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會因為現在的成功而自喜,IC設計看的都是兩年以後的東西,」每當談到瑞昱現在的成績,瑞昱副總經理陳進興總是這麼提醒。
瑞昱做的網路晶片,對多數人來說十分陌生,但只要有上網的需求,就跟瑞昱脫不了關係,拿起一片網路卡,中間標誌著螃蟹圖像的黑方塊,就是瑞昱的產品,做晶片不難,但要做得便宜又好用,就不是個簡單的工作。
網路晶片牽涉到類比與數位訊號的轉換及傳輸,一顆IC中必須包含接收器、PHY及MAC三大功能,早期多採取分開設計模式,然而這樣的設計,相對成本較高,加上傳輸的程序多,效能自然不如整合後的單晶片。
**網路IC大哥大
**
瑞昱的成功便來自於整合設計的能力,將3顆IC整合成一顆,靠著2年前這門獨到技術的突破,曾使得英特爾黯然退出市場,更關鍵的利基是,經由網路晶片的磨練,使得瑞昱成為國內少數同時具備類比與數位設計能力的公司,「這是瑞昱能夠保持不墜的重要原因,」工研院IC設計產業分析師郭秋鈴指出。
網路通訊市場的結構性調整,則是各方看好瑞昱成長的另一個關鍵。
美系外資所羅門美邦證券指出,就整體經濟走勢分析,美國 PC與網路通訊大廠正藉由釋出代工訂單,以降低生產成本,相對地會更依賴台灣的運籌服務以及製造技術,而在市場方面,由於寬頻及無線上網設備快速普及,做為傳輸核心關鍵的乙太網路晶片,正進行世代交替,超高速乙太網路晶片(gigabit)產品漸成市場主流 (目前一般寬頻上網的速度是512k,1G是它的20倍,想像一下它的速度吧!),主機板內建網路通訊功能( LAN on Motherboard;LOM)也成為必然趨勢,因此與主機板代工廠關係良好,且於將今年推出超高速乙太網路控制晶片(Gigabit MAC)的瑞昱,將受惠於市場轉變所帶來的機會。
陳進興表示,瑞昱在全球10/100M的乙太網路晶片佔有率逼近7成,去年頗有斬獲的交換器市場,8-Port 的產品出貨量已佔國內需求量75%,今年第二季也將領先競爭者,推出網路交換器(Switch Hub)單晶片(single chip),預計到今年底,網路交換器晶片營收將從10%成長到15%,至於LOM的產品,相較於去年第4季25%的比重,今年第一季已成長至30%。
外界關注的1G超高速網路晶片,陳進興說,雖然現階段市場接受度還不是那麼高,但隨著網路的快速發展,MAC及PHY的整合程度也越來越好,預料1G產品將在明年全面取代現有的10/100M的市場。
**布局新事業
**「在本業的部份,仍將維持穩定的成長,」陳進興信心十足地指出,他意味的是,真正的重頭戲才正要開始。
「今年的確是瑞昱新布局的一年,無線及多媒體會是我們的重點,」陳進興表示,對於任何一家IC設計公司來說,追求高成長的新事業,都是無可避免的挑戰,無線通訊部份,市場已經很明確,至於牽涉到類比訊號處理,雖然難度高,但瑞昱也不全然陌生,今年下半年可推出相關系統解決方案。
此外,瑞昱也將跨出網路通訊市場,將觸角伸向數位影像的領域,將原有的消費性產品部門,轉型為數位影像事業部,首先鎖定LCD液晶顯示器、掃瞄器及多功能事務機的控制晶片市場,LCD是關鍵第一炮。
「不能說瑞昱沒有成功的可能,但焦點似乎有點偏離,目前很難看出它能帶動的貢獻,」保誠投信研究員黃耀德質疑。
陳進興表示,瑞昱當年就是做消費及PC周邊起家,技術上絕對沒有問題,而且瑞昱早在2000年就有產品推出,只不過當時LCD面板跌價的速度超出預期,在成本無法同步調整的情況下,不得不暫時退出市場,「現在時機成熟了,而且只要沒達到我們預期的市佔率,對我們而言,就是有爆發的空間。」
從200萬新台幣起家的小公司,到目前39億的資本,瑞昱已見國際大廠的氣勢。
**與國際接軌
**
「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瑞昱能夠更具國際性公司的格局,」早期自聯電出身的陳進興,對於過去台灣的IC 設計業的發展頗有感觸。
「過去我們真的是埋頭苦幹,整天想的是把品質做好,」他指出:「但現在競爭如此激烈,我們必須抬頭向外看,走出去,讓更多人認識我們,我們也才能更了解市場。」
走向海外資本市場,是瑞昱加速與國際接軌的重要里程。
今年1月,瑞昱董事長葉博任帶著總經理邱順建等4名高階管理者,展開為期兩週的全球巡迴投資說明會,這是瑞昱成立以來第一次到海外集資。
一同參與這次募資之旅的陳進興,身體雖然有些疲累,但內心卻是充滿著高昂的情緒,「走出國門之後,更看清瑞昱的實力與不足,」陳進興說,募資固然是重點,然而,這也瑞昱自我整理的好機會,「別人對我們的疑問,就是我們可以再進步的地方。」
也許就是這種隱約的謙遜,才能平撫IC設計產業的大高潮與大起落吧;一位外資研究員說得好:只有最好的公司和最差的公司才會在媒體上光芒四射,但是股票會漲的公司,肯定沉默得像海邊沙灘的細砂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