票。
先看看eBay。它之所以能在.com泡沫後屹立不搖,漸入佳境,有外在的環境性因素,也有內在的創新性策略,而不景氣與高失業率的灰暗顯然是一大外在助力。「景氣愈是差,消費者比價求便宜的心態就愈濃厚,有利於電子商務的發展,」基金業者雷格梅森(Legg Mason)的網路消費分析師安德伍(Thomas Underwood)指出。還有,除了到eBay撿便宜的人變多以外,「變賣家產」的人也增加:愈來愈多公司習慣於把舊電腦或汰換下來的路由器拿到eBay上拍賣,以增財源;而許多小市民在喊窮之餘,也想到挖出寶貝棒球卡或老樂器到eBay上拍賣,反正賺一筆是一筆。美國《商業週刊》在年底的「科技100強」中,把eBay形容為「市況不振下,自然而然崛起的贏家」,也就不難理解。根據去年11月底的資料,eBay的有效使用人數,已經從2001年年初的1320萬人,成長到將近2倍的2420萬人,每人銷售額也增加了14.6%,到達511美元。誰管它景氣不好?eBay的用戶照樣翻了一倍。
除了「不景氣」的有利背景,eBay的強勁也來自它本身的一些策略,例如不斷推陳出新的商品類別。eBay嗅到一波汽車與其零組件出售的熱潮,因而成立專賣車子與零組件的電子交易市集eBay Motors,到去年已是全美最大的汽車經銷商,成為eBay重要的營收來源之一。根據證券業者Pacific Crest Securities的預估,eBay Motors去年商品總銷售額預計達26億美元,會為eBay帶來9100萬美元的營收。eBay也預計eBay Motors到2005年會產生30億美元的營收。另一項創新是eBay推出的「立即購」(Buy It Now)功能,也就是由賣方設定一可接受的結標價,買方則可「在物品還沒投標之前,馬上用此價錢買下來」。雖然這種以固定價格購物的功能看來平淡無奇,卻可以縮短物品的拍賣期間1天,「賣主賣出的成功率也提升了,」eBay美國業務資深副總裁喬丹(Jeff Jordan)表示。
eBay的財源,還包括善用已建立起來的電子交易平台,與實體製造商合作,為它們拓展銷售管道。「我們已經不再只是拍賣網站了,」eBay發言人波斯葛洛夫(Kevin Pursglove)的話透露出玄機,「各種產品,大家都可以到eBay買。」什麼是「各種產品」?從迪士尼、柯達、服飾業者Gap、內衣品牌維多莉亞的祕密(Victoria's Secret),到DIY傢俱業者Home Depot、惠普、IBM,包括一向對線上拍賣嗤之以鼻的戴爾電腦,現在全都成為eBay的貨源。投資銀行W.R.Hambrecht分析師布朗(Derek Brown)也下了這樣的結論:除了極少數限制外,幾乎已經沒什麼東西在eBay上買不到了。

