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圖解】半導體史上最嚴峻缺工潮!衝擊為何?人才在哪?一次看懂

全球半導體產值將在2030年突破1兆美元,但台灣的人才市場卻嚴重供需失衡,引爆搶人大戰,包括文組、高職生、女性都是擴大徵才對象。

今年9月初,全球晶圓製造龍頭台積電啟動「預辦登積計畫」,喊出1,500位碩、博士生的需求,鼓勵就讀電子、電機、光電、機械、物理、材料、化工、化學、資工、資管、工工和工管等領域的學子搶先投遞履歷,祭出「年底拿聘書,畢業即就業」的誘人條件,報到還能享有10萬元的就職獎金。

台積電延攬的是明年5月才畢業的學生,而通常3、4月才是招募新鮮人的旺季,此舉提早了半年。104獵才招聘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指出:「連台積電都提早好幾個月開始徵才,其他企業怎麼坐得住?」

打開求職網站,半導體廠的職缺從上游的IC設計工程師,一路到中、下游的製程及設備工程師都有,不少求才訊息右上角還放上「急徵」字樣。根據104人力銀行公布的《半導體人才白皮書》統計, 半導體產業缺工人數持續擴大,到今年6月創下近3.7萬人歷史新高。

對比當前半導體產業進入修正期,減產和砍單頻傳,連在招募第一線的晉麗明也證實:「由於晶片正處於不景氣時期,下半年人才需求會稍微下滑。」那麼,為何台積電在面對未來半導體的人才議題時,仍然搶先出手?

長期需求強勁,8年後半導體產值破1兆美元

依據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於今年3月公布的《半導體材料市場報告》中指出,全球半導體的產值估計有望在2030年突破1兆美元。這意味著短期而言,半導體雖然看似潮水正退,但長期市場需求仍不斷擴大中。

隨著資料中心、物聯網和穿戴式裝置等新興科技的發展,晶片在各項技術的運行中都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台積電總裁魏哲家也在2022年的技術論壇上直言, 未來將會是5G、AI(人工智慧)當道的年代,「但AI也要靠晶片才有可能運行。」

魏哲家以手機和汽車兩項產品為例,過去手機中的電源管理晶片僅需幾十個,現在的手機必須要撐一整天,還要兼具多重功能。倘若沒有晶片廠異質整合的能力,即使手機顯示的技術能力再進步,也無法讓產品落地。

半導體
台積電計畫在2022∼2023年興建11座晶圓廠,多數集中在先進製程的產能擴增,並涉及部分28奈米的成熟製程。若缺工狀況持續延燒,長期下來,恐影響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地位。
圖/ 台積電

此外,像汽車這樣高度成熟的行業,晶片用量也在倍增。一台5萬美元的新車,就算只少一顆0.5美元的晶片,也無法出貨。魏哲家回憶,他曾問過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GM)為何需要那麼多晶片,「他們告訴我, 現在一部車子裡需要的半導體,每年增加15%。

在這樣的情況下,半導體廠除了調升資本支出,也端出擴廠或投資新廠的計畫。研調機構Knometa Research指出,截至2022年底,全球將有163座12吋晶圓廠。其中,在2022年新增的10座新廠,包含SK海力士(SK Hynix)在南韓的定州廠、台積電於台南和南京的3座工廠、中芯國際的深圳新廠和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於義大利的廠區等。此外,華邦電子、中國的華潤、士蘭微電子和美商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等,也各有一座新廠設立。

研調機構IC Insight 預估,2022年的10座新廠,會將全球晶片產能推升至8.7%,是繼2008年以來最強勁的增長,這意味著半導體企業對長期的市場成長,具強烈信心。該機構也指出,產能的貢獻將主要來自於SK海力士和華邦電子的大型記憶體廠,以及台積電的3座新廠。

史上最大人才荒,國內畢業生已經不足、外商又大舉搶人

而一座晶圓廠的投資,包含土木興建和設備採買等,即使缺工少料、設備交期延後,拉長等待期後終究能夠解套,但缺少人力卻無法如此炮製。因此,許多企業開始提前新廠員工的招募期。

光是台積電一家公司,從今年到明年,就有11座晶圓廠和1座封測廠在興建。僅台積電Fab 18超大型晶圓廠區內,就預計要蓋P5~P9五座12吋晶圓廠。雖稱作Fab 18晶圓廠,實際上是好幾座晶圓廠集合後所形成的統稱。

