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力公園要來了!宮崎駿堅持不砍樹,《龍貓》、《神隱少女》場景都神還原
吉卜力公園要來了!宮崎駿堅持不砍樹,《龍貓》、《神隱少女》場景都神還原

現實生活也有童話世界,不僅是迪士尼遊樂園和環球影城,還有吉卜力主題公園。以吉卜力工作室動畫作品為主題打造的「吉卜力公園」,將於今年11月1日在日本愛知縣與大家正式見面。

開園預告動畫小短片內容
開園預告動畫小短片內容
圖/ 吉卜力

跟所有遊樂園都不一樣,它沒有任何刺激炫目的大型遊樂設施,入眼的是滿目青翠,沁人心脾。

吉卜力主題公園海報
吉卜力主題公園海報
圖/ 吉卜力

不過因為疫情,相信很多人也很難去到當地。

別擔心,今天,我們先帶你跟著吉卜力的靈思妙想,從主題公園到動畫世界,一起尋找久違的溫暖與感動。

吉卜力主題公園

根據官網的最新設計圖,主題公園內分成「青春之丘」、「吉卜力大倉庫」、「DONDOKO之森」、「幽靈故鄉」、「魔女谷」五大主題區域。

吉卜力森林地圖
吉卜力公園地圖
圖/ 吉卜力

其中前三個區域已由官方宣佈於今年11月1日開幕,其餘兩區預計由原定的2023年,延遲至2024年開幕。那些在螢幕前重溫過無數次的場景,變成現實世界裡夢幻繽紛的烏托邦,想想都興奮不已。

吉卜力小鎮
圖/ 吉卜力

青春之丘

來到吉卜力公園,最先遇到的是青春之丘。你會看到一座復古味道濃郁的電梯塔,建造靈感來自著名的《天空之城》和《霍爾的移動城堡》,彷彿是虛幻與現實世界的交界。踏上升降梯,將整個園區景色盡收眼底。

青春之丘鳥瞰圖
青春之丘鳥瞰圖
圖/ 吉卜力

眺望至不遠處,一幢紅色房子看起來相當眼熟,原來是重現了《心之谷》中主人公小雯無意間踏入的古董店「地球屋」。

細節極致還原,置身其中,彷彿也成為了故事中的一份子。今晚做夢的素材有了!

吉卜力地球屋
圖/ 吉卜力
吉卜力地球屋
圖/ 吉卜力

吉卜力大倉庫

這是裝滿了吉卜力秘密的大倉庫。這個誕生在大樓裡的「神秘小鎮」,無論室外天氣如何,這裡都不受絲毫影響,遊客只管盡情享受。

它由影像展廳、小商店、咖啡廳和存放許多展品的倉庫組成,搬來了深受觀眾喜愛的《龍貓》裡的「貓巴士」、龍貓居住的大樹,還原《神隱少女》中千尋父母不小心變成豬的美食街。

吉卜力街
圖/ 吉卜力

實物看起來一點也不比畫稿差,這是走往童話世界的階梯吧。

巨大佈景再現《借物少女艾莉提》中艾莉提及家人生活的房子,這回,你也可以體驗一把變小的奇妙感覺。

Dondoko森林

宮崎駿本人堅持在整個公園的建造過程中不砍伐任何樹木,保護原有自然景色,你最能從「Dondoko森林」中感受他的用心。

Dondoko森林鳥瞰圖
Dondoko森林鳥瞰圖
圖/ 吉卜力

這爬滿整個區域的鬱鬱蔥蔥,確保了遊客能最大程度地感受吉卜力世界中的田野叢林氛圍。

《龍貓》森林.png
圖/ 吉卜力

「Dondoko」是日本名古屋方言,意為「篝火」。《龍貓》中,龍貓和兩位女主人公為祈禱種子發芽跳的舞蹈,就叫「Dondoko舞」。

所以這裡自然而然是《龍貓》片中出現的元素最多,龍貓粉尖叫吧!看見實景圖,感覺龍貓真的藏身於此。遊客接待區域以主人公小月和小梅的家進行了設計,順著小路走入森林,來場與龍貓的偶遇。愛知縣風光宣傳片中,也出現了大量這裡的鏡頭。

愛知縣宣傳片
圖/ 吉卜力
《龍貓》畫面.png
圖/ 吉卜力

幽靈故鄉與魔女谷

這兩個區域雖然還暫時不能跟大家見面,不過依然可以先一睹風采。

幽靈故鄉鳥瞰圖
幽靈故鄉鳥瞰圖
圖/ 吉卜力

幽靈故鄉以《魔法公主》為原型打造,細細還原了電影中的神秘與魔幻質感,遊客可以在這體驗一把日本中世紀的鄉村生活。

而魔女谷設計原型來自《魔女宅急便》和《霍爾的移動城堡》,將建成一座充滿北歐風情的悠閒小鎮。這個片區以「魔法」為主題,電影中的移動城堡、帽子店、麵包店都將真實再現。

