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視訊科技平台進行遠距工作或是混合型工作,皆已成為現代主流的工作型態。然而,就員工的心理層面而言,工作場所的壓力來源也衍伸出全新且發人深省的樣貌。員工在面對新的工作模式下,常常因為缺少實際面對面的社交活動而感到社群孤立,有些人也因工作與個人生活之間的界線隨著工作時間的延長日漸模糊,無法將生活和工作清楚切割。
隨著越來越多組織開始採用混合工作模式,企業值得關注如何使用虛擬工具有效地對抗在工作上遇到的心理健康問題,讓員工在工作上能持續保有高度參與性和生產力。有研究訪問了包含台灣在內的六個國家中的1000名經理人,發現93%的受訪者認為心理健康問題對於其公司的營運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試著想像,如何利用視訊工具來幫助組織為員工建立一個持續性的職場關懷文化。
好消息是,已經有現成的方法能處理工作場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組織可以顛覆人們對於視訊的想像,利用以下三招確保混合工作模式對組織和員工都有利。
1.利用視訊驅動員工參與度
今年稍早發布的Qualtrics報告中顯示,疫情期間讓員工最想念的是與同事們在辦公室裡的即時互動。隨著遠距工作模式日益普及,許多員工從就職起即採用遠距辦公。因此,對於雇主而言,如何增強分散式團隊間的連結以填補員工流失的參與度變得愈來愈重要。
幸好視訊為混合新常態下的員工參與度帶來了全新的可能性。不論是突破地域限制讓跨國團隊相聚,或是藉由視訊會議一起玩派對遊戲,利用視訊會議建立團隊凝聚力可以更有互動性。即便是在虛擬工作會議中,也可以透過調整光線、抑制背景噪音或是傳送表情符號使會議更加活潑,進而提高與會者的參與度。善用視訊能成為提高員工參與度的關鍵角色。
2.依據員工的回饋,制定並執行人資政策
人力資源政策通常用以實踐組織對於員工福祉的承諾,然而這些政策應和員工協商並獲得員工的同意。為了實現這個承諾,企業可能需要透過定期的問卷調查或召開全體大會以了解員工的想法。而這些勞資互動都可以藉由視訊輕鬆達成,即便是大型、分散式團隊也是如此。如此一來,員工在職場內將更加安定,並理解企業對於員工心理健康的重視。
與此同時,組織需意識到給予員工彈性與選擇的重要性。領導階層是推動企業彈性工作文化的關鍵,員工應該要能夠自由選擇工作的地點與方式,無論是遠距辦公、實體辦公又或是採取混合模式,企業應提供不只一種選擇。
採用協商的方式並著重於有意義的改變、由下而上的授權方式,將建立起一種關懷的文化和一個讓員工在精神上感到平衡且有效率的工作環境。這對於建立和保持雇主和員工之間的高度信任至關重要。
3.為員工創建一個開放、包容且充滿信任的環境,讓員工可以安心地工作
信任和科技是確保混合工作模式有效的基石。遠距工作在疫情期間成功打破了「在家工作沒有效率」的刻板印象,然而,仍然有不少企業要求員工返回辦公室的呼聲。這可以歸納出一個結論:有些雇主依舊對於遠距工作保持著懷疑的態度。
事實上,Gartner的一份報告指出,如果企業提供員工彈性的工作時間,公司中表現優異的員工將會增加19%。換句話說,只要員工獲得公司的信賴,在混合模式下依舊可以交出亮眼的成績單。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同理可證,信任文化也需要經過時間的累積。好消息是,視訊讓我們距離這個理想更近一步。Zoom等視訊平台現在具有自動翻譯、轉錄以及舉手等功能,有助於營造一個包容的環境,突破語言與信心的阻礙,讓員工的聲音得以被聽見。
就像是視訊通訊平台在疫情期間成為企業、組織的生命線一般,視訊將助企業邁向混合工作的下一階段。隨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成為員工的首要需求,心理健康需成為組織文化的重要一部分,以建立一個快樂、健康且富有彈性的工作團隊。誠如我們所見,若願意擁抱視訊平台帶來的便利性,建立關懷的企業文化不再像想像中的那般複雜。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吳佩臻、侯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