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違規的24小時無人停車場Times
終結違規的24小時無人停車場Times
2003.01.15 | 科技

某句廣告詞說,「台北居,大不易」。都會生活大不易的原因很多,但總不脫食、衣、住、行。而其中最讓人傷腦筋的,可能就是與「行」有關的停車問題。
有時候,只是下車買點東西,或是找朋友打個招呼,沒幾分鐘,愛車竟已遭拖吊,空留一地模糊不清的粉筆字;即使車子僥倖還在,擋風玻璃上可能已是紅單片片,教人好不心疼。
找不到車位讓人傷腦筋,為了短短的5到10分鐘而付停車場1小時的費用,又讓人心有不甘。
這種「沒被抓算賺到,被抓算倒楣」的路邊停車心態,已成為開車族的心聲。
心聲,往往代表著需求。最早在日本發現此一需求而成功加以滿足的,就是經營24小時無人停車場的Park 24公司社長西川清。

**活用零碎土地

**
Park24公司把旗下的連鎖停車場取名為「Times」,賣點很簡單,就是希望解決開車者「找不到停車位」因而不得不違規停車的困擾,同時也還給駕駛朋友更順暢的行車環境。
Times大多設於都會區精華地段,卻以20分100日圓到每30分200日圓不等的標準計費,對於有臨時停車需要的人相當划算,有別於其他以小時為單位或包月制的停車場。晚上的收費更便宜,1小時只收100日圓。
地這麼貴,能賺嗎?
說起來,西川清是拜泡沬經濟破滅所賜。由於房地產長期不景氣,各地出現許多賣也賣不掉,租也租不出去的私有土地,再加上住家等建築物周邊一些原本就因面積過小而難以有效利用的小型空地,全都成為西川清籌辦Times的資源。「停車位根本不夠,土地卻放著任其荒蕪,這不好,」畢業自名校法政大學經濟系的西川清直指資源的浪費。
於是,他出面承租這些無從出售或利用的土地,即使是兩棟大樓間30坪上下的小空間,他照樣租下來,為的就是讓地主善用空地,也讓更多需要車位的人可以臨時停車,是「各取所需」的雙贏。
西川清指出,日本至少有7000萬輛汽車,全球第2多;但登記有案的停車場加起來卻只能容納280萬輛,即使加上未登記的,充其量也只能容納500萬輛車,「而且1輛車可以說就需要4個停車位:車庫或自購停車位、公司周邊、經常因商業往來造訪的區域,以及個人前往休閒的地方。」
第1家Times,就這麼在1991年12月誕生。

