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鰭式場效電晶體是什麼?為什麼是台積電與三星決戰關鍵?一文看懂
【觀點】鰭式場效電晶體是什麼?為什麼是台積電與三星決戰關鍵?一文看懂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台積電在2022Q4高調宣布量產3奈米「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製程,是由原本的「N3」改良為「N3B」製程良率較低的大約60~70%,較高的大約70~80%,表現相當亮眼,而計畫在2023Q2或Q3量產的3奈米(N3E)製程良率更達80%以上,而且價格更低更有競爭力。反觀三星早在2022Q2就宣布量產3奈米「環繞閘極場效電晶體(GAAFET)」,但是被韓國媒體爆料良率只有20%,使得台積電3奈米製程大勝三星,到底FinFET 與GAAFET有什麼不同?未來三星又會如何因應呢?

延伸閱讀:三星自吹「3奈米良率很完美,台積電只有50%」?外資報告揭露誰是領導者

積體電路(IC:Integrated Circuit)是什麼?

將電的主動元件(二極體、電晶體)與被動元件(電阻、電容、電感)縮小以後,製作在矽晶圓或砷化鎵晶圓上,稱為「積體電路(IC:Integrated Circuit)」,其中「堆積(Integrated)」與「電路(Circuit)」是指將許多電子元件堆積起來的意思。

將電子產品打開以後可以看到印刷電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如圖一所示,上面有許多長得很像「蜈蚣」的積體電路(IC),積體電路的尺寸有大有小,我們以處理器為例邊長大約20毫米(mm),上面一小塊正方形稱為「晶片(Chip)」或「晶粒(Die)」,晶片邊長大約10毫米(mm),晶片上面密密麻麻的元件稱為「電晶體(Transistor)」,電晶體邊長大約100奈米(nm),而電晶體上面尺寸最小的結構稱為「閘極長度(Gate length)」大約10奈米(nm),這個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台積電「10奈米製程」。

由電晶體(Transistor)組成晶片(Chip)再封裝成積體電路(IC)。 資料來源:曲博科技教
由電晶體(Transistor)組成晶片(Chip)再封裝成積體電路(IC)。
圖/ 曲博科技教室

場效電晶體(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是什麼?

電晶體的種類很多,先從大家耳熟能詳的「MOS」來說明。MOS的全名是「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構造如圖二所示,左邊灰色的區域叫做「源極(Source)」,右邊灰色的區域叫做「汲極(Drain)」,中間有塊金屬(紅色)突出來叫做「閘極(Gate)」,閘極下方有一層厚度很薄的氧化物(黄色),因為中間由上而下依序為金屬(Metal)、氧化物(Oxide)、半導體(Semiconductor),因此稱為「MOS」。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圖/ 曲博科技教室

MOSFET的工作原理很簡單,電子由左邊的源極流入,經過閘極下方的電子通道,由右邊的汲極流出,中間的閘極則可以決定是否讓電子由下方通過,有點像是水龍頭的開關一樣,因此稱為「閘」;電子是由源極流入,也就是電子的來源,因此稱為「源」;電子是由汲極流出,看看說文解字裡的介紹:汲者,引水于井也,也就是由這裡取出電子,因此稱為「汲」。

➩當閘極不加電壓,電子無法導通,代表這個元件處於「關(OFF)」的狀態,我們可以想像成這個位元是0,如圖二(a)所示;
➩當閘極加正電壓,電子可以導通,代表這個元件處於「開(ON)」的狀態,我們可以想像成這個位元是1,如圖二(b)所示。

MOSFET是目前半導體產業最常使用的一種「電晶體(Transistor)」,科學家將它製作在矽晶圓上,是數位訊號的最小單位,我們可以想像一個MOSFET代表一個0或一個1,就是電腦裡的一個「位元(bit)」。電腦是以0與1兩種數位訊號來運算,我們可以想像在矽晶片上有數十億個MOSFET,就代表數十億個0與1,再用金屬導線將這數十億個MOSFET的源極、汲極、閘極連結起來,電子訊號在這數十億個0與1之間流通就可以交互運算,最後得到我們想要的加、減、乘、除運算結果,這就是電子計算機或電腦的基本工作原理。晶圓廠像台積電、聯電,就是在矽晶圓上製作數十億個MOSFET的工廠。

