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合金機殼微利市場中的超級潛力股
鎂合金機殼微利市場中的超級潛力股
2002.11.15 | 科技

要買筆記型電腦嗎?你一定聽行家說過:現在大家都會多花點錢選購鎂合金外殼的機種,比塑膠外殼耐用、美觀。
鎂合金有什麼好?
第一,重量輕、強度佳。鎂合金的強度是塑膠的2倍,因此以超薄型(厚度在2.54mm以下的稱之)筆記型電腦為例,要讓外殼達到一定的強度,鎂合金的厚度只要1mm,但是塑膠殼則必須做成2mm厚。因此以同樣強度的機殼而言,鎂合金的重量不但不比塑膠重,甚至可能更輕。
其次,散熱佳、防電磁波。鎂合金的耐熱性、散熱性及電磁波遮蔽效果,三者俱佳,可減少資訊產品因過熱而當機的機率。不僅如此,它的耐腐蝕的能力也居所有輕金屬材料(鋁、鎂、鈦)之冠。
第三,可回收、符合環保趨勢。塑膠無法回收,但鎂合金是可回收再生的金屬。近年許多先進國家已對資訊產品制定一定回收率的法規,這意味著,未來會有愈來愈多3C商品會採用鎂合金材料。
當「輕薄短小」變成資訊產品發展的趨勢,鎂合金產業也成了當紅炸子雞。工研院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研究員蔡幸甫預估,明年鎂合金甚至有望取代工程塑膠,成為「標準機殼零組件」。
鎂合金應用於3C商品,起自日本。1998年,日本廠商開始在各種可攜式商品(如PDA、手機等)採用鎂合金材質,如今運用鎂合金最普遍的資訊商品是筆記型電腦,也是由日本Sony率先推出。從此吸引許多廠商陸續跟進,鎂合金應用於3C商品的熱潮便逐漸竄起。現在主要生產國除了日本以外,就數台灣。

**鎂合金廠商毛利高

**
其實,鎂是地球中蘊涵最豐富的元素之一,取得成本並不高,但鎂合金廠商卻可以擁有相當高的毛利(約35%至40%),關鍵在於技術層次高。以筆記型電腦外殼為例,當初Sony找的代工廠商,試驗多次仍舊無法做出來,Sony便追加代工價格推動廠商繼續研發技術,「於是後來鎂合金機殼的價格居高不下,」蔡幸甫分析,加上良率偏低,因此價格自然貴(鎂合金機殼價格為塑膠的4倍),也造就了鎂合金廠商的高毛利。
目前國內以鎂合金來應用於產品上的廠商,規模最大的是可成(上市公司,2474)及華孚(興櫃)。可成的規模在全球排名第5,而華孚則是全球投影機鎂合金框架產量最大的廠商,約佔市場8成。
鎂合金廠商的關鍵在技術,而技術的關鍵又在於良率。因為金屬在熔解時體積會縮小,所以容易讓產品的尺寸變型,「以筆記型電腦1.2mm的機殼為基準,厚度每往下降0.1mm,良率就會跟著下降10%,」蔡幸甫說,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從技術下手。而可成是國內少數可以拿到日本訂單的廠商,由此可知,可成的技術已達一定的水準。
蔡幸甫表示,鎂合金產業有「大者恆大」的現象,主要原因就是技術的掌握度及生產的規模。「大廠訂單一到,看到產品圖樣,馬上就能做到,」蔡幸甫說,當下是台灣鎂合金大廠很好的機會,「因為薄殼件(如薄型筆記型電腦外殼)開發非常困難,只有台灣和日本做得來,美國做不來,南韓的技術落後太多,大陸又才剛開始。」
從另一方面來看,台灣是全球筆記型電腦出貨量最大的國家,不過生產筆記型電腦鎂合金外殼的第一名是日本廠,「原因是台灣廠商的良率仍舊偏低,」蔡幸甫舉例,日本的手機有一半是用鎂合金外殼,但幾乎都由日本廠商接到訂單,「台灣廠商要搶到訂單,得要有日本廠商的品質,價格還要有能力便宜3成。」
從鎂合金產品各種應用面的成長性來看,鎂金屬未來仍是成長期,且規模僅次於鋼鐵。「鎂合金是金屬原料,所以只有總體經濟變差時才會導致衰退,否則,它並沒有所謂的衰退期,」蔡幸甫強調,鎂合金的地位在產品應用上已經確立,沒有被取代的危險,更不會消失,只會持續的成長。

