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博物館重現巴黎聖母院,讓你在家也能觀梵谷畫、遊江南
數位博物館重現巴黎聖母院,讓你在家也能觀梵谷畫、遊江南

12月15日,故宮博物院和騰訊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文化+科技」國際論壇在深圳開幕,全球多家博物館、文物保護機構、高校及科技企業,共同探討科技能為文化領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和變化。

在巴黎聖母院,數位建築建模組建造了一個「虛擬孿生」版的巴黎聖母院,開創了一個多領域融合的新研究;在深圳,借助AR技術還原故宮倦勤齋部分場景,你也能享受到「皇帝的快樂」。

在數位化技術的加持下,博物館展覽變得更酷,也更好玩。

vr
圖/ 愛范兒

博物館,原來可以如此好玩

5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在本次論壇中分享了一個又一個趣味十足的探索故事,文化和科技正在以別樣的姿態融合。

再造一個巴黎聖母院

2年前,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導致其尖頂坍塌,育碧在火災後宣布免費贈送《刺客教條:大革命》,讓人們能在虛擬的遊戲世界中一覽這座人類文明瑰寶建築的風采。

如今數位版的巴黎聖母院真的要來了。

UMA 聖母院重建.jpg
圖/ © UMA

巴黎聖母院數位建築建模負責人利維奧·德·盧卡在論壇上表示,目前他們和建築師、程序員、學者等一起,創建了一個「虛擬孿生」的巴黎聖母院。

數位建模組的工作人員用各種設備識別建築材質,再配上微型飛機沿著教堂受損的穹頂等位置,不斷拍攝下精度極高的照片,而飛機上的3D雷射感測器記錄結構資訊,最終由程序員們基於這些資訊建立一個基於雲端網絡復刻的虛擬巴黎聖母院。

從材料、空間結構、乃至大火後人們的行為,借助計算模型和數位化技術,數位建築建模小組既是在建立虛擬聖母院模型,同時也是在建立一個面向多領域融合的創新研究方式。

虛擬孿生的巴黎聖母院不僅可以作為實際修復過程中的參考,加快修復速度,同時盧卡也表示會公開虛擬聖母院的完整數據,在不久後的未來,人們或許真的能用VR在家感受巴黎聖母院的魅力,甚至下載3D模型。

乘舟游江賞江南

今年6月才正式開館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用一場《運河上舟楫》展覽展示了它的新,同時也突破了博物館體驗的邊界。

大,構建了人們對於《運河上的舟楫》展覽的第一印象,展廳面積達865平方公尺。

進入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艘艘精緻的船模,它們按照朝代發展依次排列,從小漁船、客船的精巧,到官船、漕船的繁雜和華麗,這裡無疑是船模愛好者的「快樂天堂」。

再往前走,一艘完全按照史料1:1復刻的沙飛船迎面而來,這艘康熙時期的民用船長達20公尺,船艙、船板、內飾一應俱全,進入船艙,你能像古人一般休閒、賞畫。

實體文物展覽.3
圖/ 愛范兒

走出船艙來到船板區,整個展覽最神奇的一幕來了,望向四周,西興古鎮、北關夜市、萬人碼頭,江南杭州美景似乎真的就在眼前。

這其實博物館按照史料嚴謹地篩選、復原,在超大的展廳空間中,藉由25台高素質投影機塑造的一個虛擬江南世界,人們和博物館接觸的方式就這樣被改變,而文物蘊含的文化也藉此傳遞到每一位觀展的人。

保護那隻孔雀

來自日本龍谷大學的修復專家北野信彥,則分享了他們使用數位技術修復本願寺國寶唐門的故事。

實體文物展覽
門上絢麗的木雕
圖/ 愛范兒

唐門上配有多個層次繁複、色彩艷麗的木雕,包括孔雀、麒麟等瑞獸,甚至還刻有許由、巢父、張良與黃石公等帶有中國歷史色彩的故事。

在修復時北野信彥和修復組一起,為唐門拍攝高清照片,在取下雕刻件時對其進行三維測量,並基於數據製作了三維複製品,這有利於觀察雕刻件,方便後期塗色修復。

麒麟
麒麟雕刻複製品
圖/ 愛范兒

另一方面雕刻複製品還可以作為展品,在其他地區展覽,北野信彥在修復瑞嚴寺時就曾製作一個鏤刻的鳳凰楣窗複製品,並將其捐贈給寺廟,作為遊客遊覽參觀的內容之一。

借助數位化技術,不僅文物可以更方便地修復,其複製品也能發光發熱,供人們了解、感受文化。

足不出戶,也能看展

故宮則和騰訊一起,探索出了另外一種收藏和展覽文物的方式,雙方合作共同推出了小程序——數位故宮,十分本地化。

這是一座移動展覽館,通過採用AI、VR等技術手段,在手機上就能欣賞《朱瞻基三鼠花卷》、看青玉交龍鈕,至還能以紋路或顏色,串聯起不同朝代、不同品類的文物,來一場為你定制的主題展。