閘極長度:半導體製程進步的關鍵

在圖二的MOSFET 中,「閘極長度(Gate length)」大約10奈米,是所有構造中最細小也最難製作的,因此我們常常以閘極長度來代表半導體製程的進步程度,這就是所謂的「製程節點(Node)」。

閘極長度會隨製程技術的進步而變小,從早期的0.18、0.13微米,進步到90、65、45、22、14奈米,到目前最新的製程10、7、5、3奈米,甚至未來的2奈米。當閘極長度愈小,則整個MOSFET就愈小,而同樣含有數十億個MOSFET的晶片就愈小,封裝以後的積體電路(IC)就愈小,最後做出來的手機就愈小囉!

但是要特別留意,並不是所有的電晶體都必須便用先進製程,而是要看不同元件需要的特性來決定,目前積體電路(IC)依照特性主要分為三大類:

➩數位積體電路(Digital IC):可以進行運算或儲存,例如:處理器(CPU)或記憶體(DDR),只要承受很小的電壓或電流,閘極長度愈小愈好,可以做到10nm(奈米)以下。
➩類比積體電路(Analog IC):可以進行訊號放大與調變,例如: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音訊放大器(Audio amplifier),必須承受較大的電壓或電流,閘極長度較大,可以做到100nm(奈米)以下。
➩功率積體電路(Power IC):可以進行電源轉換,例如:功率電晶體可以將220V的交流電轉換成110V的直流電,必須承受更大的電壓或電流(功率),可以做到1μm(微米)=1000nm(奈米)以下。

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將半導體製程帶入新境界

MOSFET的結構發明以來到現在已使用超過四十年,當閘極長度縮小到20奈米以下的時候遇到了許多問題,其中最麻煩的就是當閘極長度愈小,源極和汲極的距離就愈近,閘極下方的氧化物也愈薄,電子有可能偷偷溜過去產生「漏電(Leakage)」;另外一個更麻煩的問題,原本電子是否能由源極流到汲極是由閘極電壓來控制的,但是閘極長度愈小,則閘極與通道之間的接觸面積愈小,如圖三(a)綠色箭頭所示,也就是閘極對通道的影響力愈小,要如何才能保持閘極對通道的影響力(接觸面積)呢?

因此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胡正明、Tsu-Jae King-Liu、Jeffrey Bokor等三位教授發明了「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Fi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把原本2D構造的MOSFET改為3D的FinFET,如圖三(b)綠色箭頭所示,因為構造很像魚鰭 ,因此稱為「鰭式(Fin)」。由圖中可以看出原本的源極和汲極拉高變成立體板狀結構,讓源極和汲極之間的通道變成板狀,則閘極與通道之間的接觸面積變大了!

這樣一來即使閘極長度縮小到20奈米以下,仍然保留很大的接觸面積,可以控制電子是否能由源極流到汲極,因此可以更妥善的控制電流,同時降低漏電和動態功率耗損,所謂動態功率耗損就是這個FinFET由狀態0變1或由1變0時所消耗的電能,降低漏電和動態功率耗損就是可以更省電的意思囉!

電晶體的演進過程。
電晶體的演進過程。
圖/ wccftech.com:samsung-makes-the-first-3nm-gaafet-se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熟製程MOSFET裡「閘極長度」代表「製程節點」,但是到了先進製程FinFET上指的其實是概念上的「平均長度」,只能當作是「商品名稱」,而不是真的閘極長度,因此「幾奈米」是廠商自己定義的,廠商說是幾奈米它就是幾奈米,而在台積電3奈米製程裡比較「接近」3奈米的結構其實是圖三裡的「鰭片寬度」,因為這是所有構造中最細小也最難製作的。

環繞閘極場效電晶體(GAAFET):未來先進製程的發展方向

大家猜猜,當閘極長度縮小到3奈米以下的時候,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增加閘極與通道之間的接觸面積?就是閘極把電子通道完全包圍起來,如圖三(c)所示,稱為「環繞閘極場效電晶體(GAAFET:Gate All Aroun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增加閘極與電子通道的接觸面積,可以增加閘極控制效果。