可成──技術優勢確保領先地位
成立於民國73年,原名可成工業的可成科技,以鋁合金壓鑄技術起家。民國79年引進國內第一台鎂合金熱室壓鑄機,成為台灣鎂合金壓鑄技術的先驅,技術領先同業。
自民國87年下半年開始生產筆記型電腦鎂合金機殼,及CPU鎂合金底座,目前鎂合金機殼已成為可成主要營收來源。主要供貨對象囊括國內所有筆記型電腦代工大廠,包括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及華宇等。
根據廠商指出,Dell由廣達代工的2款機種Benz及Bondi,是採用鋁合金機殼,從明年2月供貨至後年第2季,預估總數量在300萬台以上;另外交由仁寶代工的Lindbergh、Kapalua及Baekeland則是採用鎂合金機殼,預計明年3月供貨至後年第2季,總量估計至少200萬台。
這對可成是一大利多,因為目前可成約佔台灣筆記型電腦外殼七至八成產量,無論鋁合金或鎂合金的壓鑄,都是該公司所擅長的技術。
可成在第3季時,因受Apple 15吋iMac銷售不佳所累,曾調降財測(可成供應鋅合金基座及不銹鋼手臂),不過,今年前3季營收14.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95.9%,營業淨利3.3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8.8%,稅前淨利2.7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7.1%,稅後純益2.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1%,EPS約為2.2元。以11/07收盤價63元,本益比偏高,建議合理購入價位為45元。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業務平台升級 助攻業務行銷數位力
國泰人壽業務平台升級 助攻業務行銷數位力

國泰人壽持續推動數位轉型,第四屆數位業務發表會近日登場,發表AI創新應用及數位工具升級成果。會中亮點包括升級業務行銷工具「新業務平台 NAP 3.0」(New agent Platform, NAP)導入三大 AI 功能,並率先試辦「全場景人臉辨識計畫」,以提升業務通路服務效率與專業能力;並特地邀請新加坡保險同業MDRT(百萬圓桌會員)業務菁英參加,同台分享跨世代客群溝通與數位轉型實務經驗,泰國人壽更派出策略創新長等高階主管來台參與盛會,期能攜手海外同業彼此交流,為國壽業務部隊經營開創新視野。本次發表會活動吸引逾400位業務人員到場,另有2萬人透過線上直播參與,創下發表會收視人數歷史新高。

國泰人壽自2022年起每年舉辦數位業務發表會,透過新技術、新應用發表,協助業務人員更掌握科技趨勢與善用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於發表會中表示:「國泰人壽的數位工具不斷進化,NAP從5年前戰情室藍圖規畫,現已成為業務同仁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落實了效率工作與輕鬆生活的承諾,期許進入AI時代,國壽同仁以更堅實的底氣疾風前行。」強調保險服務已邁入智慧新時代,作為台灣保險業數位轉型的先驅,國泰人壽持續投入創新科技,為業務夥伴打造全方位的數位工作環境。

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副董事長李長庚(左3)及總經理劉上旗(右3)率領高階主管,出席數位業務發表會,展現公司對數位轉型的高度重視。
圖/ 國泰人壽

此次發表的「新業務平台NAP 3.0」導入三大AI新功能:一是「文件智慧識別」,透過AI大型語言模型(LLM)輔助智慧字元辨識技術(Intelligent Character Recognition,簡稱ICR),當業務夥伴為客戶進行保單健檢時,不需手動輸入,就能透過ICR拍照將資料正確帶入相關欄位;二是「自動生成圖文」,讓業務夥伴運用AI自製賀卡轉傳給客戶,利用生成式AI技術產生各類情境圖文,讓業務員有源源不絕的話題可以拜訪客戶;三是「AI COACH口袋教練」,能協助業務人員模擬真實銷售情境,透過話術指導與即時修正建議,提升與客戶溝通的精準度與專業服務水準。再搭配「FitBack健康吧」增進與客戶的互動,提供完整且深度的保險資訊,成為業務人員的最強後援。

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NAP「AI COACH口袋教練」協助業務人員模擬真實銷售情境,透過話術指導與即時修正建議,提升與客戶溝通的精準度與專業服務水準。
圖/ 國泰人壽

「新業務平台NAP 3.0」平台使用率已達到100%,深獲業務人員肯定,今(2025)年國泰人壽更率先實現試辦「全場景人臉辨識計畫」,應用於投保、保單變更、保費付款授權、理賠申請及據點臨櫃辦理等五大保險服務流程,業務夥伴可協助客戶使用NAP平台完成人臉註冊,暢行國泰人壽全服務平台,除了讓客戶能享受快速、安全且便利的數位服務,亦能強化業務通路的服務效率,預計年底前將全面推行。

在培育業務人員專業能力方面,國泰人壽優化「C-Learning」內部學習社群平台,以遊戲式的學習模式,提供教育訓練及時事分享,提升學習動能;更透過「集團全攻略」匯聚人壽、產險、金融及健康四大核心服務素材,讓業務人員能夠開拓例如企業主、新手爸媽、超跑車主、銀髮族等不同客戶族群,並透過工具獲得實質的銷售幫助。未來,國泰人壽將持續落實集團「BETTER TOGETHER共創更好」的品牌精神,深化AI技術應用,打造「人機協作」的最佳典範,優化數位服務功能,攜手業務夥伴開創保險服務的新局,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