青春之丘
圖/ 吉卜力

吉卜力主題公園8月10日已經開放售票,9月2日會公佈抽中門票的人員名單。

每個區域都需要單獨購票,不同區域的票價不一樣,成人票價是1000—2500日元,兒童票價是500-1250日元。詳細資訊可以持續留意官網。

吉卜力
圖/ 吉卜力

吉卜力工作室

動畫導演高畑勳、宮崎駿,德間書店的編輯鈴木敏夫等人於1985年創辦「吉卜力工作室」,歷年來創作出無數動畫片佳作,為日本乃至世界動畫產業作出深遠貢獻。

左中右分別為高、宮、鈴.png
左中右分別為高、宮、鈴
圖/ 吉卜力

其中《神隱少女》奪下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大獎,獲贊無數,令吉卜力工作室揚名海外。

《千與千尋》各國海報.png
《神隱少女》各國海報
圖/ 吉卜力

吉卜力工作室鼓勵旗下員工發揮一切光怪陸離的想像,名師出高徒,現在不少頗有名氣的導演、動畫師與編劇,都接受過吉卜力的提點。例如《新世紀福音戰士》導演庵野秀明、《你的名字》作畫監督安藤雅司等。

「吉卜力」這名字聽起來就古怪又可愛,原本的意義又酷又自由。

它本意指「撒哈拉沙漠上吹的熱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意大利的偵察機曾用它來命名。作為飛機迷的宮崎駿,聽聞後覺得很有意思,拿它當作工作室的名字。這裡面也包含了他的希冀,他期待這個工作室能在日本動畫界掀起一陣熱風。現在回頭看,也的的確確做到了。

到今日,吉卜力已經變成了使命感、想像力、感知力的代名詞,是這個時代不可多得的寶藏。

吉卜力帶來的溫暖

我們為什麼喜歡吉卜力?拿作品說話。遠山深深,浮雲淺淺,水田漠漠,秧禾翠翠。

吉卜力
圖/ 吉卜力

認真觀賞,一個個電影鏡頭像一幅幅畫卷,宛若清澈溪流滑過山澗般悠然療愈,又如晨曦微光照拂般讓人充滿希望。

每一幀都歷經精雕細琢,難怪一到夏天,網路上就會再次被吉卜力海報佔據。沒有對生命的熱切喜愛,如何能有這樣細緻畫面呈現?吉卜力的電影,就是浮生安慰。它多是現實與幻想交融,初看是孩童動畫,再看是哲學表達。

不僅有純粹的溫暖治愈,也有現實反思。觀影過程中,彷彿總有個聲音在向你發問:「你想要的生活是什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影片結束,發人深省。它到底傳遞給我們什麼?擁抱自然、不滅童心、女性力量、寬恕面對、成長勇氣……

《幽靈公主》畫面.png
《幽靈公主》畫面
圖/ 吉卜力

現在討論正旺、常常拉起性別對立的「女性力量」、「女權主義」等議題,影片通過描繪主人公的脾性與行為,早已深切地探討過。吉卜力電影中的公主是主角,迪士尼電影中的公主是女主角。她們眼神堅毅,不卑不亢,敢於鬥爭反抗,直面痛楚,為守護而戰。

在高山雲海中自由穿梭,男孩女孩,都想成為她們。

的確,如果我們看著吉卜力電影長大,怎麼會不知道勇氣與獨立的力量?哪一次不為主人公的成長動容,坐在螢幕前,眼眶通紅,那淚珠子閃啊閃啊。它用最溫柔的方式教會我們,人皆承受著生活的風浪,疾走奔命,遺憾常有。然而自己的咒語只有自己能解,跟劇中角色一起去面對、去釋懷,那麼驚濤駭浪過後,我們自然可以安然順應潮汐起落。

感謝吉卜力,它提醒著我們,要活得絢麗而堅定。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ifanr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用科技與創意改寫食農未來:好食好事加速器第八屆 Demo Day 登場
用科技與創意改寫食農未來:好食好事加速器第八屆 Demo Day 登場

在科技重塑萬物的時代,飲食與農業的創新也正悄然發酵。台灣唯一專注於食農科技創業輔導的「好食好事加速器」,將於10月30日舉辦第八屆Demo Day。活動將邀請13 家入選新創登台發表,聚焦食農科技、AI供應鏈和飲食創新三大面向,分享他們如何以科技、創意和永續理念,改寫食農產業的未來。現場亦同步規劃「未來食農展演區」,集結本屆共17 家新創團隊,展示最前沿的產品與服務,從飲食創新到食農產業的智慧應用,讓與會者一次看見未來食農的全景樣貌。

化身食農新創關鍵推手,創整體存活率95%佳蹟

好食好事加速器營運總監張正瑜指出,好食好事加速器自2018年啟動以來,至今已輔導 78 家食農新創團隊、累積總資本額達新台幣22.6億元,整體成長率達 114%,整體存活率達 92%。

好食好事3.jpg
圖/ 好食好事

這些成果不僅展現了台灣食農新創的韌性與潛力,更凸顯好食好事加速器在背後扮演的關鍵推手角色,透過系統化輔導、跨域資源鏈結與市場驗證,讓食農創業者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更穩的步伐邁向成功。而因應食農產業的轉型趨勢與全球永續浪潮,今年加速器特別聚焦在以下兩大重點,一是運用科技和創新推動食農產業升級,二是加速飲食創新發展。

