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9.5更新
《壹蘋新聞網》新辦公室今日正式啟用,創辦人潘杰賢向員工精神喊話表示,「一切的一切都必須撕破再重來!大家不能只想著『我之前是台蘋、是台灣第一大品牌』,必須改變思維,破釜沈舟,衝出一條路!」
《蘋果新聞網》於8月31日暫停更新,公司原班人馬,被龍丞創意所聘用,成立了《壹蘋新聞網》。
身為年僅38歲的年輕創業家,潘杰賢也直接宣布了他心中理想的公司文化,並且貫徹執行。首先第一個,那就是「單純」。他希望「做大家喜歡看的東西,不要搞太多公司內部政治。」
第二個,則是「透明」。潘杰賢從9/1公司營運第一天起,就親自加入了大家工作討論群組,實際參與討論,希望能了解每個細節,一起解決。
至於第三點,則是維持過去《蘋果》精神的中立、不向任何一邊勢力靠攏,潘杰賢公開宣誓「我不會干涉《壹蘋》的中立,對我個人來說,我寧願虧了整個公司,都不願影響公司的中立。
以下為8月30日原報導
近月鬧的沸沸揚揚的《蘋果新聞網》(台蘋)交易案在今(30)日有了新的進展,原先《蘋果新聞網》的買主潘杰賢宣布,將成立全新的《壹蘋新聞網》,招聘聘雇合約即將到期的台蘋員工,目前已有96%的員工簽約同意在9月1日加入新公司。
而在今日下午,台蘋也在網站上發布聲明指出,「《蘋果新聞網》歷經一年多風雨波折,在萬般無奈下,不得不暫緩腳步,稍做歇息,儘管《蘋果》8月31日23時59分起暫停更新,但《壹蘋新聞網》將在9月1日正式開站,除了由原《蘋果》團隊持續為讀者衝鋒陷陣,就連踢爆與除奸扶弱也原汁原味。」
綜觀《蘋果新聞網》從傳出交易到潘杰賢另立門戶,共有4大關鍵點。
關鍵一:潘杰賢的交易對象
在最初《蘋果新聞網》易主消息爆發時,傳出潘杰賢與香港商人黃浩將斥資新台幣15億元收購《蘋果新聞網》。
不過,根據潘杰賢的說法,自始至終他的交易對象都只有黃浩一人,希望藉由收購黃浩手上的股份入主《蘋果新聞網》,「我的交易對象不是台蘋、港蘋,只有黃浩。」潘杰賢說。
而在潘杰賢的財務團隊與黃浩洽談時,發現對方出具的文件不夠完整,整起交易案才告吹。
關鍵二:潘杰賢為什麼要買台蘋?
潘杰賢在2013年來台,創立交友平台Paktor,隨後與黃立成旗下的17直播合併,後續在新創圈動作不斷,接連投資與收購不少公司,包含Podcast領域的SoundOn。
「我擅長的就是流量變現、媒體娛樂、社交,這也是當初想要購買台蘋的原因。」潘杰賢說,「台蘋擁有這麽大的流量,但卻處於虧損的狀態,這很不合理,我相信我有能力讓台蘋的流量變現。」所以當初黃浩找上潘杰賢,才傳出《蘋果新聞網》的交易案。
關鍵三:為什麼要另立《壹蘋新聞網》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交易告吹,而潘杰賢表示,因交易並未完成,他認為台蘋近300名員工將在8月31日被大量解僱,是一件相當可惜的事情。
所以在2週前潘杰賢決定以龍丞資本成立新公司《壹蘋新聞網》,接收台蘋的員工,目前納入96%收到資遣通知的台蘋員工,在待遇方面則略有調整,「調整是為了新公司的營運」。不過,台蘋的代表人葉一堅並不在此列。
潘杰賢也強調,《壹蘋新聞網》將是「原汁原味」的新聞平台,新公司的地址、設備皆已逐步到位,且雙平台(App Store、Google Play)的新聞App皆已上線,將於9月1日正式開站。《壹蘋新聞網》將由龍丞資本完全獨資,預計每一年將投入新台幣3~4億元。
「《壹蘋新聞網》與《蘋果新聞網》完全無關,是完全獨立的2個平台,未來也不會共平台。」潘杰賢說。而他也承諾,《壹蘋新聞網》會有「五不一絕對」的規則:不用台蘋品牌、不使用台蘋網址、不接觸個資、不使用資產、不介入中立、絕對遵守法律規則。
關鍵四:《壹蘋新聞網》的未來
如果真的像潘杰賢所述,《壹蘋新聞網》接收了大量《蘋果新聞網》的員工,等同於《蘋果新聞網》只是換個地方、換個平台工作,在外界壓力下應該也會有一段蜜月期,不會有太大的變動。
最值得關注的會是變現模式與營運調整,也就是新成立的《壹蘋新聞網》有什麼新的賺錢管道。
潘杰賢的確在流量、社交、娛樂等領域擁有實績,但他自己也在記者會上提到:「做媒體會是相當辛苦的一條路。」廣告曝光、置入、原生贊助內容之外,還可以端出什麼方式,讓消費者、廣告主願意付費,會是第一個觀察點。
第二個觀察點是潘杰賢可以提出什麼「更有效率」的做法。賺錢不只是開源,節流也是一種方式,潘杰賢參與的17Live、Paktor、SoundOn都是「平台」,《壹蘋新聞網》卻是內容產製者,當中能有什麼樣可以平衡的調整,也會是外界關心的部分。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