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必須疑神疑鬼?他揭創業心法:步步為「贏」,永遠思考「下五步」怎麼走
領導者必須疑神疑鬼?他揭創業心法:步步為「贏」,永遠思考「下五步」怎麼走

我認為英特爾(Intel)能夠持續成功是因為一個特性,就是隨時隨地對於威脅保持警覺,無論是科技上的威脅,或是環境中的競爭者都一樣。「疑神疑鬼」指的是一種態度,那種總是可以看向未來、找尋有什麼事情會威脅到自身成功的態度。

─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前英特爾執行長暨董事長

要疑神疑鬼,行家從來不會放鬆自己的戒備

商場即戰場。換句話說,和平在商場上是不存在的,你可以是市場上的領頭羊,你可以創造很高的利潤,你可以認為自己可以放鬆,只要順勢而為就行了,但總會有人虎視眈眈、蓄勢待發要對你發動攻擊。當一切順利的時候,你可能會感覺到和平的假象,但那只是假象而已。如果你的戒備稍微鬆懈,哪怕只有一秒,都會讓你在面對攻擊時脆弱不堪。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常常提到「《財富》500 強公司」這種詞,甚至都忘了其源頭是什麼。1955 年,《財富》雜誌的一位編輯埃德加.史密斯(Edgar P. Smith)發表了一份排行榜,是美國年度總營收最高的 500 個企業,而現在,這張榜單上有公開上市的公司,也有私人公司(如果他們的營收可以公開查詢的話)。猜猜看,在最初那 500 個公司中,還有幾家依然榜上有名?一半?200 家?即便只有 20% 成功留在榜上,還是有 100 家公司。

試試 52 這個數字。

你以為在市場上持續占有重要地位是很容易的嗎?波音、康寶濃湯、高露潔-棕欖、迪爾公司、通用汽車、IBM、家樂氏、寶僑、惠而浦,是少部分 1955 年和 2019 年都在榜單上的公司。你認為其他公司不以摧毀他們的競爭對手為目標嗎?尤其是最大的那個競爭對手?第一代《財富》500 強公司當中,有 89% 不是破產就是掉出榜單之外(有些被併購了)。商場是浴血的大屠殺。當你覺得自己已經進入安全地帶的那個瞬間,就會是你最脆弱的時刻。

接下來的這組數據不是會讓你感到很興奮,就是會讓你嚇一跳,這要看在公司的生命週期裡,你處在哪個位置。我是在經濟學教育基金會(Foundation for Economic Education, FEE)的網站上找到這組數據:

根據 2016 年 Innosight 諮詢集團的報告〈集團壽命:大型組織前方的亂流〉(Corporate Longevity: Turbulence Ahead for Large Organizations),1965 年在標準普爾 500 指數裡的公司,平均待在榜上的時間是 33 年,到了 1990 年,標普 500 裡公司的平均上榜期間縮短成 20 年,並預期在 2026 年會縮短成 14 年。以目前的流失率來看,今天標普 500 裡的公司,有一半會在下一個 10 年被別的企業取代, 因為「我們進入了一個時代,在各個不同的產業之間,領頭公司此一位置的波動越來越大,而下一個 10 年可能會變成現代史中最動盪的 10 年 」。

科技和社群媒體很容易讓世界重新洗牌,並讓大家都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因此,要持續占有一席之地變得更難了,但是,要打敗那些大傢伙也變得更簡單了。如果一成不變的話,是無法保住自身位置的。假如你沾沾自喜,哪怕只有一分鐘,你就完了。

當面臨各種不確定性,這3項戰術讓你穩住陣腳

當你身邊的人都驚慌失措時,以下這3項戰術可以讓你保持冷靜、穩住自己。

一、跟莫非定律做朋友

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充足的創業家是非常尊重莫非定律的。在發布一項新產品、做一筆投資、啟動一宗併購案,或是 做出任何類型的主要動作之前,都要問自己這個問題:「最糟糕的狀況下,這個行動可能會引發哪些事件?」接下來就要採取一些行動,減輕這些後果發生後可能帶來的衝擊。

你的思考可以很正面,這很好;但不要當個天真的人,不管事件或是決定多大或多小,都一樣適用。如果你即將要進行一場重要的簡報,先檢查一下投影機,而且要多檢查幾次;或許以前投影機運作過100次都完美無瑕,但宇宙中就是會有一股力量,確保你要用投影片向投資人提案的時候,投影機就是不能用。

