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豐強的首份工總白皮書!通膨嚴重、能源、產業「五缺」問題怎麼解?
苗豐強的首份工總白皮書!通膨嚴重、能源、產業「五缺」問題怎麼解?

全國工業總會(簡稱工總)今(1)日發表「2022產業白皮書」共提出74個議題、208項政策建議,並點出台灣面臨五大困境,包含產業失衡、能源挑戰、人口危機、通貨膨脹與供應鏈變化、兩岸情勢與地緣政治關係,從通膨談到電價調漲、能源、供應鏈挑戰,工總理事長苗豐強認為,必須以科學、數字、邏輯策略來解決問題,而非「政治」的手段。

工總2022白皮書.JPG
工總今日發表「2022產業白皮書」共提出74個議題、208項政策建議。
圖/ 陳映璇攝影

通膨、電價調漲,應多管齊下化解

談到近期的通貨膨脹議題,烏俄戰爭造成能源與糧食價格高漲,加上中美貿易戰關稅調漲25%,「通貨膨漲一定來,但不能用傳統升息的方式來解決。」

新型態的通膨解決辦法,除了升息外,「把關稅拿掉、制裁拿掉,還有機會,包含財稅也要祭出相關措施,應多管齊下才能化解通膨。」

通貨膨脹.jpg
苗豐強認為,新型態的通貨膨脹,不能用傳統升息的方式來解決。
圖/ shutterstock

當萬物都在漲,電價也調漲。面對即將到來的9月份電價審議委員會,苗豐強指出,「這次如果電價再漲,真的會造成民怨。但光是調價格,仍解決不了問題,必須把後面一系列做法,讓人民看清楚,」他強調。

推動台灣成為「區域運籌中心」,重新正視核能的選擇

今年白皮書的主題為「轉骨」,也是苗豐強擔任工總理事長的第一本白皮書,對於台灣產業的未來發展、面臨困境有以下建議。

第一,推動台灣成為區域運籌中心。 過去30年全球建立完整的供應鏈,但因國際情勢的改變,如今變成「全球在地化」。台灣有很強的供應鏈,但問題是台灣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貿易協定並不容易,應藉此機會將台灣打造成「區域運籌中心」。

運用長期以來,台灣西進與南向製造基地的優勢,成為全球進入亞太供應鏈的關鍵樞紐(Hub)。讓台灣不僅成為高階製造中心或是半導體中心,也能在亞太產業鏈中扮演資源整合(Integration)的功能。特別是台灣的地理位置,跟東南亞國家有很好的施力點,建議跟東南亞國家訂定不同策略,例如能源、服務外包業、人才、土地等。

第二,重新檢討能源政策。 苗豐強認為,在台灣追求GDP成長,並兼顧節能減碳與供電平衡之下,台灣應該重新檢討「對環保的定義」。

過去認為核能不環保與安全,現在是燃煤、天然氣,但台灣是一個島國,應做能源最佳化的配置,以科學的方法重新檢討能源政策。例如近期歐盟把核能當作永續能源的選擇。

火力發電廠
苗豐強認為,台灣是一個島國,應做能源最佳化的整合,以科學的方法來重新檢討能源政策。
圖/ MC-Bauchemie官網

苗豐強多次強調,政府在能源選擇上,不應排除核能的選項。特別是台灣追求2050年淨零排放,除了採用再生能源、氫能等電力來降低電力的碳排放外,其中仍有22.5百萬公噸(Mt)的碳排要用森林碳匯來解決,「這代表減碳的這道數學題還解決不了;如果解決不了,為什麼要排除核能,」苗豐強說。

當全球面臨能源危機、化石燃料價格飆漲,又要追求淨零排碳目標下,也有不少國家認同核能的重要性。工總副理事長林明儒指出,「韓國已經把核能發電占比提高30%,美國、日本與歐洲也在積極發展核電,政府不應忽視世界的趨勢。」

第三,正視產業五缺的問題。 回台投資去年創新高,但台灣五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產業不平衡的問題變得嚴重,形成了自己人互搶資源的局面,「把產業移回來強化GDP,又要外銷,需思考機會成本與產業平衡,」苗豐強說。

工總監事會召集人潘俊榮則說,缺工、缺料目前在台灣非常嚴重,台灣本地的勞力,全被高科技產業吸納,希望政府能夠正視工程遭遇人力不足的困難。

針對缺工的問題,工總顧問、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表示,目前勞動部也在研議未來移工可以移民來台,可申請永久居留,包含韓國、日本、香港都在爭取藍領勞工。第二調整產業結構,鼓勵高附加價值產業發展。

白皮書也建議,政府除了推動半導體、5G通訊產業外,應加強推動電動車、離岸風電、太空等新興產業,讓中小企業有機會切入高附加價值的供應鏈。

責任編輯:錢玉紘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