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女力時代到來!衝破玻璃天花板,女性帶領企業更創非凡
新女力時代到來!衝破玻璃天花板,女性帶領企業更創非凡

兩性平權一直平等的公民權利,更是《世界人權宣言》的目標之一。隨著女力時代到來,十年多年來在各方努力之下,許多企業在工作場所的性別平等方面取得了進展,但事實上女性尚未實現與男性之間有真正的平等。

例如,女性在職場上,尤其是有色人種女性仍繼續面臨男女不平等巨大 壓力,如工資差距、應徵歧視與騷擾,甚至在工作場所的種種障礙。

根據《CNBC Make it》報導指出2022年美國500強企業中,女性CEO人數創紀錄紀錄達44人,代表女性管理著8.8%的500強企業,而JUST Capital則調查美國2019年到2021年,前1000家上市公司董事會中女性人數,從23.8%提升至28.2%。

實現性別平等,賦予婦女權力尤為重要

全球都面臨到氣候環境變遷、經濟成長、貧富差距、性別平權等難題,聯合國宣佈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致力於17項SDGs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其中SDG 5 性別平權: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在企業轉型與接班人計劃中,尤為重要。

UN_SDG_goals
UN_SDG_goals
圖/ e27

為了能夠確定企業營運上能更在性別平權的努力,美國公司評價網站Comparably編制了一份最佳女性CEO名單。名單的樣本是透過2021年06月到2022年6月,針對70,000間企業的女性員工的匿名調查,特別的是,該公司必須在Comparably排名前75名,才能獲得排名。

軟體即服務(SaaS)的平台公司HubSpot,其女性執行長Yamini Rangan奪下第一,她更是自 Comparably記錄最佳女性CEO名單以來,第二位榜首的女性CEO;這之前是醫療器材公司Medela的執行長Annette Brüls在2020年獲得了這一榮譽。

女性CEO排名前十的公司依序為:HubSpot、IBM、自動資料處理公司(ADP)、Adobe、鈴盛(RingCentral)、Farmers Insurance、益博睿(Experian)、Uber、雅詩蘭黛(Estee Lauder Companies)、愛思唯爾(Elsevier)。

Rangan與CNBC Make It分享她作為執行長奉行的2個原則:坦承與同理心、謙卑的管理方式。她表示,作為領導者必須為組織設定高目標,同時也提供員工們優良的工作環境;透過請傾聽、提問與解決,讓個人與企業一同學習成長,至於她過去那套長工時、燃燒自己,在時下儼然不會是下一代女性領導人的圭臬。

Rangan更提到,公司在人才的選育留用上走的更前面,致力於創造歸屬感與良好的企業文化;任何人都要為了縮減性別差距做出努力!

台灣也跟上SDG 5潮流

事實上,台灣在兩性平權上也有許多指標性的做法,正有愈來愈多女性在各行各業嶄露頭角,闖出一番成績的女性領導人,除了企業領導人之外,2016年台灣選出華人世界的第一位女總統蔡英文,女性國家領導人在亞洲國家本來就不多見,而台灣更是創下先例由人民選出第一位女性總統,當年女性議員的比例也創下歷年新高。

蔡英文
圖/ 蔡英文 Facebook

根據金管會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中,強化董事會職能,提升企業永續價值。其中,推動上市櫃公司多元化更是一項重要指標,透過資訊揭露,促進上市櫃公司重視董事會性別平權與多元化,更貼近國際趨勢。

2021年《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BR) 中文版,對全台上市櫃公司進行台灣第一份「最佳女性CEO」調查。針對這些公司的市值成長率、累計年度ROE、平均年度EPS等三項指標,在上市公司女董中評選出20強,遍布半導體、鋼鐵、汽車、營建、生技醫藥、自行車等多產業。

特別是半導體,為台灣產業的中流砥柱,具備完整的價值產業鏈,但其中的女性領導人,占比較低。閃閃發光的兩位,一是上市公司帆宣董事長高新明,與上櫃環球晶圓董事長徐秀蘭,二位女性領導人的特質與經營方法,在傳統男性較多的半導體裡,巾幗不讓鬚眉!

根據證交所公司治理中心2021年的統計,台灣上市與上櫃公司女性董事在董事會席次比例分別為13.90%、14.57%,相較於美國的28.2%、英國的33%,台灣公司在性別平權上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資料來源:CNBC

責任編輯:吳秀樺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