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單曲、發片的決定權,很長一段時間掌握在唱片公司手中,但音樂平台StreetVoice(街聲)在2006年推出後,大幅改變了音樂產業樣貌,創作者不需要付費,就能將音樂作品上傳到平台上,能快速地聚集粉絲、並透過留言、追蹤等StreetVoice上的機制,強化與鐵粉的互動。
StreetVoice如同音樂的實驗場,當累積一定影響力後,便能將音樂正式發行到串流平台上,讓全世界的人都聽見。這個時代,音樂創作者如同創業家,不需要唱片公司的資源,也能打造自己的音樂事業。
《數位時代》專訪「珂拉琪」、「血肉果汁機」,透過音樂人第一首分享,看懂音樂產業在分眾時代下的變化與挑戰。
變化一:音樂人自行上傳作品,流量也能暴增25倍
音樂平台StreetVoice(街聲)成立17年,曾經被「撞倒」(指因大量流量湧入,導致網頁短暫癱瘓)過一次,那時是2021年12月22日晚上,樂團珂拉琪正在整理要上傳的新專輯音擋,「傳到一半發現網站卡住了。」當時原以為是網路的問題,結果是歌迷收聽太踴躍,導致StreetVoice流量不堪負荷。
StreetVoice的機制,是當有新歌上架時,每一首歌都會推播一次給追蹤者,當時珂拉琪正在上傳有9首歌的創作專輯,歌迷收到前幾首通知時就湧入收聽,造成系統不堪負荷當機。
StreetVoice母公司中子創新執行長張培仁回憶:「流量相較平常增加25倍,一夜之間就把我們撞倒了。」
工程師連夜搶修,完整專輯終於在隔日上架。雖然系統一度癱瘓,但想起這段經歷,張培仁嘴角露出驕傲的微笑,因為這代表StreetVoice凝聚音樂社群的巨大影響力,最後甚至頒給珂拉琪「撞倒街聲特別獎」,也是目前唯一的得主。
珂拉琪在2022年奪下金曲最佳新人獎,接受《數位時代》專訪時談到,當初第一首音樂創作就是上傳在StreetVoice、YouTube,原因是這兩大平台都不用額外簽約代理公司,就可自行發表。
但對音樂創作者來說,StreetVoice更像是一個音樂社群,能快速凝聚喜愛音樂的目標客群,珂拉琪觀察到,在沒有刻意經營聽眾的況下,聽眾也會自發性聚集起來討論內容,「當中許多討論與思考過程,都讓我們很驚喜。」
變化二:作品就是最好宣傳,更快獲得演出機會
相較於其他音樂串流平台,StreetVoice的擁有免費、原創、凝聚特定聽眾的特性,像是一個孵化器,孕育著各種創作可能。今年獲得金曲最佳樂團的「血肉果汁機」,也是透過線上音樂社群發跡,除了StreetVoice,一開始也有經營社群平台MySpace。
血肉果汁機接受《數位時代》專訪時回憶,當時有許多國外樂團都使用MySpace作為介紹頁面,最具挑戰性的,是介面背景的設定都需要自己寫語法調整,但某次語法搞錯了,「結果background(背景)直接浮在頁面最上層,所有進來頁面觀看的人只看得到那張照片。」甚至連要修改語法的按鍵都被蓋到了,主唱還為此特地請教學校系上很會寫語法的教授,才把問題解決。
血肉果汁機成團於成立於2006年,在16年前的時空背景下,樂團可以在平台放上音樂與歌詞,還可以立刻看到歌迷反饋,以及可以找到跟自己相同曲風的族群,對新手樂團來說是一大福音,StreetVoice就是如此的存在,「當苦心做出來的音樂被眾人所認同,會激發繼續創作給大家驚喜的動力。」
甚至,也能藉由作品在StreetVoice上的露出,被更多活動主辦看見。像是血肉果汁機第一次站上Legacy舞台,正是透過StreetVoice收到演出邀約。
StreetVoice音樂頻道總監小樹老師觀察,對音樂人來說,作品本身就是最好的宣傳,「從獨立行銷概念逐漸在世界各地成功實踐,到現在幾乎能與傳統主流系統相互抗衡或輝映,說明模式與聽眾一直都在轉變,每一個世代的年輕樂迷都在尋找更能代表他們的聲音。」
挑戰:音樂選擇多,作品更難被記住
觀察台灣獨立音樂發展,血肉果汁機認為,台灣獨立音樂本身就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指標,關鍵在於曲風非常多元,可以從中去發現很多好聽的音樂,以及很多流行作品不敢創作出的實驗效果,因此,從觀察台灣近幾年歌壇,不難看到許多從獨立樂團竄出來的好手。
社群時代音樂市場變化加速,「全球市場無論從搖滾到R&B到饒舌,你只能趁勢而為,因為英雄不能造時勢,但時勢能造英雄。」血肉果汁機認為,音樂人必須隨時做好準備,「不只是要創造hit song(熱門歌曲)更要創造出經典,因為經典才能長存且不受時代輪替的考驗。」
若說StreetVoice是一個音樂孵化器,在創作者凝聚粉絲、被看見後,下一步會要將作品數位發行,在各大串流平台上架賺取收入。血肉果汁機觀察,數位音樂發行讓音樂產業變化變得很極速,「一首歌花費3~6個月,從無到有到上架,可能不到一週就消失在茫茫數位大海中了。」
當作品被大眾所聽見的門檻降低、音樂選擇變多的情況下,如何搭配正確的行銷宣傳策略,讓作品被記住、看見,是產業下一步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