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劍指特斯拉!比亞迪「刀片電池」成利器,將笑傲電動車市場
【專欄】劍指特斯拉!比亞迪「刀片電池」成利器,將笑傲電動車市場

今年1到5月全球電動車(含PHEV),銷售量達324萬輛,較去年同期的197萬輛,大幅成長64.4%。其中純電動車(BEV)銷售量為239萬輛,占所有乘用車的滲透率約為8.1%。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銷售量為85萬輛,占所有乘用車的滲透率約為2.9%。純電動車加PHEV占所有乘用車的滲透率達11%。

今年全球汽車市場將面臨幾項考驗,首先是零組件仍有「長短料」的問題,尤其是俄烏戰爭,導致在這兩國生產的「汽車線束」、鋁、钯等供應斷層。加上4、5月上海「封城」,造成汽車材料供應鏈「斷鏈」,所幸5月下旬後逐漸恢復。

電動車是各國政府極力推展的產品,全球各大車廠都優先生產電動車車款,因此今年電動車市場仍然看好。

特斯拉全球最暢銷、比亞迪系列攻佔第四至八名

以車型來看,今年1-5月,全球最暢銷的電動車為特斯拉的Model Y,銷售量達21.49萬輛,排名第二的是特斯拉的Model 3,銷售量達16.53萬輛。

特斯拉Model Y
特斯拉Model Y是今年1-5月全球最暢銷的電動車。
圖/ Tesla

排名第三為中國的「五菱宏光Mini EV」,銷售量達16.25萬輛,與Model 3在伯仲之間。「五菱宏光Mini EV」是微型電動車,價格從人民幣3.28萬起跳,續航里程僅120公里到170公里,是都會「小資族」的代步車。「五菱宏光Mini EV」以低價獲得大眾的喜愛,推出迄今,銷售一路長紅。

排名第四為比亞迪「宋Plus 新能源車」(BEV加PHEV),銷售量達12.73萬輛。排名第五的為比亞迪「秦新能源車」(BEV加PHEV),銷售量達10.93萬輛。

接下來兩款電動車仍出自比亞迪,排名第六為比亞迪「漢 新能源車」(BEV加PHEV),銷售量達7.19萬輛。排名第七的為比亞迪,「唐 新能源車」(BEV加PHEV),銷售量達4.85萬輛。

排名第八的為比亞迪「海豚」純電動車,銷售量達4.82萬輛。比亞迪的電動車分成兩大系列,一是以中國朝代命名,如漢、唐、宋、元等,此系列同名之下,有BEV及PHEV不同車款。另一系列是以海洋相關命名,如驅逐艦、海豚等,此系列為純電動車。

排名第九的為理想One電動車,銷售量達4.74萬輛,這是一台增程電動車(EREV),屬PHEV中的一種。

PHEV依內燃機引擎與電動馬達的配置,可分為「並聯式」與「串聯式」兩大類型。

比亞迪
比亞迪系列車款攻佔第四至八名。
圖/ Shutterstock

最常見的PHEV為「並聯式」,車子主用動力為內燃機引擎,並配置容量不大的電池及電動引擎,可以以純電行駛,待電池電力耗盡時改由內燃機引擎行駛。

通常純電的續航里程不高,約60到80公里左右,有較長的行程就必須使用內燃機引擎。比亞迪的宋、秦、漢等PHEV都是屬此類型。

EREV為「串聯式」,主動力為電動馬達,配屬內燃機引擎的主要功能為帶動發電機,產生電,為電池充電,內燃機引擎不會帶動車子行駛。EREV配置的電池容量大與純電動車相差無幾,以理想One為例,電池容量高達40.5KWh。

PHEV的存在,主要是化解駕駛人對電動車的旅程焦慮,藉由內燃機引擎,駕駛人不必擔心電力耗盡,電動車無法行駛。隨著電動車續航里程的增加,以及充電設施日益完善,PHEV將逐漸淡出電動車市場。

排名第十的為福斯(VW) ID.4,銷售量達4.69萬輛,這是一台純電動車。

入榜前十名7款為中國品牌,反應出中國是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因此中國品牌電動車能夠勝出。

今年前5個月,以集團統計,電動車(含PHEV),銷售量的榜首為比亞迪,銷售量達50.69萬輛。第二名為特斯拉,銷售量達40.69萬輛。排名第三為中國的上汽集團,銷售量達27.88萬輛。排名第四為德國福斯(VW)集團,銷售量達25.36萬輛。排名第五為現代起亞集團,銷售量達18.68萬輛。

整合電池、電動車生產搶市,比亞迪「刀片電池」成利器

比亞迪是一家具「傳奇色彩」的公司,創辦人王福傳,於1995年2月在深圳創立「比亞迪實業公司」,初期以生產鎳氫、鎳鎘電池為主。1996年比亞迪進入鋰離子電池生產行列,隨著手機行業在中國蓬勃發展,比亞迪也隨之快速成長。

