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熊市來了怎麼辦?這2大成功要件,助新創布局度過資金寒冬
【專欄】熊市來了怎麼辦?這2大成功要件,助新創布局度過資金寒冬
2022.07.08 |

過去十幾年是個瘋狂的資本時代,自 2008 年以來,美國長期維持極低的利率,而受惠於便宜資本的挹注,不管是上市公司或是新創的估值皆節節上升,若以巴菲特指標(美股總市值/美國GDP)來看,該數據從 2008 年的 60% 一路成長到現今的 200%。而當 2020 年 Covid 來襲,美國進一步選擇大印鈔策略拯救市場,更是加劇資金湧入更早期的一級市場,2021 年全球的創投投資金額超過了 6,200 億美元,年成長率高達 110%。

然而,當人類社會開始承受過去幾年貨幣政策和印鈔策略的後果—— 超高通膨 ,聯準會終於宣布實施的升息縮表,這表示資金不再便宜。隨著公開市場的公司估值開始不斷被下修,一級市場也跟著風聲鶴唳。「熊市要來了嗎?」已經不是問題,而是熊市來了怎麼辦。近期多家指標創投、加速器如紅杉資本、Y Combinator 等,也紛紛站出來發表給新創的「熊市生存策略」,提醒新創需要注意現金流及加快募資腳步以活過這個資金寒冬。

熊市下的新創布局,「融資數字不會是唯一成功條件」

有許多人詢問我對熊市的看法。我認為, 公開市場公司的估值大幅被降低,影響較大的是鎖定中晚期的新創公司及創投,因為要透過 IPO 出場將會更加困難。 相對來說,極早期的天使及種子輪階段的公司和創投不會受到那麼嚴重的影響。當然不能否認,創投確實會更加審慎評估每個投資標的,使得新創公司極有可能募到相較於牛市時較少的資金,以及被給予較低的估值。

雖然新創需要資金的挹注才能更快、更具規模地成長,但我一向認為, 融資金額及估值是一種階段性的「紙上」勝利,融資數字大小本身也並不是成功的充要條件 。新創成功的充要條件是 「找到 PMF(Product-Market Fit,指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及「可持續性的商業模式」 。畢竟,過去多的是融了鉅額資金,最後卻黯然失敗的新創公司案例。甚至,以我的個人經驗來看,過去我參與過的天鴿互動、91APP和 Padlet 等新創公司其實融資的金額都不算多,但最後還是走向了成功。

不可否認,在熊市之下,早期新創有更大的現金水位壓力。但相反地, 熊市期間將大幅減少牛市常見的「燒錢行銷補貼創造假需求」等產業過度競爭現象 。這其實促使早期新創變得更加專注於做「對的事情」,公司可以更好地重新檢視自己的產品是否真實符合市場需要,以及如何將資源花在最重要的產品及科技本身,並與用戶積極地對話。而這些在熊市打好基底,擁有真實用戶的好公司,在市場回來時更將勢不可擋。

事實證明,絕對會有公司在熊市中淬鍊出來。對於創投來說,更是摩拳擦掌地想在這波熊市中進行佈局,而我們不管在熊市還是牛市,一直都是希望能找到那個能帶領公司穿越牛熊、屹立不搖的創辦人。我和心元資本真心相信,儘管總體經濟隨著時局不同有所變化,但不變的是,總有新的公司想透過追求各層面的進步與創新,達到更美好、更效率、更多可能性的社會。而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便是幫助這些推進社會的新創公司成長。讓我們在這個「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一起 build 吧!

責任編輯:蘇柔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在物價節節高漲的年代,想要確保退休後的生活品質,不能只靠儲蓄和保險,必須做好投資理財規劃。然而,投資最難的挑戰,其實不是掌握市場波動,而是如何抵抗人性的誘惑,看漲時急著追高,遇跌又容易慌張停損,原本的投資紀律往往在情緒波動中被徹底打亂。

為了協助民眾克服這道難題,金管會推動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aiwan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TISA),透過制度設計降低理財投資門檻,引導民眾進行長期且規律的定期定額投資。而永豐金證券的大戶豐 App則讓這條路走得更輕鬆,藉由簡單易用的操作介面與功能設計,及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營造一個友善的投資環境,幫助投資人輕鬆養成穩定理財的習慣,也讓「紀律投資」能夠真正成為日常理財的一部分。

