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將近20年的時間裡,各式社群平台的崛起連帶帶動了創作者經濟。不過,隨著社群平台的不斷演進,當新世代想以創作者做為職涯選項時,卻必須面臨許多社群平台對創作不友善的現實。
首先,由於創作者的收入與曝光數往往緊密相依,而曝光數又被演算法所主宰,久而久之,創作者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受影響,大量製作能獲得演算法青睞的內容而限制了創意。更令人惋惜的是,即使為了努力追趕演算法而疲於奔命,對比創作者所貢獻的時間精力,其所能從平台獲取的收入往往顯得微不足道。另外,創作者所累積的作品和粉絲難以在不同平台間轉移,更使得大部分的創作者皆難以擺脫平台的控制。
曝光機制如黑箱作業,創作者該如何變現?
隨著越來越多人投入創作者經濟的行列,許多創作者開始意識到創作不該由不透明的演算法所掌控,且平台應該要能讓創作者盡情展現創意、獲得相應的報酬。因此,針對社群平台不利於創作的幾大痛點,包括上述的演算法控制與粉絲轉移,以及內容難以變現、資訊破碎化等問題,有許多新創開始提出了解決辦法,圍繞著創作者的需求打造變現渠道,讓創作者得以獨立生存,在以不犧牲內容品質的前提下以創作為主要收入。這些新創相互交織,形成了創作者經濟的生態系,也一度獲得資本關注。
不過,我認為近期快速興起的區塊鏈技術,更為創作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機。例如無論是讓創作者大幅地去除平台的限制、有更大的空間可以嘗試創作與社群、粉絲經濟模式的 NFT (非同質化代幣),或是 SocialFi 內容挖礦平台,以及未來更多有待開發與創新的模式,都為創作者打開了另一扇大門。
雖然這半年來NFT大多數都以PFP頭像、遊戲角色卡牌或道具、音樂等形式出現,但我認為 NFT 的未來應用還有很多可以翻玩的空間。例如NFT讓創作者可以與粉絲更緊密地互動,創作者可以透過NFT分級在粉絲關係經營上結合類似CRM的概念,同時社群也能夠為創作者的 NFT提供更多創意,搭配區塊鏈技術的可編程和開源性,更為NFT打開更多二創、賦能等可能性。當越來越多人加入社群且渴望擁有創作者的內容,NFT的價格將隨水漲船高,而擁有者的網路地位也隨之提升,這便能持續吸引關注,形成創作者經濟的正向循環。
另一方面,讓使用者透過撰寫貼文、累積追蹤者與互動數來賺取加密貨幣,實現「內容挖礦」的 SocialFi 平台,與目前社群平台最大的不同點是,從一開始就導入了「內容有價」的觀念,讓整體創作環境對創作者更為友善。近期較為知名的 SocialFi 項目包括 Monaco Planet、Torum、BBS Network 等等,有些平台獎勵獲得較多按讚與留言的內容,有些平台則獎勵閱讀時間長的內容,無論是哪一種模式,創作者都有較高的自主性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平台,相信未來也將會出現更多新興的模式來幫助創作者和粉絲受益。
就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可以明顯觀察到區塊鏈技術降低了成為創作者的門檻,也為創作者變現提供了更多元的管道。過去或許藝術家大部分必須透過藝術經紀、藝廊、或拍賣等管道販售實體藝術品才能變現,現在透過 NFT 形式則可以接觸到更多的大眾,同時也提供創作者與其他領域結合的可能性,例如遊戲產業等。而上述提到的應用僅僅是區塊鏈技術為創作者經濟帶來新契機的冰山一角,隨著區塊鏈產業繼續演進,我很有信心我們可以期待一個創意更爆發的全新時代!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傅珮晴、張庭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