由圖四可以看出,台積電與三星同時在2018年量產7奈米,英特爾在2021年量產落後三年;台積電與三星同時在2020年量產4奈米,英特爾在2022年量產落後二年;台積電與三星同時在2022年量產3奈米,英特爾計畫在2023年量產落後一年,因此英特爾並沒有大家想像的落後很多,當然宣布量產是一回事,良率多高又是另一回事,目前進度與良率都領先的只有台積電一家,這也是台積電最大的優勢。

台積電與競爭對手的製程節點時程表。
台積電與競爭對手的製程節點時程表。
圖/ Intel

值得注意的是,三家公司都把2奈米的時程壓在2025年,而且都是使用GAAFET,裡面有兩個重要的含義,以前每一代製程大約只需要2年,但是先進製程困難度愈來愈高,因此必須3年才行,這代表未來台積電進步將更困難,而競爭對手追上來相對比較容易,這是台積電未來必須面對的問題。

此外,三星在2022Q2量產3奈米使用新型的GAAFET,但是台積電到2022Q4才量產3奈米使用舊型的FinFET,乍看之下是確實是三星彎道超車,但是三家公司2奈米都必須使用GAAFET,因此三星比台積電與英特爾多了3年的量產經驗,這是三星冒險在3奈米使用GAAFET的主要原因,未來是不是有機會彎道超車?

台積電與三星仍將決戰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

環繞閘極場效電晶體(GAAFET)的製程非常複雜,比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困難許多,因此國外媒體報導三星 3 奈米 GAAFET製程良率僅 20%3,這個其實並不令人驚訝,但是三星高層指出,三星3奈米製程良率已達「完美水準」且毫不遲疑開發第二代3奈米製程4,事實如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其實GAAFET良率根本很難提高,因此三星未來可能的做法就是回頭使用FinFET製做3奈米,反正廠商說這個是幾奈米它就是幾奈米,因此我大膽預言:台積電與三星仍將決戰FinFET。為什麼GAAFET良率根本很難提高,這個用文章說不清楚,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曲博科技教室》的課程影片:三星宣布量產3奈米!是真的超車台積電?還是真正的苦難才剛開始?

根據國外媒體的報導,高通(Qualcomm)與聯發科(MediaTek)還不確定是否會在2023年使用台積電3奈米製程代工手機晶片,因此蘋果有可能是2023年唯一採用台積電3奈米製成技術的廠商。而高通與聯發科之所以猶豫是否採用台積電3奈米製程的關鍵在於3奈米的成本極高,台積電從10奈米製程開始,每片晶圓銷售價格持續上漲,7奈米一片12吋晶圓大約10,000美元,到3奈米一片12吋晶圓大約20,000美元,用的還是FinFET,那麼到2025年2奈米一片12吋晶圓要不要接近30,000美元?這麼貴的東西客戶接受嗎?

台積電不同製程節點的價格預估。
台積電不同製程節點的價格預估。
圖/ Digitimes整理

未來三年台積電3奈米製程仍然領先全球

台積電3奈米製程(N3)改良後的 N3B已經順利在2022Q4量產,但是未來還有下面幾個衍生的製程節點,如圖六所示:

➩N3E:犧牲尺寸成全良率、效能、功耗,2023Q2或Q3量產。
➩N3P:製造工藝的性能增強版本,量產時間未定。
➩N3S:縮小尺寸的密度增加版本,量產時間未定。
➩N3X:超高性能的超頻版本,量產時間未定。

由於GAAFET困難度高,成本更高,大家是否能順利在2025年量產還是未知數,因此可以預期3奈米製程仍然是未來三年各家廠商競爭的主要標的,會使用很長一段時間,台積電利用3奈米衍生的製程節點,仍然能夠領先全球,比較令人憂心的還是美國補助英特爾、台積電、三星到美國設廠,大約都是在2024或2025年量產,可能對先進製程產生供過於求的問題,這是比較有風險的地方,值得大家留意。

台積電先進製程路線圖。
台積電先進製程路線圖。
圖/ 台積電(TSMC)