2002年比亞迪進入電子代工行業,比亞迪從鴻海挖走不少人才,兩家公司曾因此對簿公堂。2003年比亞迪收購西安秦川汽車,將之更名為比亞迪汽車。2004年比亞迪汽車展出電動車,2005年比亞迪推出首款電動計程車比亞迪e6,及首款純電動巴士比亞迪K6。

2008年「股神」巴菲特控股的「波克夏」旗下的「中美能源」投資比亞迪買入10%股權,轟動全球,讓比亞迪的電動車聞名世界,可惜的是之後沒有「乘勝追擊」創造出亮麗的成績。

電池是電動車成本最高的零組件,電池的良莠影響電動車的安全、性能、續航力。比亞迪垂直整合電池、電動車生產,因此不論在成本、供應鏈的掌控,都較競爭者突出。尤其比亞迪是從2004年起,就介入電動車的研發、生產,對電動車的熟悉程度,領先大部分「新加入」的競爭者。

目前多數電動車廠,使用「三元鋰離子電池」,主要的原因是電池能量密度高。比亞迪的電動車採用磷酸鐵鋰(LFP)電池,電池能量密度較三元鋰離子電池低,不過穩定性、安全性佳,成本較低。

2020年3月底,比亞迪宣布推出「刀片電池」,號稱電池的空間利用率可達60%以上,大幅縮小電池體積。「刀片電池」是將磷酸鐵鋰電池芯做成了刀片般的細長形狀,長度可以根據電池包的尺寸進行定製,最長可達2公尺以上,能量密度較傳統的鋰離子電池高。

「刀片電池」的安全性高,並且可減少稀有金屬使用量,提高電動車的續航里程。

「刀片電池」成為比亞迪的利器,現在所有比亞迪電動車皆採用「刀片電池」。除了自用外,比亞迪也對外銷售「刀片電池」,豐田甚至特斯拉未來都可能成為比亞迪「刀片電池」的大客戶。

2021年全球電動車電池的總使用量達296.8 GWh (10億瓦小時),市占率第一名為中國「寧德時代」,電池用在電動車的使用量達96.7 GWh,市占率達32.6%。比亞迪2021年電池使用量達26.3 GWh,市占率為8.8%,排在LGES及Panasonic之後,居全球第四。

電池事業加持,比亞迪純電動車銷售有望超越特斯拉

今年1-5月比亞迪電動車電池使用量達19 GWh,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10.5%,市占率達12.1%,超越Panasonic成為全球第三。依此態勢看,比亞迪的電池事業會持續成長,很有可能超過LGES,躍升為全球第二。

在電池的加持下,比亞迪的電動車銷售大幅躍升。今年上半年比亞迪電動車(含PHEV)銷售量達64.13 萬輛,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314%,超越特斯拉在此期間56.5萬輛的銷售量。

不過若是以純電動車(BEV)來看,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純電動車(BEV)的銷售量為32.35 萬輛,小於特斯拉的銷售量。不過依比亞迪的衝勁,純電動車銷售量超過特斯拉,將是指日可待。

比亞迪電動車主要的市場在中國大陸,外銷的數量很小。海外市場,將會是比亞迪未來「衝刺」的焦點。

對特斯拉而言,中國是它最重要的市場。2021年特斯拉在中國銷售45.73萬輛電動車,占特斯拉全球銷售量的48.9%。

比亞迪與特斯拉目前的主戰場在中國大陸,特斯拉暫居上風。比亞迪以「車海」戰術,推出多款規格不同、價位不同電動車,搶占不同層次客戶的市場。

挾電池垂直整合的優勢,以及旺盛的企圖心,比亞迪有可能很快地在純電動車的銷售量超越特斯拉。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侯品如

關鍵字: #電動車 #特斯拉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Workday人工智慧如何助企業優化人才管理策略,推動未來工作模式?
Workday人工智慧如何助企業優化人才管理策略,推動未來工作模式?

