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父母在小學時候幫自己開了一個存款帳戶,然後把存摺和提款卡收走,等出社會工作後再歸還到自己手上。這是許多台灣父母在面對親子理財教育時的做法,因為擔心孩子受騙、亂花錢,乾脆自己幫孩子管,但這種方式其實只能稱做幫孩子儲蓄,很難達到讓孩子認知理財重要性或是教孩子學會理財的目標。
新一代理財教育,強調應該從小開始,讓孩子自行管錢,從經驗中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和習慣,且最好搭配數位工具使用,才能符合現今的數位生活趨勢。不過,根據中國信託在2020年所做的調查,近5成家長認為現行的金融服務介面對孩子不夠友善,逾8成家長期望能有數位工具輔助孩子管理帳務。
為了滿足家長的期望,幫助孩子及早建立良好的理財習慣,中國信託從市場需求訪談開始,歷時13個月的時間,為親子客群推出專屬金融服務「存錢日記」,以「理財教育」為核心思維,讓孩子自己管理零用錢,從中學習如何分配預算、控制消費,並建立記帳習慣,而父母則在旁擔任守護者角色,協助未成年子女更安全的使用帳戶。
中國信託「存錢日記」服務的規劃,沿襲過往規劃各項數位服務時所採取「從使用者需求出發」的思維模式,由中國信託數位團隊深入家庭場域,訪談44位家長、20位小孩,從日常行為、金融需求到介面偏好做了完整的探索,進而共創出符合親子客群期待的數位服務。
中國信託數位團隊表示,只要親子雙方皆持有中信銀行存款帳戶,並開通網路銀行,孩子就可以透過Home Bank APP提出使用申請,而與目前市場上塑求親子金融、親子理財的服務相比,中國信託「存錢日記」服務共具備三大亮點。
專屬APP介面,讓孩子更容易操作
針對未成年孩子設計專屬APP介面,從介面、流程、顏色、文字說明等都做了相應調整,希望孩子可以輕鬆上手並提高使用意願。舉例來說,傳統收支分析都是長條圖或曲線條,但中國信託引進社群平台限時動態的概念,將帳戶收支狀況變成一張限動圖片,藉由有趣且多樣化的圖片和文案設計,讓孩子可以很容易掌握自身的消費狀況,並提高使用趣味性,讓每一次的週期回顧不再重複或無聊,進而吸引孩子分享給朋友,以及更熱衷於投入理財操作中。
另外,考量到不同孩子的理財知能及父母的教育目標不同,中國信託數位團隊納入了獲得專利認證的親子鎖密碼設計,孩子在專屬介面的Home Bank APP中,輸入親子鎖密碼,就可以切換成具備更多功能的一般版Home Bank APP、也就是一般客戶所看到的介面。而親子鎖密碼的設定,則設計在家長Home Bank APP介面中,當家長認為孩子具備足夠的金融知能時,就可以將密碼告知孩子,提供孩子自主切換介面的彈性,讓孩子學習使用更多金融服務。
從管理零用錢開始,養成3大理財習慣
在功能端,中國信託數位團隊從領取零用錢開始、分配預算、記帳到收支分析,為孩子打造完整的理財流程,讓孩子能在操作過程中養成3大理財習慣。
習慣1│分配預算
首先,孩子可以依據領取零用錢的週期,如:每週、每月,並在APP引導下分配至不同的消費類別,從中 學習規劃預算。當系統發現有超支風險時,也會在APP介面上發出通知,提醒孩子該控制消費。
習慣2│清楚記錄每筆消費
下一步是建立記帳習慣。記帳是理財的基本功,但前提是要克服惰性、持續完整地記錄消費,才能發揮理財功用。為此,中國信託數位團隊從需求訪談中瞭解孩子的消費習性,發現孩子多為週期性消費且消費內容單純,因而重新設計符合孩子消費習性的記帳類別,如:文具、書籍、交通、飲食、社團支出等,並首創自動記帳功能,孩子在APP完成輸入金額和發生頻率,系統就會自動記錄週期性、重複發生的消費,如:每天搭捷運上下課的車資,讓孩子只要記錄突發性消費就好,有效解決重複記帳的不方便並克服惰性。
習慣3│養成儲蓄習慣
最後,當孩子的零用錢有結餘時,就可以轉至定存儲蓄、累積財富。為了鼓勵孩子儲蓄,中國信託設計擬人化的台幣定存怪,將開立定存帳戶的過程,變成一種遊戲,並降低起存門檻為台幣1,000元,讓孩子可以輕鬆地養定存怪,並在過程中養成儲蓄的好習慣。
父母管理工具,協助守護帳戶安全
由於「存錢日記」服務強調讓孩子從實作中學習,因此父母看不到孩子如何使用零用錢,但可以透過Home Bank APP中的家長管理工具,包括設定孩子提款或轉帳的交易額度、用Line接收孩子帳務通知、看到孩子目前的帳戶餘額、設定親子鎖密碼等,協助守護子女帳戶安全,避免孩子受騙的風險。
「如何在親子間取得平衡,讓『存錢日記』服務同時滿足雙方需求,其實是當初規劃時的最大挑戰,」中國信託數位團隊表示,所以在功能設計上要仔細斟酌,才能創造親與子的良性互動,避免讓孩子有帳號被父母監控的感覺,因而失去使用意願。
未來,中國信託數位團隊將積極推廣「存錢日記」服務,不只藉由實際操作讓孩子將金融理財的知識潛移默化到大腦中,更期望能及早服務未成年客戶,並伴隨他們長大,以「Banking my way隨你數位」的自主精神,提供更貼心與用心的數位服務,協助其更完善的管理資產、創造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