Fab 18需要多少人力?一位不具名的半導體廠長表示,一座12吋晶圓廠需要約1,000至1,500名員工(依不同廠區會有差異)。 因此,台積電很可能僅一個F 18的廠區,就要5,000到7,500名新血加入,才能維持日常運轉 。這當中還未涵蓋另外6個廠區的人力需求,若全數徵滿,恐怕需要10,000至16,500人。

至於其他同業,光是去年聯電、日月光和南亞科等廠加起來,就開出共約7,900個職缺,這還不包含如聯發科和瑞昱加起來約2,500人的需求,以及整個半導體生態圈中大大小小供應商和代理商。半導體行業也必須和電子代工、光電、通訊、航太、農業、製藥、金融科技及軟體等行業搶人,晉麗明指出:「台灣對半導體人才的養成,遠遠跟不上企業需求。」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資料顯示,2020年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STEM)高等教育畢業生人數共9.2萬人,僅占整體高教畢業生約3成2。STEM是半導體人才的主要來源,9.2萬看似充足,但還必須扣除與半導體無關的科系,例如農業、林業、漁業、醫學等。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指出:「STEM畢業生人數還在連年下降。」

台積電.jpg
半導體產業掀起搶人大戰,各家科技廠將擴大徵才,培養文組生、外籍人士、女性、高職生人才池。
圖/ 台積電

另外,國際趨勢的變化,也讓缺才情勢更加嚴峻。半導體是全球分工的行業,然而疫情造成斷鏈狀況頻傳,塞港、囤貨等亂象橫生。這讓各大企業高度重視供應鏈韌性,提倡「區域化」思維,導致美國、歐洲和日本等邀請台廠出海建廠,以就近供應晶片,試圖縮短供應鏈,降低風險。

然而即使赴他國設廠,台企仍偏愛本國員工。例如台積電在2021年初就大舉徵才,預計從台灣招募800至1,000人赴美國廠區工作。另一方面,作為先進製程的發展中心的台灣,也吸引如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台積電重要設備供應商艾司摩爾(ASML)等外商落腳或加碼投資,共需約2~3,000名人才。晉麗明說:「這些外商來台灣設廠,也是為了人才而來。」

無論是外商來台投資,還是台企出海擴廠,都讓台灣半導體人才的現況更加緊張,加上本土企業也持續擴張,內憂外患不斷。張耀文憂心表示:「連外商也要進來台灣搶人,當然會供需失衡。」

從研發到技職人才都在減少,台灣需重新思考人才解方

張耀文表示,除了人才需求面不斷擴張以外,作為供給面的台灣人才育成制度,也出現嚴重的問題。

一個優秀理工科人才的養成,需要約十年。從基礎理科學能的養成,到後段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皆十分重要。然而,以台灣現今的教育制度來看,似乎忽略了高端科技人才的訓練。晉麗明預期:「長期來說台灣的先進製程,人才將極度稀缺。」

尖端科技的演進,代表了一國在科技上的創新能量和商業實力, 倘若因人才斷層而拖累了技術發展,台灣將可能流失現今在半導體及電子產業的地位 。但想要維持先進製程人才供給,基本物理、化學甚至數學能力等則不容忽視。

張耀文表示:「現在的高中化學、物理學分都銳減,很不扎實。」而這樣的安排,也讓後續的高等教育無法發揮。張耀文坦承:「台大現在已經在討論要不要開設補救教學。」由此可知,沒有厚實的學術基礎,前瞻科技的推進將窒礙難行。「另外還有十年後師資的來源要怎麼辦,要從哪裡來?」張耀文說。

高雄大學物理系副教授余進忠
半導體產業向下扎根校園人才,像是左營高中學生可自由選修由高雄大學與中山大學開設的「半導體數位產業先修學程」,提早接觸半導體產業。
圖/ 蔡仁譯攝影

至於技術員人力的龐大缺口,張耀文分析:「這是技職體系未設好門檻的結果。」

大學廣招降低了無論是何種大學畢業的新鮮人進入工廠的意願。因此,對於多家半導體廠陸續與高職對接,他認為:「高中職設置產學專班的動作是好的。」

半導體人才稀缺已不僅是單一議題,背後更牽扯到地緣政治及國家利益。張耀文建議,應改善台灣在基礎教育的考招制度,以供給面向而言,將會是更好的開源良方。

責任編輯:傅珮晴、蘇柔瑋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