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器
連接器
2002.05.01 |

如果不是因為鴻海,可能不會有太多人注意連接器,雖然外觀功能不是那麼顯眼,但如果少了它,就算英特爾微處理器功能再強,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1970年代,由美商杜邦及莫仕(Molex)起頭在台灣設廠,啟動了台灣的連接器年代,當時主要是生產電源插座、插頭或電源線組等低階產品,也因此連接器一直被定位為「黑手行業」。
直到1980年代中期,資訊產業在台灣開始蓬勃發展,連接器的生意也才有了轉機,業者靠著產業群聚優勢,順勢提升技術層次,從低階轉型至電腦周邊設備,目前電腦相關連接器產值佔總產值8成以上。
連接器歷經模具設計、沖壓、射出、電鍍、組裝等流程,一台筆記型電腦,平均需要46個連接器來做各項串連,由於品質將影響電流與訊號傳輸的可靠度及穩定度,設計時必須考慮電阻、插腳形式、插拔作用力問題等等,因此連接器要設計得好,必須同時具備機械、模具及電子等能力,由於需要多元技術配合,過去的黑手行業,現在也成為台灣高科技產業不可或缺的一環。
近一、兩年連接器產業更造就不少股市明星,例如提供微軟Xbox的正崴、光碟機的禾昌,當然還有以1442億台幣營收,打敗台積電,榮登2001年民營製造業龍頭寶座的鴻海。台灣連接器產業由於多屬中小型企業,為了生存且符合客戶需求,多已前往中國設廠,東莞及深圳為兩大集中地,在兩地開發一地生產的策略,現今連接器在中國的生產比率已正式達到80%。
受到近年來電腦價格大幅下滑,大型的連接器專業廠為擺脫削價競爭的局面,無不積極進行上下游整合,縮短開發時程及產品線,並跨足通訊、網路等相關下游終端產品,以鴻海為例,以從連接器一路發展至準系統的領域,加上最快可以在40天之內設計及量產出貨的運籌能力,都是鴻海得以縱橫天下的原因。
台灣經濟的厚實基礎,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堆疊起來。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