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重新考慮赴新加坡蓋12吋廠、補貼是關鍵!在德國腳步反而放緩
台積電重新考慮赴新加坡蓋12吋廠、補貼是關鍵!在德國腳步反而放緩

2023.3.10更新

綜合媒體報導指出,繼去年5月,傳出要在新加坡蓋12吋廠的消息後,台積電現正重新考慮這個方案,原因在於,新加坡願意提供更多稅務和水電等基礎補助。

另外報導也指出,台積電在德國的擴張計畫已放緩,原因在於限制多、加上成本過高。先前才傳出,英特爾在德國的晶圓廠,也因成本過高,希望再尋求德國政府的補貼。

以下為2022年5月報導: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知情人士透露,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正考慮斥資數十億美元,在新加坡蓋12吋廠,並獲得星國政府資金協助,可能以7奈米或更成熟的28奈米製程切入,是繼日本熊本後,台積電於台灣之外的亞洲地區再度啟動蓋新廠。

對此,台積電昨(19)日指出,「我們不排除任何可能性,但目前沒有任何具體的計畫」。業界人士分析,台積電已陸續啟動美國、日本等海外新廠建設,並考慮赴歐洲設廠,主要考量應與降低全球地緣政治干擾,滿足客戶需求有關。

台積電昨日股價反映周三ADR重挫逾3%影響,終場跌16元、收522元,跌幅逾2.9%,外資終止連三買,轉為賣超1.2萬餘張,拖累台股大盤昨天大跌。周四ADR早盤在平盤附近震盪。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來源表示,台積電尚未做出新加坡設新廠最後決定,相關細節仍在商議,但初步磋商涉及一座造價可能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大型廠。另根據多人說法,新加坡政府可能協助提供建廠資金,與星國經濟發展局的磋商仍在進行。

晶片荒從去年延續到今年,己衝擊汽車等產業。美國、日本等多國政府爭相吸引半導體公司前往當地建立晶片生產線。對美國及其盟國而言,當務之急是降低晶片集中在台灣生產的密集度,並防止尖端技術落入中國大陸手中。

一位知情人士說:「掌握關鍵零組件的供應鏈,對新加坡政府是重要議題。星國也正跟進美、日的腳步。」另一人表示,台積電正評估在新加坡設立7奈米至28奈米製程生產線的可行性,用於生產汽車、智慧手機和其他裝置需要的晶片。

台積電十四廠四期晶圓廠房.jpg
圖/ 南科提供

台積電目前已在新加坡擁有一座8吋晶圓廠,該廠於2000年動工,2001年投產,由台積電、恩智浦前身飛利浦半導體,以及新加坡經濟開發投資局(EDBI)共同投資,廠區位於新加坡巴西立晶圓廠工業園區,初期生產製程以0.25微米及0.18微米為主,2002年陸續導入0.15微米及0.12微米製程,滿載月產能達3萬片。

台積電現有新加坡廠名為SSMC,其生產的金氧半導體邏輯(CMOS-Logic)晶片產品可應用於多種領域,包括電信、多媒體、消費性數位電子、網路等。

延伸閱讀:
宏碁董座陳俊聖自爆確診 靠吃一樣食物縮短病程
疫情延燒 金管會拍板房貸車貸卡債緩繳展延至明年6月底
防疫保單任意退保、從嚴理賠?富邦產提三大聲明澄清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

好友缺你一個,加入數位時代LINE,科技產業趨勢新聞一次掌握!

傳送門點這裡

關鍵字: #台積電(tsmc)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