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撞倒」街聲!音樂分眾化,血肉果汁機、珂拉琪如何把流量變黃金?
那一夜「撞倒」街聲!音樂分眾化,血肉果汁機、珂拉琪如何把流量變黃金?

出單曲、發片的決定權,很長一段時間掌握在唱片公司手中,但音樂平台StreetVoice(街聲)在2006年推出後,大幅改變了音樂產業樣貌,創作者不需要付費,就能將音樂作品上傳到平台上,能快速地聚集粉絲、並透過留言、追蹤等StreetVoice上的機制,強化與鐵粉的互動。

StreetVoice如同音樂的實驗場,當累積一定影響力後,便能將音樂正式發行到串流平台上,讓全世界的人都聽見。這個時代,音樂創作者如同創業家,不需要唱片公司的資源,也能打造自己的音樂事業。

《數位時代》專訪「珂拉琪」、「血肉果汁機」,透過音樂人第一首分享,看懂音樂產業在分眾時代下的變化與挑戰。

延伸閱讀:
一年播放次數6千萬!從曝光到變現,StreetVoice如何當音樂人的最強後盾?

變化一:音樂人自行上傳作品,流量也能暴增25倍

音樂平台StreetVoice(街聲)成立17年,曾經被「撞倒」(指因大量流量湧入,導致網頁短暫癱瘓)過一次,那時是2021年12月22日晚上,樂團珂拉琪正在整理要上傳的新專輯音擋,「傳到一半發現網站卡住了。」當時原以為是網路的問題,結果是歌迷收聽太踴躍,導致StreetVoice流量不堪負荷。

珂拉琪
樂團珂拉琪去年(2021)底,將新專輯上傳到音樂平台街聲,卻被歌迷大量湧入收聽的流量「撞到」。
圖/ 金曲獎

StreetVoice的機制,是當有新歌上架時,每一首歌都會推播一次給追蹤者,當時珂拉琪正在上傳有9首歌的創作專輯,歌迷收到前幾首通知時就湧入收聽,造成系統不堪負荷當機。

StreetVoice母公司中子創新執行長張培仁回憶:「流量相較平常增加25倍,一夜之間就把我們撞倒了。」

工程師連夜搶修,完整專輯終於在隔日上架。雖然系統一度癱瘓,但想起這段經歷,張培仁嘴角露出驕傲的微笑,因為這代表StreetVoice凝聚音樂社群的巨大影響力,最後甚至頒給珂拉琪「撞倒街聲特別獎」,也是目前唯一的得主。

珂拉琪在2022年奪下金曲最佳新人獎,接受《數位時代》專訪時談到,當初第一首音樂創作就是上傳在StreetVoice、YouTube,原因是這兩大平台都不用額外簽約代理公司,就可自行發表。

珂拉琪
珂拉琪在2022年奪下金曲最佳新人獎,當初第一首音樂創作就是上傳在StreetVoice、YouTube。
圖/ 金曲獎

但對音樂創作者來說,StreetVoice更像是一個音樂社群,能快速凝聚喜愛音樂的目標客群,珂拉琪觀察到,在沒有刻意經營聽眾的況下,聽眾也會自發性聚集起來討論內容,「當中許多討論與思考過程,都讓我們很驚喜。」

變化二:作品就是最好宣傳,更快獲得演出機會

相較於其他音樂串流平台,StreetVoice的擁有免費、原創、凝聚特定聽眾的特性,像是一個孵化器,孕育著各種創作可能。今年獲得金曲最佳樂團的「血肉果汁機」,也是透過線上音樂社群發跡,除了StreetVoice,一開始也有經營社群平台MySpace。

