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中國的發展引人注目:經濟快速而持續成長;民營企業締造40%的工業產值;對外貿易增加1倍;5800萬人持有股票;國外直接投資創新高。20年來,數以億計的中國公民擺脫了貧困。
中國幾乎未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只是成長稍緩,主因在於其金融體系對外呈封閉狀態。日韓等國早期也曾實施過封閉型的資本市場,但非開放無以為展,而開放卻又讓孤立中建立起來的金融結構與制度出現大問題,至今尚未根除。
**中國必須向市場機制看齊
**
中國要繼續發展經濟,就必須開放,一個WTO會員國怎能孤立自己?中國已為入世做許多準備,但金融體系仍有待學習他國經驗。中國的金融體系比日韓的問題更大,壞帳問題相當嚴重。封閉的金融體系或可控制問題,但無法解決問題,壞帳只會愈來愈多,阻礙資本的有效利用。中國儲蓄率高,但再高的儲蓄率也不能無限期支撐不斷增長的壞帳,必須進行深度改革,盡早解決。壞帳是國有企業造成的,要去除壞帳,就必須重組國有企業;要重組國有企業,就必須建立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為失業者創造就業機會。
改革必有阻力,但中國別無選擇:中國必須向市場機制看齊,特別是資本的配置。有人說放任金融市場可以保證資源的最佳配置,但是這看法太危險,因為它過度信任市場機制。市場在相互競爭的私人部門可以有效配置資源,但別指望市場會滿足所有社會需要。
即使如此,市場經濟仍有優點。市場並不完美,沒有制度是完美的。但與其他機制相比,市場能提供有效的反饋機制,使私人和公共決策者即便無法事先避免錯誤,也能迅速加以改正。正因為如此,它才遠比中央計劃經濟或其他獨裁體制更有用、更優越。
如果中國要在全球經濟中取得成功,就必須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開放社會。開放社會特徵:法治、司法獨立、資訊自由交流,以及尊重不同見解,都特別適用於中國。這可以讓中國吸引更多國外資本。
投資者和企業家應了解,企業的經營環境有公平的規則,而且必須公平執行;契約應獲得尊重。制訂更好的新法律固然重要,但徒法不足以自行,中國面臨的挑戰是強化執法機關功能,以及讓行政官僚機構能更妥善回應人民的需求。這不但能改善中國的市場機制,長期而言也有益於中國經濟、社會與政治發展,以及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繫。
索羅斯小檔案
喬治.索羅斯( George Soros)是全球知名金融家,自我期許為全球社會的思想家和改革者,凸顯資本主義缺陷後,轉而尋求以開放社會的思想基礎以及民主國家全球結盟修補「不是最好,卻是次好」的資本主義。除叱吒全球金融市場外,也擁有數個國際重建基金,長期思考經濟制度和社會改革的關係。著有《全球資本主義危機》、《開放社會》、《索羅斯論全球化》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