一旦投影機不能用,你可能就要處理一些混亂的場面,也許不是那種會讓公司徹底完蛋的混亂,但這種混亂足以毀掉一場簡報以及你一整天的心情;這種混亂足以讓你疾言厲色地訓斥員工,然後他們就會跟你漸行漸遠;這種混亂足以讓你玩不下去、讓潛在投資者在心中對你產生質疑。

我總是會運用一種叫做「反莫非定律」的技巧: 跟團隊中腦袋最好的人見一面(不超過5個人),並坐下來討論應該預期和預防哪些事情出錯。 我得告訴你,有時候這種反莫非定律會議的成果,會是我們決定推遲原先計畫好的發表時間,因為我們發現還沒準備好要前進,或是因為某些重要的事情出錯的可能性太高了;也有些時候,我們甚至會直接拋棄一個點子,即便當初想出這個點子時,我們認為這絕對是個相當具爆炸性的想法。擁有一個腦力信託基金會(brain trust),會讓你擁有相當重要的制衡力量。

二、認列小幅度的損失,並承認失敗。

當酷朋和生活社會剛開始流行時,我看到一個機會,可以提供與之競爭的服務。我想像的是類似酷朋和評論網站 Yelp 這類型的東西(譯注:皆為團購與購物分享平台),再加上遊戲化的元素,而我投了 100,000 美元來製作與測試初期的模型。有些投資人願意跟我一起走上這條路,但在扣下扳機之前,我決定向幾個我最信任的朋友發表這個想法,這些朋友從大型人壽保險公司的執行長,到美國最大型運輸公司之一的頭頭都有。

我向他們介紹了企劃和預測之後,他們指出我沒發現的漏洞。在回答完他們的問題之後,他們擔心這個案子會轉移大家的注意力、無法專注於我成功的核心事業,而我也接受了這個意見。這並不代表這個想法會失敗,但有很大的機會會帶來一些混亂的情況,可能會對我的公司造成傷害。我預期莫非定律為真,於是做了唯一合理的事情:放棄這個點子。

偉大的創業家會接受小規模的損失,而不是把錢丟進糟糕的投資項目裡 ;他們會承認失敗,然後把現金留起來做下一次的投資。如果你跟我說,有一個賭徒在賭場裡誓言要撈回本,那我就會讓你看到他離輸到脫褲子只有幾步之遙。

三、找出接下來的三步(或是更多)要怎麼走。

一旦進入混亂的狀況之中,你很可能會陷入麻痺的狀態,無法做出決策。當一切開始變得瘋狂,你可能會想要準備長期抗戰、打安全牌。但創業家負擔不起「什麼都不做」的奢侈,當混亂突然降臨,你很可能會忘記這個事實。為避免這個問題,要盡快專注在這個狀況上,並決定你接下來的三步怎麼走。我知道我們一直都在說要事先設想接下來的五步,然而,當你必須快速行動時,就得針對當下所面對的問題,集中在可以用來應對這個問題的三個行動上。這些行動也許是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是為了止血的暫時性措施。

舉例來說,一個大客戶跟你說她要結束你們之間的合作關係,那麼你可以:

  • 打電話給當初帶來這位客戶的業務人員,聽聽完整的故事。
  • 親自致電給客戶,讓她發洩她的委屈和不滿。
  • 再送一批免費的商品給客戶。

如你所見,這些行動不必是什麼重大的突破或是複雜的計畫,但是卻會讓你免於因為一直在尋找(可能根本不存在的)完美解答而什麼也沒做。不要掉進這個陷阱裡。針對問題,制定出一個計畫,然後以此為根據去行動。當你重新開始動作的時候,事情就會自動開始運轉起來,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步步為贏-立體書封-S
圖/ 時報出版

本文授權轉載自《步步為贏:超前部署你的下五步,學習億萬富翁企業家的致勝謀略》, 派崔克.貝大衛、格雷格.丁金(Patrick Bet-David, Greg Dinkin)著,時報出版

責任編輯:蘇柔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2025.08.13 |

全球製造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從勞動力短缺、供應鏈脆弱,到淨零碳排與數位轉型需求的成長,每一項趨勢都正重新定義產業格局。對此,AWS 發布《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白皮書,深入剖析製造業在全球地緣政治與市場變化下的挑戰與機會,提供台灣製造業適合的落地策略與最佳實踐方法。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擔心無法回本、缺乏知識技術,台灣升級「智慧製造」卡關中

台灣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同時面臨地緣政治風險、技術門檻高、人才缺口大等多重挑戰。其中在供應鏈韌性方面,壓力更為顯著。根據英國營運持續協會統計,全球近 8 成企業在過去 12 個月曾遭遇供應鏈中斷事件,凸顯全球供應鏈的脆弱,台灣製造業也難以倖免,特別在國際局勢不確定性與在地原料依賴度高的情況下,會進一步放大成本與交期風險。