血肉果汁機
今年獲得金曲最佳樂團的「血肉果汁機」,當年透過線上音樂社群發跡。
圖/ Park Park Carnival

血肉果汁機接受《數位時代》專訪時回憶,當時有許多國外樂團都使用MySpace作為介紹頁面,最具挑戰性的,是介面背景的設定都需要自己寫語法調整,但某次語法搞錯了,「結果background(背景)直接浮在頁面最上層,所有進來頁面觀看的人只看得到那張照片。」甚至連要修改語法的按鍵都被蓋到了,主唱還為此特地請教學校系上很會寫語法的教授,才把問題解決。

血肉果汁機成團於成立於2006年,在16年前的時空背景下,樂團可以在平台放上音樂與歌詞,還可以立刻看到歌迷反饋,以及可以找到跟自己相同曲風的族群,對新手樂團來說是一大福音,StreetVoice就是如此的存在,「當苦心做出來的音樂被眾人所認同,會激發繼續創作給大家驚喜的動力。」

甚至,也能藉由作品在StreetVoice上的露出,被更多活動主辦看見。像是血肉果汁機第一次站上Legacy舞台,正是透過StreetVoice收到演出邀約。

StreetVoice音樂頻道總監小樹老師觀察,對音樂人來說,作品本身就是最好的宣傳,「從獨立行銷概念逐漸在世界各地成功實踐,到現在幾乎能與傳統主流系統相互抗衡或輝映,說明模式與聽眾一直都在轉變,每一個世代的年輕樂迷都在尋找更能代表他們的聲音。」

挑戰:音樂選擇多,作品更難被記住

觀察台灣獨立音樂發展,血肉果汁機認為,台灣獨立音樂本身就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指標,關鍵在於曲風非常多元,可以從中去發現很多好聽的音樂,以及很多流行作品不敢創作出的實驗效果,因此,從觀察台灣近幾年歌壇,不難看到許多從獨立樂團竄出來的好手。

社群時代音樂市場變化加速,「全球市場無論從搖滾到R&B到饒舌,你只能趁勢而為,因為英雄不能造時勢,但時勢能造英雄。」血肉果汁機認為,音樂人必須隨時做好準備,「不只是要創造hit song(熱門歌曲)更要創造出經典,因為經典才能長存且不受時代輪替的考驗。」

血肉果汁機
圖/ 血肉果汁機

若說StreetVoice是一個音樂孵化器,在創作者凝聚粉絲、被看見後,下一步會要將作品數位發行,在各大串流平台上架賺取收入。血肉果汁機觀察,數位音樂發行讓音樂產業變化變得很極速,「一首歌花費3~6個月,從無到有到上架,可能不到一週就消失在茫茫數位大海中了。」

當作品被大眾所聽見的門檻降低、音樂選擇變多的情況下,如何搭配正確的行銷宣傳策略,讓作品被記住、看見,是產業下一步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責任編輯:林美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長期觀察臺灣新創生態,推動國內Meet創業小聚、AAMA搖籃計畫的巨思文化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她指出新創若要跨越成長瓶頸,必須穩固「品牌、信任、資本」三大支點,並形成動態的正向循環。

特別是今年迎來臺灣證券交易所「創新板」2.0新局,新創更應該善用資源,藉由透明化治理贏得市場信任,同時借助資本平台放大品牌能量,鍛鍊好企業體質後進軍國際市場。上市,從未是終點,而是企業累積第二成長曲線的底蘊,更是企業實踐社會責任、進入永續成長的起點。

從品牌認知到信任資本:新創企業的成長三支點

新創從零到一的過程,通常會經歷哪些關鍵的成長階段?陳素蘭直言,「新創是社會上的新面孔,必須要先被看見有知名度(Awareness),接著才能被市場認可(Acceptance),最終進而累積深厚的品牌信任感(Trust),這是一條每家新創企業的必經之路。」

不論是經營B2C或B2B市場,品牌信任感的建立,不能只依賴短期預算所帶來的瞬間行銷曝光。陳素蘭建議,新創進入市場前先清楚定位自身的獨特價值,持續落實言行合一的經營策略,向消費者與商業夥伴展現長期的價值承諾。換言之,品牌與信任的塑造並非一蹴可幾,背後往往需要資本的挹注支持。

