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世界杯準決賽熱戰方酣,某運動酒吧裡,嘈雜的聲浪中,依稀可辨遠離螢幕一隅幾個投資銀行家的竊竊私語。
「聽說WorldCom會有大麻煩!」
「World Cup會有什麼麻煩?比賽越來越有看頭,球迷賭興正高,有什麼麻煩?」
「有沒有搞錯!我是說WorldCom,不是World Cup!」
就像華爾街大多數的醜聞,消息靈通的投資銀行家總是提前脫身。在華爾街呼風喚雨的電訊行業證券分析師Jack Grubman,調降世界通訊(WorldCom)的股票評等之後,世界通訊才宣佈因為會計處理不當,過去5季的財務數字必須重新審定。
向來動作慢的美國證管會(SEC)雖然一反常態,馬上跳出來起訴世界通訊,但也阻止不了世界通訊數百億美元的市值,霎那間煙消雲散,和投資人損失慘重的悲劇。
**用會計手法包裝獲利
**
世界通訊在搞什麼鬼?其實和安隆(Enron)等醜聞相同,世界通訊也是用會計手法來掩蓋虧損的事實。它將原本應該列為費用的線路租用費(Line cost),列為資本支出,也就是將今年的費用分為6、7年攤銷,從而達成美化獲利數字的目的,牽涉的數字高達39億美金。
在安隆和世界通訊兩件醜聞之間,美國其實發生了多件令人矚目的倒閉案或醜聞,包括全錄(Xerox)、環球通訊(Global Crossing)、Adelphia等,但是沒有一個比WorldCom更引人注目。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世界通訊這一樁,很可能將是美國企業史上最大的倒閉案。世界通訊對外舉債的300億美元,恐怕難以償還,如果再加上從1999年6月股價最高點狂跌到現在,世界通訊所抹消的1,000億美元市值,對美國經濟影響的深度,史無前例。
牽連之廣泛,也是另一樁紀錄。根據「買你所用的」的原則來投資的投資人,這次真的損失慘重,因為世界通訊旗下的MCI,是美國第二大長途電話公司,絕大部分的美國人都知道並曾使用過MCI,世界通訊的股東不可勝數,醜聞爆發之後,交投熱絡,創下了美國證券史上交易股數和筆數的最高紀錄,影響之廣泛,可見一斑。
美國經濟在經歷為時不短的低迷景氣之後,又遭遇這樣的衝擊,大部分人最關心的問題是,「還要多久才會走出景氣谷底?」、「還會有多少件醜聞?」。道瓊工業指數毫不猶豫的跌破了9,000點的關卡,部分投資人也不分青紅皂白拋售手中的持股,美股和美元彷彿籠罩在空前的危機中。
**後面可能還有壞消息
**
但是股市在片刻的激盪之後,又重返9,000點大關。同時在接下來的10個交易日中,並沒有出現恐慌性的拋售。華爾街對於世界通訊一案的看法漸趨一致,也就是,這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上市企業操縱數字的醜聞,但是美國的經濟乃至於股票的表現,應該大致塵埃落定了。
畢竟,早在安隆案發生之前,金融圈就已經充分明白,「會計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Accounting is more an art than a science.),企業很容易運用再平常不過的手法來操縱獲利,同時,安隆案發生之後,美國的金融市場也有心理準備,將會有一連串的醜聞出現。因此雖然過去兩三個月,經濟指標有復甦的跡象,但美國股市及匯市依然反映投資人的疑慮,出現超跌的現象。
也有人擔心世界通訊、環球通訊、Qwest等一連串電訊業的惡耗,會造成國際電訊業的空前災難。不過,國際金融市場早就有「網路股扼殺股票市場、通訊股摧毀債券市場」(Internet kills the stock market, telecom kills the debt market.)的說法;因為網路股沒有實質資產,只能在股票市場上集資,通訊股擁有實質資產,所以透過資產抵押,獲取資金。
目前流行嘲弄銀行家的說法是:目前擁有最多電信資產的,不是AT&T一類電信服務商,也不是思科之類的電信製造商,反而是花旗等商業銀行,因為接手了許多倒閉電信商的抵押品,而擁有許多電信資產。幸運的是,這些國際級的金融機構,最善於將不良債權資產重組出售,將減少對美國經濟的衝擊。
**台灣企業要小心陳年壞帳
**
世界通訊對全球金融市場及電信業發展的影響雖大,但是由於早在預料之中,因此並不會有太大的衝擊,反而是竊喜事不關己的台灣必須警惕。畢竟台灣的企業在會計要求上,比美國企業更加寬鬆,許多企業早已利用會計漏洞玩弄財務報表。
美國在一連串醜聞之後,為了進一步防堵會計制度上的漏洞,已經醞釀要求會計公司和顧問業分流,以及強迫企業的簽帳會計師,必須每兩三年一換。相反的,許多台灣企業的陳年壞帳,還不知何時才能解決。在亞洲金融危機時沾沾自喜的台灣,後來依舊嘗盡苦果。這次隔岸觀火,前車之鑒並不遠。
台灣的經濟體系,無法像美國一樣承受一連串的企業倒閉,因此世界通訊案,對美國而言,只是一陣漣漪,卻是台灣企業管理的暮鼓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