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IDC打造交易安全的保險庫
用IDC打造交易安全的保險庫
2002.06.01 | 科技

想像911事件或是汐止東方科學園區大樓大火的無常,就能明白網路資料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以及備援能力對企業的重要性。
台灣客戶最多的證券公司——元大京華證券,在3年前就已經將第一部交易主機擺進中華電信的機房,目前主要的交易主機都已經擺在中華電信裡,而且更進一步開始規劃異地備援的保護措施。除了中華電信,以及自有機房之外,元大京華證券也是宏碁龍潭IDC以及Seednet的客戶,擺放部份較無即時需求的主機。
元大京華證券執行副總林武田認為,IDC並不僅僅用來當作資料備援的工具而已,而更是維持服務品質的重要關鍵。元大京華每天有數萬人隨時都在觀看即時報價,等到自己預期的價格,馬上進行買賣,幾百檔股票,上萬個交易,必須在短短幾秒之內處理完成,「沒有人負擔得起任何失誤,」林武田說。所以,當業務愈來愈大時,就愈來愈不可能自己籌建機房,「最大的問題在於頻寬。」由於交易所主機也同樣放在中華電信機房裡,「這樣一來,我們跟交易所就如同在同一個空間的內部網路,資料傳遞更迅速、可靠。」

**資料出錯怎麼辦?

**
3年前,證券業界對於IDC存在普遍疑慮:將公司的重要資料擺在外頭,出什麼差錯怎麼辦?「我們也很關心這個問題,客戶的交易資料更是最高機密,」林武田說,因此,在決定搬移主機之前,先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前導試驗計畫,從機房位置、防震、防火乃至於對外線路頻寬,都在考慮因素之內。
林武田最初並非沒有疑慮,「畢竟是人家的地方,不見得能像自己這麼專心照顧,」就算相信中華電信有能力維持系統運作,畢竟沒有先例可資證明。為了保險起見,先搬一台主機到中華電信的仁愛路機房,在原有交易系統不停機的狀況下,讓兩套系統併行運作,確定運作無虞之後,才陸續搬移。在這中間,客戶一點也沒有發現系統主機搬家。
從此以後,元大建立起標準程序——任何系統異動時,先並行運作一段時間,確定沒有問題,才全部轉換過去。
現在元大更進一步地進行異地備援,不僅在中華電信的仁愛機房,五股機房也有線上儲存設備。在幾次地震之後,不僅要求各個分公司反覆演練備援啟動計畫,更將備援設備的基地延伸到南部,籌建第二個電腦中心。
從最早的一部主機,到現在,所有的報價主機都擺在中華電信機房,元大京華證券對於IDC的依賴程度有增無減,中華電信對於這個大客戶自然也相當重視,大從地震小至線路問題,都由經理級以上的主管立即電話說明,讓元大京華證券也能夠及時向客戶說明問題所在。
林武田指出,企業進行e化時首先需要考量的就是產業的特性,對資料需求愈高,愈需要IDC協助,這個考量遠勝於規模。他強調,機房還是以實體空間(機櫃)計價,公司規模只會影響到主機速度以及租用多少機櫃,但是,真正影響到企業營運的因素,還是線路是否穩定、能否即時反應,最為關鍵。

**唯一標準是零失誤

**
證券業尤其如此。元大共有90個分公司,數百部主機,機器或線路故障狀況在所難免,對於企業來說,也許是幾十萬客戶裡面的幾位出狀況,然而對於權益受損的客戶卻是全有或全無的問題,「唯一的標準就是零失誤,」林武田說。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每個分公司的主機都拉了兩條T1線,互為支援,如果一條線路發生狀況,另外一條線路可以在幾秒內自動接替,螢幕另外一端的客戶不會感受到任何差異,如果兩條都出問題,分公司之間也建立了彼此指定代理服務,可以將客戶的指令轉移到另外一家分公司,由另外一組主機接手服務。
對金融業來說,再也沒有比安全更基本、更重要的事了。「安全永遠不嫌多,希望永遠不要用到,但千萬別到用到時才後悔:當初要是多花一點錢就好了。」林武田總結。

元大京華證券e化
專案描述:運用IDC維持服務品質、資料備援
目  標:為自己增加競爭力與服務能量
啟動時間:1999年
效  益:每天幾萬人隨時觀看即時報價,進行買賣,上萬個交易在幾秒內完成,並達到「零誤差」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