由此觀之,新創要走得踏實、奠基穩固基礎,陳素蘭認為需要三個關鍵支點「品牌力、信任力、資本力」的構成,而且這三個支點環環相扣、彼此影響。陳素蘭解釋:「品牌力帶動信任力,信任力吸引資本力,然後再運用資本的投入,讓企業能持續深化技術研發與強化市場行銷;同時,也能推動組織管理優化,提升整體營運效率與品牌競爭力,三者之間形成正向循環,正是企業穩健成長、立足市場的關鍵。」

創新板2.0升級啟動,為新創點燃成長引擎之火

數位時代X臺灣證券交易所
圖/ 數位時代

相較於國際市場的創業環境,這三個支點之中,臺灣新創過去大多較忽略的,是善用「資本市場」以作為加速成長力道的槓桿資源。因為許多創業者花更多心力在技術打磨、產品開發,但當要拓展更大的營收版圖時,才赫然發現,資本市場的力量不可或缺。

正因如此,臺灣證券交易所推動的「創新板2.0」升級,即是賦能新創,強化品牌信任與營運體質的關鍵轉捩點。陳素蘭指出,觀察創新板2.0做了一系列革新,包含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提供新創多階段上市輔導機制,以及上市後加強品牌曝光、媒合投資人互動等措施,藉此讓更多具潛力的新創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也協助企業在募資、品牌信任與市場能見度更上層樓。

陳素蘭舉兩個登上創新板最有印象的企業,其一是首家進入創新板的錼創科技,一路看著他們透過資本市場的公開透明與品牌強化,不僅打開市場知名度,甚至受惠創新板2.0新制,股票流動性的提升,反映市場對其價值的信心,也進一步吸引更多國際訂單。另一家來自AAMA計畫第二期學員的Gogolook,在創新板的助力下穩健營運體質,近年有更多消費者認識他們的資安解決方案,甚至Gogolook順利進軍歐洲完成策略併購,並進一步擴大全球市場佈局。

從這兩個案例當中,陳素蘭提到:「創新板2.0的存在意義,不是單純協助新創企業掛牌上市而已,更是為企業打開信任之門、提升品牌能見度與資本能量的成長引擎。」加上證交所提供系統化、階段式的支持輔導機制,越來越多新創得以從市場的新面孔,蛻變成有競爭力與市場信任的長青企業。

立足臺灣,邁向全球:上市是新創永續經營的起點

面對全球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臺灣新創在立足本土市場後,下一階段將放眼國際商機。這時候,資本市場的支持,亦是新創邁向國際的重要推手。陳素蘭提到,她觀察創新板效法那斯達克(NASDAQ),是支持創新的首選籌資平台,幫助尚未獲利但有商業模式潛力的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關鍵資金。而且有創新板的背書,臺灣新創在進入海外市場的時候,對品牌信任更是加分元素。

陳素蘭就觀察到,證交所協助新創拓展海外市場時,持續投入資源並展現高度支持。她指出,「近期證交所與KPMG一起成立『東南亞創新資本平台』,就是扮演鏈結臺灣與東南亞創新生態系的橋樑,幫助更多新創在東協市場進行業務拓展、資金媒合與合作交流。」

不過陳素蘭也強調,新創在跨足國際市場時,更需要「負責任地」使用資本市場的資金。「對資本的負責態度,就是願意把自身的經營承諾、財務表現公開在陽光底下,接受各界的檢驗,不僅有助於建立企業的良好形象,更能贏得國際投資者與合作夥伴的信任,」她補充道。

因此,上市進入創新板,對新創企業而言,絕非是成功的終點,更是邁向國際化及永續經營的新起點。借助證交所創新板2.0的支持,相信有更多臺灣新創企業在資本市場穩健成長,持續深化「三大支點」實力,穩健立足在地、勇於挺進國際,展現臺灣新創追求永續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的堅實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