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易所FTX事件爆發的隔天,採訪團隊一早,就來到位於關渡的華碩(ASUS)辦公室,來訪的目的,為的是旗下公有雲服務商「台智雲」所開發的一條區塊鏈(Blockchain)。
2022是Web3世界非常動盪的一年,11月以來更有多家交易所接連倒閉,投行Mizuho Americas資深分析師丹.德雷夫(Dan Dolev)甚至直言:「加密貨幣已死。」
對於公司接下來的大計畫,台智雲總經理吳漢章並不擔心,他認為幣圈與鏈圈區分蠻開的。新科技的發展難免有投機成分,但台智雲相信,底層的區塊鏈技術將能替世界帶來新價值。
旗下的區塊鏈平台,號稱10分鐘就能做出一條鏈,還打造出第一條以新台幣支付手續費的「福爾摩沙鏈(Formosa Chain)」,已經鎖定七大應用領域,預計最快年底對外推出,華碩的規劃是什麼?
10分鐘就能建一條鏈,華碩跟區塊鏈的關係為何?
華碩跟區塊鏈的關係,早在三年前就開始了。2020年初,華碩就在台南設立的一個規模約10人的區塊鏈研究團隊,專門鑽研相關技術進展。
之所以會進展到自己做鏈,就不得不提到台智雲的前身「台灣杉二號」,這原先是科技部提出的超級電腦計畫,瞄準雲端人工智慧的發展,最後由華碩雲端承接。
李立國回憶,台灣杉二號當時的目的,就是要從AI當中取得資料,而資料的基礎就是信任,非常適合用區塊鏈來做。
2019年,華碩雲端拿到了「先進人工智慧大數據計算主機與儲存系統第三期C標案」,跟政府以公私合夥(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政府與民營企業的合作模式)的方式簽訂合約。
在順利取得標案後,華碩雲端陸續整合了包括:BaaSid博斯資安、KeyXentic關楗、ITM國際信任機器、BSOS灣谷等10家新創,一起打造「區塊鏈即服務平台(TWCC BaaS Platform)」。
台智雲營運長李立國說,區塊鏈的軟體技術複雜,雲端服務廠商投入可以降低技術門檻,相較於一般動輒數月的開發時間,透過這個平台,只需要10分鐘的時間,就能打造出一條區塊鏈。
接著華碩雲端在2021年,成立子公司台灣智慧雲端(簡稱台智雲),並在2022年六月,以「區塊鏈即服務平台」為基礎,打造出第一條能以新台幣支付上鏈費用的「福爾摩沙鏈(Formosa Chain)」。
市面上有這麼多鏈,為何需要再一條?
紀錄在區塊鏈上的資料公開透明、不可竄改,許多人因此將區塊鏈形容為「信任的工具」,但要使用這項工具障礙不少。
自2018年以來,台灣陸續有許多有區塊鏈專案推出,食品履歷、醫療病例紀錄上鏈等應用都有。這些與產業深度結合的應用,在長期營運的考量下都需要使用公鏈(Public Chain)。常聽到的以太坊、比特幣都屬於公鏈,好處是所有交易皆公開透明、去中心化程度高。
每次將資料紀錄上鏈,都需要使用加密貨幣支付手續費(gas fee),而這些主流公鏈幣價時常浮動(如使用以太坊,就要用以太幣支付),且對於一般企業來說,還必須購買加密貨幣才能支付費用,實務上相當麻煩。
此外,一般公鏈多有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每秒交易量)很慢的問題,不太適合如病歷資量等大筆資料的傳輸,加上許多公鏈背後開發團隊都有中國色彩,也是台灣企業在選擇上的考量點。
吳漢章表示,針對這些問題,內部已經討論了一年多,否則即便區塊鏈有許多技術上的好處,應用也無法在台灣落地。
而要從頭打造一條公鏈,也並非一般新創可以做到,吳漢章說:「建造一條鏈需要有產業聲望、營運能力。」,在許多與台智雲友好的新創鼓勵下,觸發了華碩打造「福爾摩沙鏈」的想法,這條鏈的目標,是打造台灣資料信任生態系的基礎建設,並解決各產業的信任問題。
支援新台幣,福爾摩沙鏈是什麼?
吳漢章分析,區塊鏈技術發展多年,技術本身早已不是主要挑戰與障礙,關鍵在於如何確立區塊鏈的定位與營運模式,為此,內部花了約一年的時間,不斷地做研究、尋找最適合的應用場景。終於在今年六月,在區塊鏈即服務平的基礎上,開發出了「福爾摩沙鏈(Formosa Chain)」。
福爾摩沙鏈是一個採許可制加入的公鏈,由參與的企業成員,一起投票決定哪些企業可以加入,希望加入的企業都是站在產業創新的角度,而非炒作賺錢。
特色是每上傳一筆資料到區塊鏈上紀錄,只需要新台幣一塊,且可以直接使用新台幣付款,不需再轉換加密貨幣,採以量計價制,「一次信任,只要花一塊錢就能解決。」,吳漢章說。
之所以上傳一筆資料只收一塊,這是因為福爾摩沙鏈的角色是平台,並非要以賺錢為目的,真正有價值的金礦,是基於福爾摩沙鏈這個平台上的各種垂直應用。目前,台智雲已經鎖定七大應用場景,包括:能源產業、環境應用、健康醫療、ESG、智慧城市、學研教育、元宇宙。
以ESG來說,現在許多企業都會需要提交「供應鏈碳排數據報告」,這對取得融資、投資人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資料,但如何確保該企業上下游提供的碳排數據是可以被信任的,一直是一大難題,李立國認為,若能將第三方公正單位,以及企業本身提供的資料都記錄到鏈上,就能提供一個公開透明,能供檢驗的資料來源,是有潛力的應用之一。
李立國表示,目前已經有跟上述七大領域的客戶在陸續接洽中,並開始投入做POC(概念驗證),「有幾家已經快要商轉了。」他透露,目前福爾摩沙鏈還在beta測試階段,預計今年底會有合作消息陸續對外公布。
之所以取名福爾摩沙鏈,是因為台智雲想要打造一條具有台灣代表性的公鏈,存在的目的不是要賣技術,而是希望協助不同領域的應用落地,讓台灣的資料更加被信任,甚至發展出一整個資料生態系,而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先在上述七大領域,推出代表性的案例。福爾摩沙鏈是否真的的成為國家級的公鏈?答案很快就會揭曉。
福爾摩沙鏈(Formosa Chain)小檔案
進展時間軸
- 2019年6月:華碩雲端承接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先進人工智慧大數據計算主機與儲存系統第三期C標」,建置區塊鏈服務平台
- 2020年6月:華碩內部成立區塊鏈實驗室
- 2021年:尋找應用場景
- 2021年6月至今:台智雲基於區塊鏈服務平台,打造開放式許可鏈(福爾摩沙鏈),目前為Beta階段,與產業領域指標性用戶合作驗證中
合作新創名單
FST邦拓鏈、STARBIT思偉達、BaaSid博斯資安、KeyXentic關楗、ITM國際信任機器、BSOS灣谷、Aptan晟悅、Hoye和誼、Mermer墨沫、Chelpis池安
福爾摩沙鏈七大應用領域
能源產業、環境應用、健康醫療、ESG、智慧城市、學研教育、元宇宙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