資產配置多樣化,打造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認為,退休理財規劃不能只追求資產成長,更應重視資產的穩健性與持續現金流,因此資金不能只放在單一商品上,最好同時配置在多個不同商品,像ETF搭配主動式基金,就是相對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ETF雖然具有低成本與有效追蹤大盤的優勢,但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而退休理財就像一場數十年的長跑,很難預料這段旅程中可能發生哪些大環境變化,此時主動式基金的價值便顯現出來,藉由專業基金經理人的專業與操盤經驗,不僅可以主動發掘被市場低估或具有高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當面臨重大環境變動時,也能快速調整投資策略、有效降低衝擊,並與ETF的被動追蹤策略形成良好互補,讓投資旅程更加穩健。

然而,對多數投資人而言,即便了解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在實際操作上仍常遇到難題。根據劉柏甫的觀察,目前民眾在基金投資上普遍有3大痛點:首先是市場基金琳瑯滿目,投資人往往不知道該如何挑選。其次是難以精準掌握進出場時間。三為容易忽略手續費、管理費等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

針對這些痛點,永豐金證券透過大戶豐App的創新功能與貼心設計,協助投資人逐步化解困境。「大戶豐不只是交易工具,更是陪伴投資人累積財富的虛擬夥伴,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一步步達成理財目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圖/ 數位時代

6大分類,輕鬆找到心儀的基金

主導App開發的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資深經理黃亮喻進一步說明,大戶豐App如何幫助投資人篩選基金商品及掌握進出場時機。

在選擇基金商品時,投資人除了參考由TISA基金委員會嚴選的TISA級別基金,也可以透過大戶豐App提供的6大分類機制,再搭配個人投資偏好,快速 縮小範圍,找到喜歡的投資標的。例如,看重基金長期表現的投資人,可以選擇「連年正績效」分類,鎖定近2至3年持續表現良好的基金,若是對市場波動較為敏感,則可選擇「穩定超耐震」分類,篩出資產規模超過5百萬美元且過去3年波動度低於8%的基金。

智慧加減碼創新設計,量身計算每檔基金的加減碼區間

當投資人找到心儀的基金後,下一個要面對的難題就是,該在何時進出場?如何避免買到最高點?大戶豐 App 內建的智慧加減碼功能,可以輔助投資人做出更精準的決策,讓交易不再憑感覺。

「智慧加減碼雖然不是新機制,但大戶豐App的設計邏輯卻與市場普遍做法不同,」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強調。

很多數位平台的智慧加減碼功能,都是直接套用特定比例,例如下跌 5% 就建議加碼、上漲就建議減碼,這樣的操作邏輯雖然簡單直覺,卻忽略基金本身的差異性。事實上,市場上的基金種類相當多,標的可能涵蓋美國、新興市場,或是股票、債券,不同產業的操盤邏輯也都不一樣,如果以單一標準來套用所有基金,勢必會出現偏差,間接影響長期投資績效。

為了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大戶豐 App跳脫既有框架,根據每支基金的歷史表現與波動幅度,量身計算加減碼區間,當基金淨值進入「加碼區」或「減碼區」時,就立即推播通知,提醒投資人第一時間檢視是否需要調整部位。

「智慧加減碼功能自 2025 年 7 月上線以來,已吸引超過 1.5 萬人使用、累積超過6萬次的使用頻次,甚至還有客戶運用此功能找尋強勢基金,成功提升投資紀律。」劉柏甫分享,不只優化投資效果,更有助於建立長期投資紀律,原因在於,智慧加減碼是經過數據分析而得出的客觀建議,能夠幫助投資人克服「追高殺低」的人性弱點,以更理性、更科學的方式判斷是否需要調整交易策略,讓投資人能夠在市場波動中能夠穩健操作、從容應對。

「大戶豐App的核心目標,是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劉柏甫指出,這不僅體現在智慧加減碼功能的創新設計上,更展現在實質的費用優惠中,透過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降低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鼓勵更多民眾及早加入退休理財的行列。

從投資小白到高資產客戶,滿足每一位客戶的投資需求

此外,永豐金證券亦關注高資產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規劃相應的數位金融服務。例如:開放在App線上申購境外結構型商品,讓專業投資人不必倚賴傳統專人服務,可以直接在線上完成交易,提高交易的彈性與便利性。「永豐金深信,數位財富管理平台不應僅服務投資新手,而是要讓每一位客戶,無論資產規模大小,都能享受到便利且專業的數位化服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穩健累積資產 。
圖/ 數位時代

展望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強化大戶豐App的服務深度與廣度,納入更多金融產品,為客戶帶來一站式的數位投資體驗。同時,也將引入更多AI智慧功能,透過人機協作,提供更貼近個人需求的理財服務,朝著成為客戶身邊最值得信賴的「數位理財顧問助手」目標邁進。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