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產業在疫情下受創,台灣的華航屢屢繳出好成績。全球的航運面臨塞港、卡船等問題,許多貨物紛紛由海運轉空運,華航因即時調整營運重心,貨運成為最佳支柱。
在旗下21架貨機機隊的優勢下,2021年 12 月貨運收入 154 億改寫單月新高、貨運收入連續 5 個月破百億,以及全年貨運收入突破千億,都創下62年來最佳成績,背後有這兩大關鍵。
關鍵一:彈性調度人力
航空貨運關係到整個國家的經濟與貿易,是社會經濟運作非常重要的一環,華航近期引進 3 架 777F 貨機,加上原有 18 架 747-400F 貨機,整體 21 架全貨機機隊的規模,再搭配部分客機載貨,每個月平均飛航約 540 班次,平均每周飛航約 120 班。
華航的本業是客運生意,全球貨運部門的員工只有約800人左右,相較客運的數千人相對少很多,搭配1000多位機師辛勤飛航,以及修護、地勤等單位的全力支援下,才得以讓華航在疫情時代,依舊創造營運佳績。
華航表示,疫情後航空市場結構改變,華航除了往來運送防疫物資,也肩負經濟動能與民生必需用品供應的使命,從汽車零組件、半導體晶片,到實體汽車、晶圓精密機台都有送。
此外,疫情間無法出國吃美食,生鮮貨品載運需求也增加,華航運送不少生鮮食物,最多的是肉品及海鮮,包含來自日本的和牛,以及來自美加及澳洲的墨西哥龍蝦、波士頓龍蝦;其次為乳製品、冷凍甜品、水果及蔬菜,有來自非洲肯亞的鮮花、日本北海道的哈密瓜、美國加州的葡萄、澳洲的優格及蜂蜜等等。
關鍵二:開拓新市場商機
傳統上都走海運的商品,像是電商貨、傳統紡織產業等,在海運艙位一位難求下,很多都轉往航空貨運;另外,疫情也帶動宅經濟蓬勃發展,線上購物需求大幅增長,華航曾承運健身器材、吸塵器、遊戲機及精品名牌包,甚至還有因應虛擬貨幣盛行的挖礦機等各式貨運包機。
醫療物資方面,華航是台灣第一家獲得 CEIV 醫藥品冷鏈認證的航空公司,疫情間除載運台灣自購新冠疫苗任務外,也成功爭取轉口疫苗商機,並順利完成運送至東南亞及大洋洲等多個國家。
截至目前,華航載運超過 7,500 萬劑新冠疫苗,重量超過 350 噸,華航冷鏈運輸快速成長,因此溫控櫃的使用量也大幅增加,2021年華航載運上千個溫控櫃,較疫情前增長超過 100%。
可以說,華航62年來貨運成績最佳的幕後,關鍵是跟上市場最新變化,快速彈性調整班表及人力即時因應。業者表示,未來將繼續以貨運為重心,並密切關注客運市場動態,審慎佈局客運市場,爭取營運獲利佳績。
責任編輯:侯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