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震盪長線大戶卻說「現在是布局超跌好股的時機」,6檔口袋名單一次看
台股震盪長線大戶卻說「現在是布局超跌好股的時機」,6檔口袋名單一次看

長線投資達人王順興,善於從冷門股發掘績優股與轉機股。他對大環境與台股的看法相對樂觀。趁著疫情在家,更是積極研究財報與參加線上法說,尋找下一波的成長股。

今年以來,被「(美國利率)升升不息」搞到「(加權指數)跌跌不休」的台股,讓投資人大嘆「前2年賺的全吐回去了」。悶局不僅於此,國內疫情正處於「黎明前的黑暗」,每日確診數居高不下,許多投資人既出不了門、又賺不到錢,可以想見有多哀怨。

這時,股市的大戶在忙什麼呢?也和大多數人一樣哀怨嗎?被問到這個問題時,曾於投顧業服務多年的長線投資達人王順興先是給了個逗趣答案:「除了打掃、做家事,我還在自家後院種起菜來……。」

雖然有些半開玩笑的味道,但多少感覺得出來,即使今年以來盤勢烏雲罩頂,但這位專挑長線好股的台股贏家仍是一派輕鬆。只不過,他的輕鬆,是基於一種認真嚴謹的態度,一種「不因盤勢沉悶而忽略日常功課」的投資態度。

股市,股票,台股
圖/ 記者吳秀樺攝

「投資機會隨時上門」從台股基本面、大環境下工夫

「這段時間,較少機會當面拜訪公司或參加法說會,於是,在家研究財報、上網聽法說,就成為最重要的功課。」其實,從基本面發掘具投資價值的好股,是王順興多年來未曾間斷的工作,別人覺得枯燥乏味,他卻甘之如飴。

甘之如飴,是因為認定「投資機會隨時可能再度上門」。至於這個認定,同樣的,來自於他在這段期間不斷地反思與分析。

王順興提出他的分析層次,首先,是確認基本面結構未遭破壞。他表示,過去兩年台股能一路上攻的原因,除了因疫情帶起的全球大資金潮,最重要的是台灣企業、尤其是科技業的體質被認同。其中,新科技引發的新需求,加上美中貿易戰造成的供應鏈調整,讓台灣科技業已有脫胎換骨的長期潛力,「這個基本面的變化,不會因股價一時的回檔而改變。」

再者,就是分析大環境「折磨」的長度與力度。他認為,今年的回檔主要來自美國彌補過去撒太多錢的弊端,尤其造就了通膨這隻怪獸後,必須大舉回收資金。但他預估,即使下半年美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開始緩降,但要回到聯準會設定的2%,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只是從高通膨降為中度通膨而已。」

影響所及,全世界從1980年代起利率走跌、通膨受控的趨勢,可能從今年起扭轉,進入「大通膨時代」,「未來除了新冠病毒,通膨也會與我們共存很長一段時間,但短期內不至於出現停滯性通膨」。

漲太多、漲太久,加上熱錢流出,台股想不跌也難。但這個因素會長期凌遲台股嗎?他翻開歷史資料指出,去年5至7月,正是全民瘋航運、大盤日成交量動輒6、7千億元、屢創新高之際,「可以想見籌碼有多亂。」目前正處於去年的高基期,因此修正也最猛烈,不過,在基期效應結束後,王順興預估進入下半年,台股就能由基本面提振信心,加上長線資金的挹注,逐漸穩住陣腳,醞釀下一波攻勢。

只是,台股要穩住,「護國神山」台積電能否止跌、外資何時轉賣為買,終究將是關鍵因素。對此,王順興從匯率角度給了另類的答案,他指出,持有台積電的外資,大部分是在多年前、新台幣兌美元30到32元時陸續買進並持有,「去年新台幣升到27、28元,外資賺價差、賺股息、還賺匯差,豈有不賣之理?」所以外資從去年就一路賣超,今年第一季更是加速賣。

王順興注意到,進入第二季、新台幣貶破29元後,外資雖然每天繼續賣台積電,張數卻已不如之前的大量。而台積電產業龍頭地位不變、業績依然傲人,新台幣又一度貶到30元大關附近,「這兩年賣掉的外資,為何不會回流、再賺一次匯差呢?」

一番研究下來,王順興很認同近期一位投資先進所說:「現在是留意布局超跌好股票的時機。」特別在大資金潮退去後,資金勢必更聚焦在真正的好股,而且,股票具有抗通膨效果,處於大通膨時代,慎選好股並長線持有更有其意義。