食農科技+AI供應鏈,以數位創新驅動食農產業升級

根據張正瑜的觀察,多數人對食農產業的想像皆停留在農作物生產階段,但這其實太過狹隘,「食農產業的真正範圍很廣,從『產地到餐桌』乃至『再循環』的整條供應鏈,都應該被納入其中,」張正瑜說,這當中包含生產、批發零售、物流、用餐場域、包裝材質的選用,甚至或廚餘與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再利用等議題,這些都屬於食農產業的一環。

為了提升食農產業價值,今年入選團隊中,有許多聚焦於 AI、數位科技、永續再生等領域的新創,透過創新的解決方案去優化供應鏈各個節點,讓創新不只發生在農田,而能延伸至整個產業鏈。舉凡食農科技、AI 供應鏈等議題,其目的都是運用科技與創新思維推動食農產業升級。

其中,食農科技指的是,運用創新技術或數位科技改變傳統農作物的生長模式與管理方式,本屆入選團隊好食Agri Optech,便是以室內植物工廠為核心,自主開發高效植物照明技術與模組化系統,不僅大幅節省能源與水的耗用量,更能降低疏菜耗損量,與國際植物工廠解決方案相比,好食Agri Optech無論在價格或營運效能上都極具競爭力,如今更透過好食好事加速器的輔導與媒合,成功對接至連鎖早餐品牌,擴大產品通路與市場觸角。

好食股份.jpg
圖/ 好食好事

而AI供應鏈,則是運用人工智慧讓供應鏈更透明、暢通與高效。例如本次入選團隊——團薦科技開發出的AI零售選址平台,可以透過數據與 AI 模型分析人流熱點、預測未來3個月內的營收表現與展店成功率,協助企業找出最具潛力的展店地點。這項技術不僅提升選址決策的速度和精準度,也大幅優化展店流程與整體效率,同時在加速期間,透過業師牽線順利取得與大型連鎖手搖飲品牌合作的機會。

整合大拙匠人資源,加速推動飲食創新

至於本屆加速器的第二個特色——飲食創新,好食好事攜手新興食品品牌「大拙匠人」推出FMCG(快速消費品)加速項目,將具備台灣特色和在地風味的食品,結合新食材、新技術或新包裝,轉化成可在主流通路販售的商品,進一步走向更廣泛的國際市場。

舉例來說,本次入選團隊阿勇家餐飲,是一家擁有 60 年經驗的辦桌團隊,透過與大拙匠人合作開發新產品,使傳統的辦桌料理得以用全新的形式進入零售通路,從節慶餐桌延伸至日常家庭,甚至邁向海外市場,讓全球都能感受台灣獨有的辦桌文化。

另一家入選團隊日日好食,雖然與大拙匠人同樣主打麵類商品,但其強調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健康取向,與大拙匠人的主要產品鵝油拌麵,各具不同特色、形成互補,雙方在加速期間不僅共同探索合作開發新商品的可能性,大拙匠人更分享自身進軍大型通路的實戰經驗,協助新創掌握通路策略與進入國際市場的運作節奏。

日日好食.jpg
圖/ 好食好事

不只如此,日日好食也透過好食好事加速器的引薦,接受曾任直銷企業高階主管的業師輔導,進一步優化經營策略、提升銷售表現,並對接大型食品公司洽談合作機會,同時也與海外加速器建立連結,為進軍北美市場做好準備。

「我們想做的不只是產品創新,更是『台灣味』的文化傳承與品牌輸出。」張正瑜強調,把餐飲料理轉化成標準化商品,不僅能擴大銷售通路和市場,更能縮短備菜的人力和時間,成為解決餐飲業人力短缺的有效途徑。

從在地出發,鏈結全球:好食好事推動食農新創國際化

張正瑜認為,台灣食農技術和食品產業都具有很強大的市場競爭力,新創團隊應該更具企圖心,在創業的第一天就放眼海外市場。正因如此,好食好事加速器不僅致力於培育在地新創,更積極推動國際鏈結,透過海外社群串聯日本、新加坡、印尼、北美等地的食農科技與創業生態圈,希望將台灣的新創力量推向全球舞台。

今年 5 月,加速器便帶領校友團隊前往日本參加 SusHi Tech Tokyo 2025(Susai Tech)展會,與日本當地的食農科技團隊與投資人交流;預計 11 月前往新加坡和印尼,透過新加坡知名的食農科技加速器 Innovate 360,接觸具潛力的投資與合作夥伴,並對接由印尼最大食品集團三林集團(Salim Group)成立的加速器 Innovation Factory,進一步串聯當地的大型零售與食品企業,為台灣食農新創開啟跨國合作與市場落地的新契機。

從在地創新到國際鏈結,好食好事加速器持續為台灣食農新創打造更廣闊的舞台。現在就報名 10 月 30 日第八屆 Demo Day,一同見證台灣食農創新的新篇章。

好食好事1.JPG
圖/ 好食好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