**苦海女神龍亞馬遜

**
2000年6月,雷曼兄弟債券分析師蘇里亞(Ravi Suria)一句「亞馬遜會在2001年第1季因現金燒盡而倒閉」的預言,讓一票虛幻的網路泡沫跟著被戳破。但他卻沒有料到,兩年後的今天,在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一面砍成本、一面開新事業的操作下,亞馬遜依然是一條活龍,而且隨著2001年第4季第一次出現形式上的獲利(未扣除許多費用的營業利益)以來,不但股價愈來愈高,2002年各季的虧損額,都比2001年同期來得少。例如去年第3季的3510萬美元虧損,就遠比前年同期的1億6990萬美元進步得多。
網路市調公司Giga Information Group副總裁巴特斯(Andrew Bartels)表示,從兩年前的泡沫中存活下來的網路公司,能效率化的地方,也都改進得差不多了,剩下來可以做的,主要還是在「增加營收」之上。如何增加營收?以網路零售商而言,「免費運送」是讓消費者至少「會想試試」的一大利器。這正是亞馬遜在去年採取的策略:去年1月,亞馬遜宣布購物滿99美元免運費,接著又在6月降至49美元,8月底再把門檻調降到25美元。市調與顧問公司Aberdeen Group資深副總裁艾許勒(David Alschuler)分析,雖然亞馬遜必須因此負擔更多運費,但由於訂單數目激增,只要每筆交易都還有極其微薄的利潤,整體來說依然有助於獲利。「他們失之東隅、收之桑隅,與傳統零售業的『薄利多銷』不謀而合,」艾許勒分析道。
而根據《電子商務時報》(E-Commerce Times)的分析,正如實體零售業者一樣,網路零售業者要賺錢,關鍵就在於「存貨管理的效率高低」。幾年前亞馬遜開始涉入玩具販售時,曾在這方面栽了跟頭。亞馬遜後來學乖了,與玩具反斗城分工合作,由對方管理存貨,自己則負責交易、網站開發以及後端的客服工作。「亞馬遜在慘痛中學到,自己擅長而該做的是什麼,不擅長而該外包的又是什麼,」巴特斯表示。亞馬遜沿用此一模式與Gap等流行服飾業者合作,於去年11月開設了販售400種品牌(現已增至450種)的服飾網站,現在反應熱烈;事實上,亞馬遜目前有1/3的銷售額來自於幫其他業者賣東西。就這點而言,以線上書店起家的亞馬遜,與原本定位為家庭式拍賣網站的eBay,倒頗有異曲同工、殊途同歸之妙。「回首來時路,eBay和亞馬遜走得都正確,」投資研究機構Morningstar分析師凱思曼(David Kathman)指出,「兩者都是先打好基礎,培養顧客忠誠度,再以購物中心模式獲利。」
亞馬遜和eBay砸下巨資,投資打造完備的基礎設施,讓增闢新店面成為「隨插即用」的簡單手續。兩個網站單月上網人次合計超過4000萬,把銷售舞台租給加盟商家的同時,還可以抽佣金,又免除傳統零售商的負擔。
雖然股價與獲利都和eBay還有差距,希臘神話中的女戰士亞馬遜脫離苦海的日子,應該已經不遠。

**美國互動與它的旅遊左右手

**
研究機構Technology Business Research分析師萊斯爾(Bill Lesieur)認為,不景氣下,「消費者會傾向於先接觸自己最熟悉的東西,」除了消費性商品,也包括旅遊在內。雖然911讓航空業與傳統旅遊業者大嘆吃不消,卻有由娛樂大亨迪勒(Barry Diller)擔任執行長的電子商務業者美國互動(USA Interactive)帶領持有大把股份的Expedia與Hotels.com,開疆拓土,成功在線上闖出一片天。
在美國《商業週刊》年底的「科技100強」中名次雙雙大幅躍進的Expedia與Hotels.com,各有不同的優勢與特質,唯一相同的都是賺錢都多,股價都高。正努力向海外拓展的訂房業者Hotels.com預估,該公司2002年的營收將會成長76%,到達9億4300萬美元,淨利則較2001年增加52%,到達8800萬美元;剛跨足企業旅遊市場的套裝旅遊業者Expedia也很帶勁,2002年的營收預計會有5億8500萬美元,是去年的2倍,淨利會有6000萬美元,與去年虧損2150萬美元不可同日而語。
股價曾破80美元,目前在66美元左右徘徊的Expedia,主要營業內容是提供套裝旅遊,以及為小企業成員安排商務旅行。它最大的魅力在於「一次購足」的方便性,除了與450家航空公司、43000個寄宿點合作外,也和主要租車業者、郵輪業者、飯店、景點或地方交通運輸業者密切配合,提供全套的旅遊服務選擇。比較特別的是在訂房的部份,該公司不以收取佣金為收入來源,反而以量大的優勢直接以特低價訂下房間,轉訂給需要住宿的人。再搭配機票等旅遊商品一起推出。德意志銀行證券(Deutsche Bank Securities)分析師帕托(Jeetil Patel)指出,Expedia的成功,主要是因為「結合了房位與機位的套裝預約服務」。去年11月,該公司有鑑於客群中約有20%至30%來自於小企業,更推出「Corporate Expedia網站」,直接威脅企業商務旅行的傳統巨人──美國運通公司。
Hotels.com則代表另一種「便利」──該網站與各地業者合作,除了有北美、歐洲與亞洲等225個主要市場中的6300個寄宿點外,也提供全球5000個城市共40000家飯店的訂房服務,宛如全球飯店的入口網站,而且最多可以比正常住宿費省去70%,令人咋舌。每逢假日就一房難求的狀況,Hotels.com常有辦法解決,這正是它的迷人之處。