參考資料:technewstechnews(2)technews(3)chinatimes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傅珮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Hami書城、OMIA學東西到AI繪本,春水堂科技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優化營運效能
從Hami書城、OMIA學東西到AI繪本,春水堂科技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優化營運效能

春水堂科技娛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由導演張榮貴創辦,以網路動畫《阿貴》揚名並且獲得國際市場關注;2006年,春水堂科技成為中華電信集團的關係企業,業務核心從多媒體創作轉向數位閱讀與學習,目標是以內容科技創新打造華人市場最優質的數位閱讀與學習生態系。

為優化產品服務體驗,春水堂科技除因應客戶需求優化產品服務,亦透過人工智慧等技術賦能產品,例如,打造AI店長並串聯Hami書城,讓使用者可以直接在閱讀介面詢問書籍資訊、查詢關鍵字與獲得書單推薦等,以及跟中華電信研究院合作、協助出版商推出AI影音繪本產品等;為確保服務品質,在正式推出新產品服務前,春水堂科技會進行各種驗證與測試,這時候,公司的網路連線品質是否足以因應變得至關緊要,事實上,這也是春水堂科技會採用並持續升級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系列產品的原因。

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 AP優化營運效能

對春水堂科技來說,穩定與安全的無線網路不僅是IT環境,更是驅動員工生產力與推進韌性營運的關鍵,因為,春水堂科技的員工都是以筆記型電腦辦公,隨著連網裝置設備越來越多,既有WIFI AP與Controller不敷使用,春水堂從品牌信譽、產品功能、資安防禦、維護管理、合作夥伴等指標選擇適切的產品,最終於2019年10月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 AP11優化無線網路環境並獲得亮眼成果。

爾後,隨著員工人數增加、連網裝置數量與種類倍增,以及辦公室空間格局調整,原本的AP11架構難以滿足日益複雜的需求,春水堂科技決定升級無線網路架構:導入3台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 AP25,為下一階段的營運升級鋪路。

鉅晶國際
圖/ 鉅晶國際

春水堂科技系統管理部資深經理楊文斌將升級無線AP的原因歸結為三點:「首先是連網裝置激增:每位員工都有筆記型電腦與手機,同一個時間最高有150台裝置連接無線網路,如果不升級,會直接影響連線品質,甚至拖慢營運流程順暢度。」其次是智慧辦公需求擴展:隨著辦公室空間的重新規劃,例如新增電子白板、電子看板、冷氣控制器等智慧設備,必須重新規劃無線網路AP才能確保裝置的正常穩定運作。

例如會議室的電子白板與散落四處的智慧電視、冷氣控制器等設備,需要重新規劃AP架構以確保裝置設備的正常運作。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提升資安防禦能量:除了延續AP11的WPA2/WPA3加密機制、Enhanced Open(OWE)加密傳輸,以及透過SSID隔離訪客與員工網路,AP25還新增了應用層閘道(Application-level Gateway)來過濾特定應用層通訊,以及入侵偵測(Intrusion Detection)功能即時監控並攔截潛在攻擊行為,將防護層級再向上推一階。

「目前,我們的無線網路架構整合了3台AP11與2台AP25,還留有1台AP25為新會議室預留部署彈性,可以因應需求隨時開通無線網路,為企業持續成長做好準備。」楊文斌如是總結。

鉅晶國際
圖/ 鉅晶國際

三大關鍵,春水堂科技將持續深化與HPE與鉅晶國際的合作

導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 AP25後,再也沒有員工反應無線網路的連線問題,使用者對無線網路服務的滿意度提升,再加上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系列產品在性價比與管理維護的優勢,春水堂科技將持續深化與HPE跟鉅晶國際的合作關係。楊文斌面帶微笑的說:「從目前的筆電、手機到未來的智慧手表等穿戴式裝置設備,員工的連網需求只增不減,再加上AI繪本等新服務的穩定度測試,可以預期,我們對無線連網的需求將不斷攀升,需要HPE與鉅晶國際給予相應支援。」

展望未來,春水堂除攜手HPE與鉅晶國際打造穩定、安全、可擴展的無線網路環境,還會因應業務需求擴展合作深度與廣度,讓春水堂科技可以精準且快速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服務,創造台灣數位閱讀與學習生態圈的多贏。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