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手機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疲弱,供應鏈缺料狀況逐漸舒緩
NB、手機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疲弱,供應鏈缺料狀況逐漸舒緩

俄烏戰淨導致國際局勢緊張、中國疫情及與高通膨等衝擊,宅經濟效應減弱、再加上市場進入消費性電子傳統淡季,消費性電子產品等相關應用如PC、筆電、電視、智慧型手機需求明顯降溫,但市場車用、物聯網、通訊、伺服器等則仍維持不錯的需求力道。

隨著下游客戶陸續下修今年出貨目標,TrendForce認為供應鏈缺料狀況將會逐漸舒緩。但由於疫情擴散以及俄烏戰事持續,供應鏈普遍透過建立更高的庫存,以避免物料因運輸受阻出現的缺料的風險。

TrendForce表示,受半導體設備交期延長影響,在今年首季新增產能有限的情況下,整體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持續滿載,尤以成熟製程(1Xnm~180nm)生產的元件長短料狀況仍然存在。

展望第二季,雖然全球晶圓產能增幅仍有限,但由於終端產品需求疲弱,加上國際情勢持續緊張、中國因近期疫情擴散採強行封控等事件,而先前受到產能排擠的晶片讓供應鏈有機會取得較充足的供給。

中低階手機關鍵材料仍吃緊

伺服器關鍵物料供應情況在今年第一季整體雖然有略微改善,但受超大規模資料中心持續加單影響,網通類別晶片如LAN IC/chip普遍供貨週期仍高約40周,但可透過緊急加單費來彌補需求缺口,影響開始式微。

伴隨上述情況緩解,ODM主板生產的追單頻傳,促使FPGA 與 PMIC 等追料情況未歇,網通晶片也呈現超額備貨的狀況,整體市場呈現「大者恆大,大者獨得」局面;二線 ODM 廠商的物料吃緊也依舊讓小部分的客戶主板生產上仍受到壓抑,但不影響整體伺服器市場供貨狀況,伴隨物料供給改善,第二季伺服器出貨將顯著提升,預估出貨季成長約15.8%,來到360萬台。

受季節性需求低迷、俄烏戰事及高通膨影響,導致市場需求降溫,故供應鏈物料交貨狀況皆較去年下半年來的舒緩,儘管部分零組件仍存在緊缺問題,但主要多集中在中低階智慧型手機產品上,尤其以4G SoC的交付延遲較為顯著,其交期約30~40周,受限於產能規劃,從去年開始,中低階手機市場的需求就一直未能被滿足。

緊接著是交期約32~36周的A+G sensor ,以及20~22周的OLED DDIC、Touch IC。第二季智慧型手機的生產量將在上述因素交互影響下,預估產量為3.16億台,季成長僅3%,低於往年表現。

同樣受終端市場需求走弱影響,除client SSD已不在長料之列,Type C IC、WiFi與PMIC目前交期仍長,其中又以Type C IC的20~25周為最長,但相較TrendForce今年初的評估,交貨週期並無進一步拉長,故預期至第二季底該三類品項的交期將可獲得改善。在供應鏈供貨持續好轉的情形下,預估第二季筆電(含Chromebook)出貨量約5,510萬台,季減0.7%。

若從其他關鍵零組件來看,以MLCC為例,第一季主要消費性電子產品如手機、筆電、平板、電視等需求明顯衰退,導致原廠供應商、通路代理商等消費性產品用規格MLCC庫存水位高疊,且此情況恐延續至第二季。

目前車規、工規MLCC拉貨動能穩步增長,而消費性產品用規格則仍未跳脫供過於求格局。第二季MLCC市場則有機會在半導體IDM廠逐步調高車用、伺服器用IC產能與供貨下,紓解長短料問題,推升車電、伺服器、快充、充電儲能設備代工廠拉貨動能,車規、工規MLCC有機會成為第二季主要成長動能,日廠村田、TDK、太誘與國巨將是主要受惠對象;而占台韓中MLCC供應商大宗的消費規,恐面臨手機、筆電需求減緩,品牌與ODM廠持續調節庫存下,第二季市場需求恐持續疲軟。

展望第二季,除了伺服器外,消費性類別相關的終端產品需求仍現疲弱,原屬長料的零組件將因供需失衡面臨更嚴峻的價格考驗;缺料嚴重的短料則透過內部產能的調配,將更多產出轉向需求強勁的產品。

中國疫情導致供應鏈大亂

TrendForce認為,由PC市況的變化可以看出,採購行為在需求快速變動的情況下,很快速的由原先超額訂購的策略轉向積極砍單,使得供應鏈的秩序跳脫往年季節性的脈動。

而中國近期由於Omicron疫情加速擴散,在清零政策下,強制性與突發性的封控措施,恐使得位於當地的生產製造廠商將面對多重且複雜的供應鏈問題,不利市場表現。

責任編輯:吳秀樺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