**停車場是服務業

**
事業開始之初,西川清也嘗試在新住宅區附近利用空地成立過可容納5到10輛車子的小型停車場,結果獲得熱烈迴響,「在沒有公共停車場的地方提供停車位,受歡迎是當然的,」他表示。
11個年頭下來,該公司營收節節高升,在結束於去年10月底的會計年度中,已經有358億日圓的營收,較前年度成長15%;經常利益達44.5億日圓,較前年度成長20.2%。而截至去年11月底為止,Times的連鎖停車場在全日本已經有4444個點,共可容納52377輛車。
一般人常會以為「停車場就是停車子而已嘛」,但西川清不這麼認為。「我把停車場當成服務業看待,」他笑著解釋,「停車場過去給人又暗、又臭、又髒的印象,我卻希望從新角度給日本開車族更好的體驗」。雖然自動收費,但Times會有專人定期清掃與維護機器,不會任其自生自滅。
2000年2月24日在地近東京的川崎車站外開設的停車場,是Park 24公司旗下走另一種路線的停車場「Times Station」,不同於利用無用空地的原始想法,而是特別針對停車位奇缺無比的熱鬧繁華地帶,自行購地搭建大型停車塔。
該停車場高10層,共可容納290輛車,一樓還設有連鎖咖啡店、自動提款機、知名門票銷售系統Ticket Pia;入口處以大理石裝飾,再加上照明充足的停車位以及女性為之感動不已的高級化妝室,「感覺上根本就像飯店一樣,」一位停車者表示。
大家對停車場先入為主的既有印象,就在這兒被打破了。
由於Times的成功,Park24公司其後也進入「停車場代管」的顧問事業,協助直營與加盟Times體系之外的其他停車業者管理,或是幫銀行、醫院、政府機關等附有停車場但乏人有效管理的機構導入Times的無人收費制度,讓停車場經營得更好。
Times停車場設有所謂的「精算機」,不只計算車輛實際停駐時間做為收費依據,也同時負有監控各停車格目前狀況的任務。相關資訊每5分鐘就傳輸到總公司的停車場管理伺服器中,並於彙整後於專設的網站上公布出來,供人上網或透過汽車上的導航系統查詢。每個停車場的可容納車輛數、收費標準、目前車位使用狀況、如何前往該停車場等資訊,都在其中。使用手機的人,也可以透過i-mode查詢類似資訊,客滿打╳,車位閒置打○,擁擠打△,一目了然。
2000年1月,該公司另行成立會員制的Driver's Net組織,月費500日圓;會員不但投保汽車險或到Times停車可以打折,一旦碰到事故或車子故障時,還可獲得緊急協助,不會求助無門。更棒的是,你可以指定「預約」某停車場的停車格。
雖然該公司觸角已經從停車場擴展到以「車」為中心的諸多層面,西川清對於收費停車場仍然極有企圖心地表示,「這是個10兆日圓的市場,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曾經販賣過「禁止在此停車」等交通標誌的西川清,現在搖身一變成為解決停車問題的人,這樣的角色轉換,或許也是一種創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大師兄林智勝引退賽 晶睿通訊員工、經銷夥伴同場見證榮耀時刻 
大師兄林智勝引退賽 晶睿通訊員工、經銷夥伴同場見證榮耀時刻 

邁入25年里程碑,晶睿通訊發展始終以人為本,透過AI安防專業,守護社會安全,同時,每年舉辦家庭日活動,關心員工,並藉由舉行全球合作夥伴大會,深化夥伴連結,從內而外凝聚力量,展現「關懷」的品牌價值。今年9月,公司首次將家庭日移師大巨蛋,邀請千名員工與跨國策略經銷夥伴,見證味全龍隊中職全壘打王林智勝引退賽,現場氣氛歡騰、向心力爆棚。這場熱情、乘載溫度的家庭日,象徵公司邁向下一個25年時所累積的力量與希望,既磅礴又溫暖,像一段未完序曲,待全體員工與夥伴合作譜寫。

圖2:晶睿通訊邀請全球策略經銷夥伴出席家庭日活動,共創更緊密合作情誼.jpg
晶睿通訊邀請全球策略經銷夥伴出席家庭日活動,共創更緊密合作情誼。
圖/ 晶睿通訊

熱血不只在球場上沸騰!攜手員工與全球夥伴,共聚家庭日榮耀時刻展現「關懷」

晶睿通訊總經理廖禎祺表示:「在這個具有紀念意義的特別活動,很高興邀請員工與他們的家人,以及全球夥伴出席家庭日,共襄盛舉經典賽事,家庭是每位同仁最強大的後盾,透過難得時刻,凝聚團隊、展現熱情,攜手迎向下一個25年。引退賽主角林智勝對棒球夢的追求是堅持求勝,從不放棄,正如同晶睿通訊在安防領域堅持的專業承諾。同時,林智勝長年支持偏鄉原民棒球發展,亦與公司秉持的關懷、信賴等價值不謀而合,是公司實現社會共融的最佳詮釋。」

參與家庭日員工在輕鬆愉快氛圍中,與同事和家人留下難忘回憶。其中,永續單位員工Bob表示:「第一次到大巨蛋看比賽,就是看林智勝的引退賽,意義重大且讓人感動,感受到公司對員工在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視,讓我更有動力迎接職場上的挑戰。」人資單位員工Ruth表示:「拿到公司特製的25週年毛巾,還有賽前與味全龍隊的啦啦隊員合照,充分感受到公司體貼和關懷。」