同時數位故宮小程序也是遊玩故宮的一本說明書,不僅提供線下的預約購票、路線導覽,還有最新的專題展覽資訊,遊覽起來省時省力又方便。

此外,數位故宮小程序上推出了多個雲觀展,比如《敦行故遠:故宮敦煌特展》,借助數位化技術,各種文物如畫卷一般展開。

展覽並未停留在虛擬文物中,基於全景攝影技術,你還可以進入虛擬展廳,近距離觀賞博物館藏品,遊覽在線的文華殿、西雁翅樓和武英殿等多個數位展廳。

通過數位故宮小程序,人們線上了解文物方便又快捷,線下游覽有據可依,小程序成為了人們和故宮博物館之間的一座橋,連接文化和熱愛。

為你造一個夢

論壇之外,全球也有不少機構嘗試用數位沉浸展,改變人們與博物館等文化機構的交互方式,用紛繁絢麗的色彩和空間音訊技術,為遊覽者們構建了一個又一個光怪陸離的夢。

沉浸在梵谷的世界

巴黎數位藝術館(L’AtelierdesLumières)無疑是數位沉浸展上的先鋒探索機構,這座由舊鋼鐵鑄造廠改建而來的藝術館,擁有超1500平方公尺的展覽空間,配上大量數位投影儀和揚聲器,構建身臨其境的體驗。

02 再見梵谷-光影體驗展 主投影區《星夜》1.jpg
圖/ 圖片提供/JUSTLIVE 就是現場

《梵谷:星夜》就是巴黎數位藝術館最知名的展覽之一,展覽的魅力源自梵谷的畫作,但又不止於原畫,在數十台投影機的投影下,整個展廳構成了一個封閉的、巨大化的世界,把人們包裹住。

旋轉的銀河、流動的光暈、一艘帆船在隱隱約約地飄動,《星夜》、《向日葵》,在這裡梵谷的畫不再是靜止的,色彩如同河流一般流動了起來,飽含張力的畫面似乎將人一下拉入到了梵谷筆下繪畫的世界當中。

不自覺間情緒就被這個如夢如幻的世界所帶動,時而激昂,時而熱烈,又時而沉靜。

夢見日本

談及日本,浮世繪是一個無法避開的話題,畫師們用豐富的顏色描述了日本江戶時代人民的生活。

視覺創意工作室Danny Rose和法國藝術機構Culture spaces就曾以浮世繪為基礎,在巴黎數位藝術館構建了一場特別的展覽——《夢見日本:漂浮世界的映像》

展覽中,知名畫師葛飾北齋所繪畫的《神奈川衝浪裡》似乎成為了現實,隨著人們的走動,展廳四周波濤洶湧,巨浪一次又一次襲來。

隨著紙拉門推動,藝伎緩緩出現,一顰一笑間風采盡顯,畫面不斷閃動間一條條巨大的魚出現,似乎是江戶人民對於捕魚的美好期望。

數十台投影機投射的碩大浮世繪,彷彿真的將江戶時代送到了人們眼前。

感受乾隆皇帝的快樂

在論壇期間,故宮也與騰訊聯合帶來一場沉浸式數位體驗展——「紋」以載道,人們將看到高達5.3公尺的裸眼3D文物、22倍高清放大文物,充分感受能工巧匠們的精雕細琢。

之所以能做到超越實體文物展覽的體驗,基於騰訊多媒體實驗室自研的沉浸式內容生產技術打造,走進高達8公尺的視覺裝置內部,觀眾如同走進了紋樣萬花筒的世界。

再往前走,會發現四周都充滿了各種文物的彩紋,圍繞著人們旋轉、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在360度環幕裡,紋樣畫面還會飛進「大盤子」裡互動,就像這隻飛回器物的鷺鷥,靈動又自然。

本次展覽另一重磅當屬經數位化復原的「乾隆江南夢」—倦勤齋,作為乾隆皇帝為自己歸政後修建的居所,整個建築無論內外都稱得上是富麗堂皇。借助VR數位化,我們得以在深圳展廳感受「皇帝的快樂」。

只要戴上AR眼鏡後,你也可以看到倦勤齋中央的戲台,同時藉助QQ音樂銀河團隊的全景聲技術等數位技術,人們還能獲得更富立體感的視聽體驗,感受倦勤齋通景畫中的江南美景。

實體文物展覽2
圖/ 愛范兒

博物館們越來越酷,都是為了你

博物館變得更多元化了,科技和文化的結合演繹出了更多、更豐富多彩的形式。

它們可以是敦煌詩巾,敦煌專家和騰訊從藻井、壁畫中提取的精美元素,在300萬用戶手中自由組合,設計出專屬的絲巾圖案,還可一鍵下單製作,我們和文物的關係不在僅僅是觀看。

也可以是數位沉浸式展中塑造的一個又一個夢,隨著投影機的投映,梵谷所繪製的世界緩緩展開,色彩流動間夢悄然開始,一個虛擬世界向你展開。

記錄時代發展、人文變遷的博物館也可以以「虛擬世界」這種未來感十足的方式呈現,正如賽博龐克之父William Gibson所說:

未來早已到來,只是尚未均勻分佈

數位技術仍然在不斷向前發展,騰訊等科技公司與全球博物館們的合作探索不會停止,博物館體驗的邊界被不斷打破、重塑以及升級,而這一切都是為讓你、讓更多人接觸博物館。

科技和博物館的結合,成為了一個新的體驗契機,吸引年輕人們關注博物館,而文物、建築背後的文化也這樣在你和我——人類間傳遞和發展。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ifanr

責任編輯:傅珮晴、侯品如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