生成式 AI 應用快速擴展,預計 2025 年台灣企業導入將進入早期大眾階段,並以半導體產業為先導,逐步擴散至其他領域。DIGITIMES 調查顯示,已有 18.1% 的企業採用生成式 AI,並積極用於改善營運效率與產品良率,然而仍有 31.5% 的企業尚未規劃導入,主因包括成本考量、缺乏知識與技術、產業需求不明確,使企業在大規模部署時保持謹慎態度;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2023 臺灣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也顯示,37% 的企業擔心智慧製造投資報酬率過低,30% 缺乏導入知識與技術,27% 不清楚如何實踐,導致智慧製造推動困難。在電子製造業迫切需要專業人才之際,許多產業面臨預算與數據分析能力不足的窘境。

AWS
圖/ AWS

此外,勞動力老化也是台灣製造業的問題。以國發會數據估算,2030 年台灣 50 歲以上就業人口將達 23.8%,導致技術傳承與產線穩定性受衝擊;同時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迫使製造業必須進行碳盤查與能源優化;加上雖然 9 成企業已啟動數位化,但多數仍停留在營運系統,生產端 IoT 與 AI 應用不足,數據價值未被充分釋放。上述都恐將成台灣製造業升級的阻礙。

全球製造業大變局,智慧製造成關鍵突破口

根據媒體《DIGITIMES》研究,全球智慧製造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3,212 億美元,快速成長至 2033 年的 1 兆 1,583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13.7%。在社會和全球趨勢的推動下,不只對台灣的製造業帶來新的壓力和挑戰,同時也催生了產業升級需求。

所幸,隨著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日益成熟,替台灣製造業帶來更多可能。目前,IoT 透過連接感測器與生產設備,已實現即時監控與資料收集,並支援預測性維護與生產最佳化。世界製造業基金會報告顯示,IoT 已成企業智慧製造的首要投資項目;此外,智慧製造上,AI 現已被廣泛應用於品質檢測、生產流程優化與預測性維護,企業若結合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與生成式 AI,即能以數據驅動決策,提升生產靈活性並降低成本。

同時,隨著「數位雙生」的發展,企業可藉其進行「虛擬試錯」與「情境模擬」,在導入新技術前,先模擬其對現有產線的影響,或預測潛在風險與資源耗損,避免浪費;另外,在 AI 大規模應用下,數據隱私、安全風險成為顧慮。「主權 AI」確保企業在可信的基礎架構中進行數據分析與模型訓練,降低數據外流風險,並支援在地資料中心部署,以滿足低延遲、高安全需求。企業若在產業升級中,將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整合,即能在自家領域有效推進。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加速轉型關鍵夥伴登場!AWS 台北區域重磅上線

AWS 作為全球雲端運算領導者,深耕台灣市場多年,成為製造業升級「智慧製造」的鑰匙之一,提供全方位資料策略、生成式 AI 創新、敏捷性等多種解決方案,協助製造業突破瓶頸。

過往製造業資料分散在 IoT 裝置、舊設備、資料湖、雲端資料庫與內部系統中,缺乏統一結構與命名規則,也受到組織文化與部門隔閡影響,導致難以擴展或有效利用。藉由「AWS 工業資料經緯」框架,能支援多來源數據關聯與脈絡化,可用於分析、AI 模型訓練與數位應用程式開發,讓資料運用最大化。藉由 AWS 的高性價比基礎設施與豐富合作夥伴網路,企業可大規模部署生成式 AI 應用。

製造業期待透過生成式 AI 來加速產品開發、提升營運效率、優化供應鏈並強化客戶體驗。AWS 提供完整 AI / ML 服務,支援模型建置、訓練、推論與部署全流程,助企業快速、安全落實 AI 應用。企業可將專有資料導入基礎模型,進行微調與最佳化應用。

同時,為協助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中維持高度韌性與營運敏捷性,AWS 已於 2025 年初在台灣設立全新 AWS 台北區域,涵蓋三個可用區,將使企業能就地處理與儲存必須留存於台灣的資料,確保資料主權與合規性,同時降低延遲、提升應變速度。AWS 預期將在台北投入數十億美元於營運、基礎設施與客戶支持,幫助製造業數位轉型。

立即下載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
掌握產業趨勢、實戰案例與資安關鍵策略,打造下一階段的製造業競爭優勢!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