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實驗室研究員染疫!實驗室怎麼分級、P3工作內容有哪些?一次看懂
P3實驗室研究員染疫!實驗室怎麼分級、P3工作內容有哪些?一次看懂

北市南港P3實驗室一名人員疑因工作染疫引起討論,國內目前有18間P3實驗室,專用以執行高危險性傳染病致病原微生物研究,除操作人員須受訓,穿脫裝備也有SOP才能處理危險病毒。

person-holding-laboratory-flask-2280571.jpg
國內目前有18間P3實驗室,專用以執行「高危險性傳染病致病原微生物」研究,傳出有工作人員疑因工作染疫。
圖/ Chokniti Khongchum from Pexels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證實,接獲疑工作場域污染致感染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個案,正在複驗,如果確診將列本土個案,這名個案是南港P3實驗室工作人員。

生物實驗室依照危險程度可分成P1至P4四個等級,P1實驗室最單純,只須設有實驗工作台及洗手槽等,而P3實驗室則是操作第三級危險群微生物實驗室,不僅須設置高壓蒸氣滅菌器等外,實驗室還需具負壓定向氣流,以避免病原菌外洩。

P3實驗室可操作的感染性生物材料為造成人類嚴重或潛在致命疾病的生物,包含新冠病毒等,因此所有移出實驗室的物品都必須進行除污,實驗室研究人員也須受過專業訓練,在個人裝備防護上,不論著裝或卸裝也都有一套SOP,非常嚴謹。

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數據統計,國內共有18間P3實驗室,其中中央研究院是在台灣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之後,新建2座P3實驗室,一座在基因體研究中心、一座在生醫所。

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後,中研院攜手學研界組開放平台,共同投入疫情的快速篩檢工具、藥物與疫苗研發等,而中研院P3實驗室研究人員也開始進行「養」病毒等相關分析研究。

根據中研院生醫所P3實驗室介紹,P3實驗室工作內容包含新冠病毒培養、協助新冠病毒中和性抗體研發、快篩研發、藥物研發及疫苗研發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中央社

責任編輯:吳佩臻、錢玉紘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