**內容業者也有譜

**
乍看之下,領先的似乎不是零售業者,就是旅遊業者,但事實上並不盡然。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引述eMarketer的報告指出,去年美國消費者花費於購買「網路內容」(online content,不含賭博與色情)的金額已達12億美元。線上出版者協會(Online Publishers Association)也表示,來自網路內容的收益,正以每年翻1倍的速度成長著。例如去年第3季的網路內容銷售金額3億6140萬美元,就是前年同期的2倍以上。
《經濟學人》認為,大家未來會更習慣於付費取得網路內容,「像雅虎免費提供的內容愈來愈陽春,就會迫使用戶漸漸去購買更有料的資訊。」不只美國,市場研究機構Jupiter Research針對英、德、法、義、西等國的1萬名上網者調查也顯示,西歐一帶不願意為音樂下載或精彩文章等網路內容付費的上網者,已經從2001年的47%下降到去年的41%,不過,線上出版者協會指出,雖然有1700個網站提供數位內容,但總營收的85%,卻只集中在其中50個網站上,不是人人都能得道升天。即便網路內容振興有旺,要想求得出頭天,還得看你的東西對不對,讚不讚。
網路回春其實可以用研究機構Forrester網路消費分析師戴哈根(Kate Delhagen)的一句話簡單描述:「一來,大家並沒真的放棄網路,二來,.com中的垃圾也都走了。」如果你還是不相信,請準備好你的放大鏡等著檢視!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亮點一:回溯城市源頭起點,航海語彙彷若時光倒流

「圓未來之行」共分為室內三大展區與一戶外展區,以「與城市一同成長」做為策展主軸,梳理出:「源─緣─圓─合」x時光「過去─現在─未來」串接時代軸線,將彰化的「交通、建設與生活」呈現於展區中。「源」記憶之源展區入口處,是彰化航運貿易的起點,設計語彙透過水波、帆船、引領觀展者漫步前進,從最微觀的早期建材文物看到城市發展的歷史,如: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的多樣建築元素與素材,包含:戎克船、壓艙石、福州杉、枕木、酒甕,回望彰化的源頭,憶起移居而來的風光繁榮。

亮點二:光雕沙盤演譯交通建設願景,點亮未來發展藍圖

「緣」的轉譯之間,以「連結」為核心主題。居民與城市透過交通路網緊密相繫,象徵彰化從人與地的互動中,編織出發展的脈動。〈脈動彰化〉展項以光雕技術投影於立體沙盤模型上,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隨著各交通樞紐依序點亮,縣域交通網絡的節奏逐步展開,城市與鄉鎮間的連結脈絡清晰浮現,展現彰化邁向均衡發展、共榮未來的宏觀藍圖。

1014_2.jpg
〈脈動彰化〉以光雕技術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三:模型x互動表述社群共融,實踐宜居生活的想像

以等比縮小建築模型結合互動展示,呈現伸港基地新時代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的「租售共融」模式,觀展者可透過互動深入瞭解青宅社宅共居的設計意圖與社會影響,感受彰化如何回應居住正義與社會福祉的生活需求,看見宜居城市的生活模樣。

1014_3.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基地「青宅+社宅共居」的創新政策。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四:鹿江綠建築校園AR互動,亮相生態x教育x文化的交織成果

