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FUL是從迷你倉業務起家,2016年插旗台灣,隔年,獲得來自港、台、中、星等企業投資者青睞,募集超過1800萬美元(約5億4000萬台幣),是亞洲最大共享倉服務供應商,為開拓新市場、更好的服務客戶,BOXFUL除將業務範疇擴展到一站式企業倉儲物流服務,更藉由內部創新等方式,推出獲得市場矚目的新服務–BOXFUL電商物流,同時,快速串聯電商物流生態圈提供服務,如電商出貨、MOMO甲配、Shopify出貨、群募出貨跟一站式平台出貨等,時至今日,不僅高峰時日訂單數超過8,000筆、月營收破千萬,更創下3年轉虧為盈的佳績,接下來,將因應跨境電商需求提供倉儲即服務(Warehouse as a Service)等服務,與企業夥伴共生共榮。
是什麼促使BOXFUL持續創新,一步一腳印的從1到100?
從1到100的三大挑戰
BOXFUL營運長許仄偉表示:「BOXFUL的理念是以嶄新的方式鏈結、媒合品牌主、電商跟物流等夥伴,相較於『從0到1』著重的是快速驗證產品服務的可行性,『從1到100』看的是護城河夠不夠深、回應市場需求的速度夠不夠快且謹慎,以及如何從容回應來自四面八方的競爭者。」面對從1到100的三大挑戰,想要突破、開創專屬藍海,必須找到對的人、讓團隊跟公司一起成長茁壯。
「我們的作法是給員工舞台,然後,適時提供協助。」許仄偉進一步解釋,新創人才不僅聰明、通常也具備Street-Smart特質,在1到100的規模化發展路徑中,能否招募對的人才,同時,提供肥沃的土壤讓既有人才技能快速提升、規模化擴展業務活動,將直接左右服務能量與營運績效。「以企業倉儲物流為例,從一開始提供微型企業到提供電商(品牌)物流服務,倉儲物流中心每天要處理的訂單數超過1,000筆,為確保服務能量,我們除將倉儲物流中心從台北(千坪規模)搬遷到桃園(擴展為四千坪)、導入內部開發的系統設備,更嘗試以新的管理模式優化營運流程、溝通模式,如在倉儲物流中心導入Scrum,同時,在人數持續擴大的狀況下保持組織彈性、透明與扁平化,確保團隊成員可以彈性敏捷的處理突發(異常)事件,為未來(跨境電商)做最佳準備。」
用跨域人才走出新局
隨著業務範疇從迷你倉、企業倉儲物流、電商物流跨足跨境電商物流,BOXFUL公司規模也從4人團隊拓展到今日的80人、甚至是年底的百人團隊,而且,離職率遠低於1%,就連倉儲物流中心從台北搬遷到桃園,也沒有同仁離開,全員一起遷移到桃園。
BOXFUL有什麼魅力?關於這點,許仄偉說:「我們提供給同仁的不只是薪資福利,而是跟他(她)們一同成長。」具體實現方式很多元,包括提供訓練課程、招募人才、鼓勵斜槓與內部創業等。以擔任數位行銷一職的瑜娟為例,憑藉著在記者生涯累積的細膩觀察與實作能力,不僅成功執行了一個又一個亮眼行銷專案,更透過BOXFUL的人才培育機制,以80/20法則嘗試、累積產品經理的能力,成功從記者、行銷跨入產品經理領域。
瑜娟不是特例,BOXFUL大約有70%員工都屬於跨域人才,對此,許仄偉表示:「BOXFUL的企業文化強調利他(Altruism)、內部創新(Intrapreneuriship)、自由包容(Freedom & Tolerance)、以客為本(Customer-centric)跟平行透明(Parallel & Transparency),換言之,你敢講我就敢聽,也願意給你舞台發揮:以80/20法則,讓同仁們以 20% 時間投身感興趣的工作,技能到位或做出成果後就轉職,藉此活化組織、激盪火花。」
以客為本,佈局跨境電商物流市場
除了內部人才培育,BOXFUL也很重視外部夥伴與客戶關係,目標是以生態體系的力量,成為品牌客戶佈局跨境電商的最佳夥伴。具體實踐策略有二:首先是建構倉儲即服務(WaaS)生態圈,以高經濟效益的標準化作業流程協助新創、微型與小型企業優化倉儲物流營運,同時,透過創新研發機制協助中大型企業高效管理全通路物流配送;其次是佈局跨境電商物流,透過彙整台灣、香港、韓國等跨國倉儲物流中心綜效,協助來自國內外企業客戶更好的佈局東南亞與亞洲跨境電商市場。
展望未來,BOXFUL除持續不斷優化服務內容,包括提供更經濟且便捷的倉儲即服務,還會透過數據分析貨流資訊等方式,提供客戶導向的創新倉儲物流服務,目標是協助更多類型企業客戶串聯全通路銷售與倉儲物流大小事,實踐客戶、夥伴與BOXFUL的多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