圖3:晶睿通訊總經理廖禎祺(左2) 率千名員工到臺北大巨蛋,欣賞林智勝引退賽。.jpg
晶睿通訊總經理廖禎祺(左2) 率千名員工到臺北大巨蛋,欣賞林智勝引退賽。
圖/ 晶睿通訊

全球合作夥伴高峰會 聚焦AI雲端創新技術

安防產業正值 AI 核心驅動安防轉型的關鍵時刻,晶睿通訊同步舉辦全球合作夥伴高峰會,邀請來自美國、歐洲、紐澳、拉丁美洲等逾百位策略經銷夥伴齊聚台灣,體驗AI雲端安防應用成果,深化合作,透過技術展示與交流論壇,為未來營運成果注入成長動能,深化全球布局。

圖4:晶睿通訊邀請百位策略經銷夥伴齊聚台灣,強化合作深度,拓展營運新商機。.jpg
晶睿通訊邀請百位策略經銷夥伴齊聚台灣,強化合作深度,拓展營運新商機。
圖/ 晶睿通訊

展示軟硬體及雲端研發實力 三箭齊發展現高效安防

高峰會期間,晶睿通訊舉辦多場策略與創新講座,並帶領夥伴見證公司的品質實力。同時,展示從軟硬體到 AI 雲端的完整研發力,協助夥伴洞察 AI 與雲端安防趨勢,三箭齊發邁向智慧安防新世代:

一、軟體端: 打造「優質合作夥伴入口網站」(VIVOTEK Premium Partner Portal),提供一站式操作體驗,讓經銷夥伴即時掌握客戶安防系統運作狀態,快速提供智慧解決方案,深化客戶關係與合作黏著度。

二、硬體端: 展出全新低照全彩攝影機,搭載大型感光元件與大光圈鏡頭,結合 AI 技術,在極低光環境下,也能呈現明亮、銳利的全彩影像,夜間畫質顯著提升,全天候守護每一個角落的安全。

三、雲端平台 VORTEX: 全新 AI-Hub 應用整合亞洲安防領先技術與視覺語言模型,提供自然語言搜尋(Think Search)、智慧事件洞察(Event Insight)及案例庫(Case Vault),讓使用者快速鎖定目標、精準掌握異常,並清楚整理搜尋結果,大幅提升安防效率。

圖5:策略經銷夥伴參訪廠區,了解晶睿通訊產品品質實力。.jpg
策略經銷夥伴參訪廠區,了解晶睿通訊產品品質實力。
圖/ 晶睿通訊

晶睿通訊深耕安防領域,累積眾多夥伴與戰友,位於拉丁美洲、合作逾10年的經銷商執行長Christoper表示,晶睿通訊投入 AI 智慧發展,專注於人、車辨識,有效解決客戶所面臨的安全痛點,創造更安心居住的環境。另一位合作近20年的泰國經銷商執行長Yui指出,晶睿通訊除了以產品品質、AI技術取勝之外,還有對合作夥伴的關心與支持,滿足客戶需求,讓專案順利落地。

圖6:晶睿通訊總經理廖禎祺於全球合作夥伴高峰會演講,分享公司願景及產業趨勢。.jpg
晶睿通訊總經理廖禎祺於全球合作夥伴高峰會演講,分享公司願景及產業趨勢。
圖/ 晶睿通訊

隨著全球AI浪潮推進,晶睿通訊以 AI與雲端創新為引擎,加速拓展市場版圖,掌握安防產業的剛性需求,積極布局智慧城市、智慧工廠、智慧交通與智慧零售等多元應用場景。展望下一個25年,公司將持續深化全球合作,攜手利害關係人,強化AI雲端智慧安防,守護世界安全。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