教育是宜居生活的一大環節。「鹿江綠建築校園」透過立體模型結合互動呈現:未來綠學園─教育x永續x建築示範,將綠建築結合AR增強影像互動,觀展者用手機對準模型,即可看到校園的環境永續設計特點,讓綠建築不僅是獲獎的優秀成果,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育實踐。

1014_4.jpg
本次作為【圓未來之行】展區的鹿江國際中小學,即是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綠建築場域,民眾可透過掃描模型上的標示點探索其中的永續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五:你看不見的城市隱形治理設計,一地多用校園複合蓄洪池

展區中,將「全國首創校園複合蓄洪場─地下停車場兼蓄洪池」,透過立體模型結合電控薄膜,呈現蓄洪場域與生活場域的結合。看資源如何整合應用,超越既定印象,創造一地多用,融合教育、社區、防洪機能的複合設計新模範,表達城市韌性設計的新可能。

1014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一站式長照大樓,民眾走至定位即可揭露對應設施的照護服務。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六:回應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窺見一站式長照大樓、共融公園等

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城市是如何回應的呢?展區中也將呈現城市「全齡共享」的生活設計典範,讓不同的年齡層,都能被承接、照護與支持,展出:因應共融需求而設計的一站式長照大樓,內含不老健身房、托嬰與育兒親子館、長照創新等多項措施,只要踩在地上互動點位,便會亮起相應服務的大樓樓層,完整了解一站式長照大樓的服務項目。此外,也設計了「反應力x不老健身房」、「全民運動」等互動感應投影遊戲,以及未來「共融式遊戲場」投票選擇,表達未來城市規劃意向,提供參與城市共融的連結與共造,傳遞永續、人本兼容並蓄的溫柔回應。

亮點七:探索時間如何轉譯新生?走進老屋再造活化空間

展區概念中,回應300年的城市建設新舊共生,「時光新生所」打造出「老屋點燈造型故事屋」,精選五組代表案例,從老屋前身到改造過程,以及此刻的成果,看見老屋與社區、青年與夢想、創業與創新,透過建築再造表達當代生活的新生命與城市活力。

1014_6.jpg
〈時光新生所〉以翻牌形式呈現老屋整修前後的使用對比。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八:情境式體驗未來車廂,城市藍圖引導對未來的渴望期盼

當過去、現在被梳理完整後。未來會是什麼呢?「未來城市展區」則以縫合、綻放、圓滿、快捷幸福未來為題,透過「情境式劇場」,讓觀展者置身未來車廂中。搭乘未來號看著窗外,播放著目前規劃的未來藍圖,當旅程來到終點,未來就是始於現在的行動。邀請你共同參與種種希望與可能性。

1014_7.jpg
【圓未來之行】展區內的未來車廂,在車廂兩側呈現城市未來規劃遠景,帶給每位觀展者沉浸式體驗快捷幸福未來。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九:建築AI互動選擇,未來共創基地展區實驗計畫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未來城市的藍圖,必須由民眾共同描繪,唯有大家的想法與創意,才能讓城市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因此,「未來城市共創基地」設計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
以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影響城市發展指數,並由 AI 生成建築於畫面上,最終於大顯示螢幕上看到共創未來城市的樣貌。
透過互動體驗,民眾得以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展項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基地。

1014_8.jpg
〈未來城市共創基地〉可透過平板互動生成多種建築,邀請民眾一同建設未來的理想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十:戶外串聯生態作品區,看行動如何實踐永續?

最終,來到更宏觀的探討彰化未來城市的環境,傳遞三大核心:未來想像、智慧永續循環、綠色療癒,將其展現於生態設計作品中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往事河光.未來亭〉、〈漂泊之所〉,分別呈現自然環境保護,由在地師生共創孕生作品、以太陽能系統呈現未來資源的自給自足,及將彰化歷史重要的戎克船體轉化休憩裝置。回扣彰化的起點主軸:生態環境與幸福宜居生活,完成一趟精彩的「圓未來之行」體驗。

1014_9.jpg
【圓未來之行】戶外展區中的展品:〈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呼籲大眾綠色環保、永續循環的重要性。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