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世界上最富有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如何主宰20世紀前的歐洲金融世界?
揭密世界上最富有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如何主宰20世紀前的歐洲金融世界?

「銀行的運作,」第三代羅斯柴爾德男爵曾經說道,「基本上就是將金錢從原本所在的A點搬運到所需要的B點。」如此簡單的解釋某種程度上說明了基本事實,也確實反映出維克多.羅斯柴爾德(Victor Rothschild)本人對金融興趣缺缺。然而,若是說這間由他高祖父在2世紀前創立的公司歷史不過是將錢從A點運到B點,那麼讀起來一定很無趣,但它不該如此。

所有銀行都有歷史,但並非每家銀行的歷史都經過研究和書寫,而且只有羅斯柴爾德的銀行衍生出了神話。

羅斯柴爾德家族是誰?連蕭邦都為他們寫曲

自1820年起,便有人開始揣想這個家族何其龐大的財富從何而來、他們如流星般迅速向上竄升的社會影響、他們不只在羅斯柴爾德家族所在的五個國家,而是在整個世界的政治影響力,以及他們的猶太色彩,最後形成的神話傳說竟然就如NM羅斯柴爾德集團(N.M.Rothschild)本身一樣流傳千秋。

330px-Great_coat_of_arms_of_Rothschild_family.png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紋章,1822年由奧地利皇帝法蘭西斯一世授予。
圖/ wikipedia

「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這個名字(原始德文翻譯為「紅盾」)或許在今日不如一百年前那麼為人所知,但俄國短篇小說大師契訶夫(Anton Chekhov)曾經寫道,連垂死的俄國棺材工匠都可能諷刺地用這個名字來稱呼貧困的猶太音樂家。

不過大多數讀者應該都認得這個家族,畢竟這個名字還是經常出現在媒體上。該集團的銀行或許不再是1815年後那個世紀的金融巨人,家族也更廣擴分散而疏離,但這個姓氏仍然持續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有時甚至是癡迷。即使是對金融一無所知也毫不在乎的人,一生之中至少也可能遇到這個姓氏一次,這顯然多虧了這個家族遺傳的動物學及園藝學天賦。至少153種昆蟲種類或亞種被命名為「羅斯柴爾德」,另外還有58種鳥類、18種哺乳類(包括羅氏長頸鹿〔Giraffa camelopardalis rothschildi〕)以及14種植物(包括一種罕見的拖鞋蘭〔Paphiopedilum rothschildianum〕與一種嘉蘭〔Gloriosa rothschildiana〕),更別提還有3種魚類、3種蜘蛛及2種爬蟲類。

這個家族也對飲食樂趣抱有熱情,因此他們的姓氏也出現在某種舒芙蕾上(製作時要加入蜜餞、白蘭地和香草)和某種餐後小點上(吐司上擺蝦子、干邑白蘭地和葛瑞爾起司)。以色列有以這個家族成員命名的城鎮及許多街道,世界各地都能喝到羅斯柴爾德家族擁有的木桐堡(Mouton)及拉菲堡(Lafite)酒莊所生產的紅酒,從英國的艾爾斯伯里谷(Vale of Aylesbury)到法國蔚藍海岸(French Riviera)有數處由羅斯柴爾德家族興建的房屋,在南極洲甚至還有一個羅斯柴爾德島(Rothschild Island)。

Waddesdon_Manor_and_Gardens_-_geograph.org.uk_-_64
羅斯柴爾德家族眾多房產中的其中一座沃德斯登莊園,位於英國白金漢郡沃德斯登,由該家族於 1957 年捐贈給國民信託基金會。
圖/ wikipedia

蕭邦(Frédéric Chopin)和羅西尼(Gioachino Rossini)為羅斯柴爾德家族譜寫了幾首樂曲,巴爾札克(Honoré de Balzac)和海涅(Heinrich Heine)也為他們寫書,這個家族還因為眾多收藏品而在藝術界享有盛名(其中有些可以在美術館中觀賞),而他們過去的德比賽馬冠軍戰績仍響遍賽馬界。

撰寫本書期間,我遇見的每個人幾乎都聽說過至少一個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故事,最常見的傳說是納坦.邁爾.羅斯柴爾德靠著推測滑鐵盧戰役的結果而大發利市。另一個同樣出名的故事是購買蘇伊士運河的股份,畢竟當時的英國首相迪斯瑞利(Benjamin Disraeli)極力將這個故事說得人盡皆知。即使是對歷史了解不多的人,也可以在許多記錄猶太笑話的書中看到跟羅斯柴爾德有關的笑話,甚至還有兩部關於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電影、一齣舞台劇,還有一齣詭異,不過還算成功的百老匯音樂劇。

我必須馬上澄清,這本書對長頸鹿、蘭花、舒芙蕾、陳年紅酒或者南極洲的島嶼沒什麼著墨。書中的主要內容是關於銀行業,這點也必須解釋,因為可能有些讀者更想知道這個富裕家族如何運用財富而非如何賺取財富,請這些讀者放心。