至於他心目中的好股,若以產業分類來看,科技股中具有創新能力者絕對是首選,「這方面台灣的競爭力仍強。」至於非科技業,由於通膨長期趨勢已成形,原物料上游的生產者將受益最大。

若以公司經營與獲利狀況來看,王順興認同的好股有兩種。其一,是「公司經營與獲利都很穩健、股價卻長期低於其真實價值,一旦所屬產業景氣翻揚或被投資人發現其價值,就可能大漲一波。」

Business team investment working with computer, pl
圖/ shutterstock

鉛錠廠獲利方程式搬進越南 電池回收業務大成長

王順興以鉛錠大廠泰銘為例,鉛屬於原物料中的非鐵與有色金屬,國內最大進口、加工、銷售以及回收的上市櫃公司就是泰銘,是一家長年獲利穩定的公司,泰銘的主要獲利模式就是將加工後的鉛,提供給廣隆等鉛酸電池廠,並回收舊電池再提煉。

這兩年鉛價相對穩定,漲幅比不上其他有色金屬。即使泰銘沒有因鉛價波動而大賺,但公司營運仍能成長,主因在於公司將台灣的電池回收業務複製到越南,由於電瓶車是越南人民普遍的代步工具,對鉛酸電池的需求也大,回收量自然可觀,提供了獲利新來源。他表示,複製說來容易,但泰銘從2016年起切入,到2019年才逐漸站穩腳步。

現在,越南電池回收業務規模已大於台灣,除了去年第3季越南因疫情而封城,導致獲利下滑外,這兩年業績都是穩健上揚,泰銘去年EPS(每股稅後純益)站上四元,今年第一季更有1.29元的好成績。此外,公司歷年配息都很大方,今年更達4.5元,目前本益比低、殖利率高,是長線布局的時機。

另一種好股,則是「經營者積極調整體質、拓展新業務或轉型成功,浮現新的投資機會的轉機股。」

昔日觸控面板股王積極轉型 光電本業虧轉盈

王順興以一檔多年前曾登上觸控面板股王的洋華為例,洋華十多年前因智慧型手機的崛起曾大放異彩,但當觸控面板的規格從電阻式改為電容式後,洋華訂單與獲利大筆流失,股價從最高518元崩跌至個位數,也很快被市場遺忘。

不過,王順興觀察數年後發現,洋華營運已逐漸從谷底爬升,他表示,洋華的獲利來源有三,首先是光電部門,公司近年來積極轉型,朝工控、醫療、POS等非消費性產品為主,目前占整體營收的六成。去年以前雖然年年虧損,但虧損金額逐漸縮小。其次是機電部門,約占營收四成,主要產品是電線電纜的接頭,這部分營運相當穩定。

根據王順興對該公司的研究結果,若單月營收超過1.5億元,換算光電部門營收達9千萬元,就可望轉虧為盈。去年起洋華單月營收就偶有突破1.5億元,今年3、4月已持續達標。

此外,當年洋華在股價高檔時,曾趁勢辦了幾次現金增資,帳上擁有不少現金,這些錢除了用來打銷虧損、攤提折舊外,買了不少金控股如第一金、合庫金等,帳面價值超過10億元,靠著每年領到約1.2億元股息貢獻獲利。

洋華完全符合王順興認定的轉機股,以往要靠股息收益維持獲利,隨著本業轉虧為盈,市場評價與每股淨值勢必進一步提高,值得持續追蹤。

除了泰銘與洋華,自謙對科技股不熟悉的王順興,近期也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他以半導體測試業為例,測試是半導體製程中後端的環節,當全球高階晶片的製造跨入先進製程後,如何確保製程良率、控制製造成本,專業測試廠扮演相當重要的協助角色。

測試廠龍頭懂未雨綢繆 趁低迷時砸錢拚研發

國內專業測試廠的龍頭首推精測,第一季EPS僅3.4三元,年減近33%,股價當然也是慘跌。一般投資人看到業績差、股價跌,往往直接略過,王順興卻注意到,精測今年第一季的研發費用,竟占整季營收的4分之1。

王順興認為,現在投入大筆研發費用,代表看好未來先進製程的後市,趁業績低迷時做足準備,懂得未雨綢繆的公司,就值得密切追蹤;此外,同屬測試業的雍智、穎崴等,也可留意。

王順興長期透過研究財報與參加法說會、尋找並持有價值被低估的好股票,他的心得是,長期投資需要設定目標、堅持方向,有自己的節奏,趁心目中的好股股價下跌時、用閒錢持續加碼,「未來的報酬率與成就感才會豐厚且真實。」

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責任編輯:傅珮晴、侯品如

關鍵字: #台股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