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都在萌生奢華消費的風氣,精品、名牌的消費風潮日益成為中高資產階級的購買趨勢。根據高盛證券預估,未來五年全球精品複合年成長率將達9.2%,使得不少證券、基金公司均鎖定精品、時尚作為新的投資標的,掀起了精品投資風潮。
不過投資精品,就代表一定是投資LV、PRADA等名牌奢侈品嗎?錯!大錯特錯!已在歐洲有多年時尚精品基金操盤經驗的德意志資產管理公司副總裁史丹方‧博克奈(Stefan Bauknecht)說,「其實不只是服飾、化妝品與珠寶配件屬於時尚精品範圍,包括消費性電子商品、運動器材、汽車、旅遊、休閒,都在投資費範圍內。」
「奢侈品與品牌都只是Life Style的一部分,但絕不是全部。」史丹方‧博克奈認為,精品基金鎖定的其實是時尚生活(Life Style),它是越來越多中高資產階級生活的一部份,能滿足這種時尚生活需求的商品,自然能讓這些資產人士掏出錢來消費,因此這個商品群是未來最不受通貨膨脹與景氣循環所影響的商品。
很多人習慣把精品和品牌輕易畫上等號,但史丹方‧博克奈指出,如果品牌就是時尚的話,那麼麥當勞、可口可樂就會變成多數精品基金鎖定的標的,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他認為,品牌在三十年前也是Life Style重要的一環,但隨著時空環境的變遷,人們對精神上的夢想之渴望,已經遠遠超過商品品牌所能提供的服務。
那麼Life Style到底該怎麼界定呢?史丹方‧博克奈說,「人們會渴望去追求慾望,或者夢想,那種能滿足這種渴望的有形或無形商品,都算在其中。」換句話說,台灣擅長製造的消費性電子商品,如果能滿足消費者對生活時尚的需求,依然能擠入時尚精品之林,擁有高價位與高毛利率。以下是專訪內容:
Q:你如何看科技與時尚結合的趨勢?
A:在德國有家做TV的公司,這家公司和傳統家電公司不同的地方在於,它不再只提供電視的功能而已,它讓消費者可以選擇不同的機殼,有不同的顏色和款式,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客廳的顏色,選擇自己舒適的款式,並讓消費者具有主動的創造性。
德國另外還有一家傢俱公司,它可以協助消費者去設計電視的周邊家具,讓電視可以和生活空間融合在一起,而不會格格不入。這兩種發展都代表品味與時尚發展的趨勢,而科技性產品與時尚生活的結合,也必然更加緊密,科技不再只是具有功能性這麼簡單而已。
Q:科技與時尚的結合趨勢是怎麼形成的?
A:這是因為產品日益競爭的關係,特殊性產品的發展慢慢必須考慮市場區隔性的問題。很多人看到Apple,就想到ipod的成功,但是實際上幾十年前,Apple電腦就一直思考著透過區隔市場的方式,提供不同的服務,這某種程度就是一種時尚的萌芽,因為它會專注去思考使用者的需求,跟消費者的生活做結合,而ipod的成功讓這種趨勢更加明確。
現在的市場中,一些中高資產階級人士,願意付較高的價錢購買較貴的產品,這些人付了這些錢,會覺得有價值,這種價值感本身,就是精品的概念。所以不管是時尚或流行精品,重點都在廠商必須區隔市場,提供消費者一種價值滿足感,這樣才有辦法在競爭市場中脫穎而出,即使科技產品也不外如此。
Q:台灣是消費性電子商品的製造王國,你如何看台灣的科技產品?
A:消費性電子商品也是Life Style的重要一環,台灣在PC、Notebook、液晶電視與照像手機,都有相當卓越的產品。但從整個商品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過去是B2B的行銷模式,目前則是B2C的市場,而B2C市場強調的是差異化與獨特性,唯有這樣才能提高價值,讓消費者感到滿意。
這意味著科技時尚產品不一定要走大眾化路線,以亞洲地區來說,韓國三星在摺疊式手機上占有世界一席之地,可是像Apple就是走差異化路線,各自都有不錯的發展。總括而言,未來的消費性電子商品的賣點將不再只是功能性而已,各種功能能否與消費者的生活做結合,提高使用者的滿足感,才會是勝出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