匯兌交易的佼佼者,非銀行家定論

其實嚴格說起來,NM羅斯柴爾德集團根本不算是一家銀行,至少就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傑出金融記者華特.白芝浩(Walter Bagehot)的定義而言並不是,他在著作《倫巴底街》(Lombard Street,1873年出版)中寫道:「外國人很容易認為他們(羅斯柴爾德家族)確實就是銀行家,不過這只是說明了我們英國人對銀行業的認知跟歐陸的認知有根本上的不同。」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先生們都是鉅額資本家,他們手上無疑握有大量借來的金錢。不過他們不會收下見票即付的一百英鎊然後再以每張面額五英鎊的支票償還,那是我們英國銀行的運作方式。

他們擁有大量借貸而來的金錢,借款期限大抵都比較長期;英國銀行家所處理的則是一大堆小額貸款,都可以在接到通知後不久或者根據要求還清。而且兩者使用金錢的方式也不一樣,外國人認為「匯兌業務」(也就是購入及賣出外國貨幣)是銀行的主要業務,不過英國國內大多數的銀行,不會知道如何完成大規模的「匯兌行動」,他們還不如考慮轉行做絲綢商人。匯兌交易是由一小群特殊的外國匯票經紀人執行,而羅斯柴爾德的先生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無論從他們借貸的條件或者是運用貸款的方式來看,這個家族都不算是英國銀行家。

納坦.邁爾.羅斯柴爾德在英國以出口織品開創了他的事業,基本上他就是一位專精於各種金融服務的商人,他自己在1817年說:「我的事業,完全以政府交易與銀行業務組成。」不過他提及的後者可能指的是與英格蘭銀行往來的業務,並非白芝浩所稱「我們英國銀行」的存款業務,這種業務時至今日仍然是商業區大型銀行的主要活動。

分支後仍合作緊密,造就富可敵國的家族企業

NM羅斯柴爾德集團其實也不能算是一間獨立的公司:直到1905年至09年間的某個時間點以前,這間公司一直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合夥經營的系列羅斯柴爾德「家族企業」之一,不過倫敦家族是唯一延續至今未曾中斷的公司(法國羅斯柴爾德銀行〔Rothschild & Cie Banque〕是唯一從原始巴黎家族間接傳承下來的公司,於1981年國有化)。

330px-New_Court_Rothschild_Building
納坦.邁爾.羅斯柴爾於1811年在倫敦new court地區創立了N.M. Rothschild & Sons公司,此地一直以來都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總部,時至今日,Rothschild&Co仍作為跨國投資銀行和金融服務公司繼續營運。
圖/ wikipedia

這個集團在1820年代至60年代間的鼎盛時期有五個各自獨立的事業分支,除了納坦在倫敦的公司外,還有法蘭克福原始的MA羅斯柴爾德父子公司(M. A. Rothschild & Söhne,1817年後改名為MA馮羅斯柴爾德父子公司〔M. A. von Rothschild & Söhne〕),在他們的父親邁爾.阿姆謝爾(Mayer Amschel Rothschild)過世後由長子阿姆謝爾(納坦的大哥)接班;巴黎的德羅斯柴爾德兄弟公司(de Rothschild Frères)由納坦最年幼的弟弟詹姆斯(James Rothschild)創立;另外法蘭克福家族還有兩個子公司,即兄弟中的老四卡爾(Carl Rothschild)在那不勒斯經營的CM馮羅斯柴爾德公司(C. M. von Rothschild),以及由老二薩羅蒙(Salomon Rothschild)在維也納管理的SM馮羅斯柴爾德公司(S. M. von Rothschild)。直到1860年代以前,這五間公司的合作非常密切,若是要討論其一的歷史就不得不一併提起這五間公司的歷史。

不管怎麼看,他們就是一家跨國銀行的一部分組成。甚至到了20世紀的最初十年,這個合夥制度仍持續運作,亦即「英國」羅斯柴爾德能夠透過巴黎家族獲利,「法國」羅斯柴爾德也能透過倫敦家族獲利。然而,這個集團跟現代跨國企業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始終是家族企業,合夥人完全由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男性成員擔任(直到1960年皆如此),營運的各種決策也嚴格地由合夥人壟斷。

或許在這段跨國合作關係中只要知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1815年至1914年這100年間的多數時候,他們絕對是世界上最龐大的銀行。嚴格來說,羅斯柴爾德家族資產加總後的數字早在1880年代之前就已經鶴立雞群,20世紀時更無可並駕齊驅者,即使是當今最大的國際銀行集團也無法像羅斯柴爾德家族全盛時期那般享有相對優勢,正如今日又有誰能比得上納坦與詹姆斯在1820年代中期至60年代那般握有全世界財富中的大一部分。

因此,若是不先試著解釋羅斯柴爾德家族究竟如何能富可敵國,就無法寫出完整的資本主義經濟史。他們無可匹敵的成功背後有何「祕密」?有不少可疑的商業格言號稱與羅斯柴爾德家族有關,例如財富持有要分配為三分之一證券、三分之一房地產、三分之一珠寶及藝術品,然後處理股票買賣就像沖冷水澡(「快進快出」),又或者要將最後百分之十的財產留給別人;但是這些實在沒什麼說明的價值。

羅斯柴爾德家族做的到底是什麼生意?他們如何運用自己所能掌握的巨大經濟影響力?要正確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先理解一些19世紀的公共財政狀況,因為羅斯柴爾德家族就是靠著向政府提供借貸,或者以現有的政府債券進行投機買賣,得以累積一大部分的龐大家產。

本文授權轉載自《羅斯柴爾德家族》,Niall Ferguson著,堡壘文化出版

責任編輯:蘇柔瑋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