近年台灣半導體、科技產業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要維持產業競爭力,僱主品牌和良好的人資策略不能忽視。同時,台灣社會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化,伴隨世界經濟局勢瞬息萬變,也讓企業面臨愈來愈嚴峻的產業人才荒挑戰。

「市場變化快速,人才斷層將成為當今企業關注的議題。」Workday台灣區總經理許耀邦(Bond Hui)表示,企業必須抛棄僵化的職場職能定義,把人才視為技能的組合,才能更加靈活地運用員工專長。「人才是企業最初、也是最終的資產,過去被低估的HR價值正在翻轉,如今透視人才技能與挖掘人才潛力,將是致勝關鍵。」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最新發布的「2023年IMD世界人才排名報告」指出,以「投資與發展人才」、「吸引與留住人才」及「人才準備度」三大指標所組成的世界人才競爭力評比中,台灣整體排名較前年(2022)下降1個名次,排名全球第20名;其中,在「吸引與留住人才」指標中排名第21名,顯見台灣企業在徵才、留才策略上仍有進步空間。

Workday台灣區總經理許耀邦(Bond Hui)
Workday台灣區總經理許耀邦(Bond Hui)
圖/ Workday

人才管理,從技能出發

Workday是一家領先的企業人力資源及財務管理解決方案供應商,其平台以人工智慧為核心,幫助客戶提升員工表現、加強工作效率,推動業務永續發展,至今已累計全球逾萬間企業使用,包括超過一半的 Fortune 500強。

聚焦台灣,根據Workday在亞太區數位敏捷度指數調查則指出,台灣有七成企業處於數位轉型緩慢、或停留在戰略階段,數位敏捷度仍須提升。憑藉近20年的實務經驗與洞察,Workday發現許多企業的職業發展途徑過於單一且不夠靈活,導致許多員工因為無法提升職能或實現個人目標,不得不考慮跳槽。

技能是未來工作模式的基礎,而Workday Skills Cloud將會是台灣企業創造差異化優勢的關鍵。透過Workday Skills Cloud,企業可以利用機器學習打造由技能主導的企業策略。目前,全球有2,000多家採用 Workday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的客戶已部署Workday Skills Cloud,因應企業需求實踐人才管理、培養職涯成長和發展,快速回應市場需求。

許耀邦解釋,「Workday為企業打造『以技能為基礎』的策略,其實就是打破只考慮畢業門檻的窄化思維,改以『Skills as currency』的觀點——把人才技能當作貨幣一樣,賦予投資與佈局的價值,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與挑戰。」換言之,人才管理將從過去人為主觀的管理方式,透過數位轉型轉變成數據驅動思維,讓員工數據能轉化為業務策略,更科學且有效率的應對挑戰。

科技先行,加值三大管理面向

如Workday整合式人力資源管理平台(Human Capital Management,HCM)幫助企業深入了解其人才管理需求,透過履歷等既有資料,Workday HCM可推斷人才潛在技能,協助企業領導者快速辨別出所擁有技能與職缺相符合的潛在人才。

Workday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HCM)
Workday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HCM)
圖/ Workday

更進一步的,還有Workday為企業建構的「技能雲」(Workday Skills Cloud),透過機器學習自動生成員工技能標籤,並隨著員工發展持續更新數據,讓企業能即時有效的盤點人才庫、掌握人才技能戰力,並精準的制定出基於技能的人才策略,包括獲取人才、調動人才、員工精進等三大方向。

許耀邦舉例,如某企業客戶需要在一個月內快速組建新團隊,對於跨區的國際企業而言並非易事;然而,透過Workday解決方案,即可一鍵盤點全球人才庫,即時挑選人才組成專案團隊,分配任務。

「Workday以一致的操作方式管理數量龐大的客戶數據,每年處理逾6,500萬名用戶的8,080多億條系統指令。透過訂閱制及聯邦學習(Federated Learning ,一種跨裝置或伺服器的機器學習),Workday可為各個地區或產業的客戶提供獨一無二的數據及系統介面,同時確保遵從隱私及監管條例。如此基於嚴謹與真實的人才數據,讓AI模型得以持續產生有用及可信的結果。」

許耀邦補充,從招聘、到職的各個階段,科技的力量不容忽視。在未來,可期待生成式AI幫助人資生成精準的職位描述(JD),或公司政策懶人包及FAQ、職涯發展建議報告等,不只幫助員工更順利地完成工作,也有助於企業與員工的溝通,更科學的掌握員工狀況與判斷決策。

員工心聲,建立意見表達平台

以人為本,是Workday的企業文化,也是產品核心。如Workday Peakon Employee Voice即是一個智慧型意見表達平台,為員工提供匿名的意見表達管道,培養積極主動的工作氛圍。透過10分制的問卷調查和評論,鼓勵員工分享工作體驗、對工作的期待等。接著,由系統透過心理學計算機制,自動判斷員工情緒與身心狀況,幫助企業即時掌握員工狀態,並即早關懷員工、預防潛在風險。

Workday 美國總部大堂
Workday 美國總部大堂
圖/ Workday

「擁抱一個小改變,就有機會帶來龐大的效益。」面對新時代的挑戰與機遇,許耀邦說最重要的還是企業要勇於踏出第一步,「數位轉型絕對不只是把紙本電子化的表面工作,基於想要更敏捷、更美好的決心,才能真正跟上時代,吸引卓越人才,實現美好未來。」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