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6000還有10萬人沒領,今天最後一天!9月底出生的新生兒也能領
普發6000還有10萬人沒領,今天最後一天!9月底出生的新生兒也能領

全民普發6,000元,明天是最後一天領取日!不管是選擇ATM領取、直接入帳,或是郵局臨櫃領取的民眾,基本上6,000元都已入帳,不過約有10萬人尚未領取普發6,000元,財政部提醒,領取時限到2023年10月31日止,尚未領取的民眾記得領取。

財政部統計,截至今年10月30日11時止,已超過2,345萬人請領,逾9成9民眾透過多元管道完成領取普發現金,但預估約有10萬民眾尚未領取。其中有40.1%、937萬人選擇登記入帳,為最大宗,其次是ATM領現,約567萬人,直接入帳為425萬人,郵局領現則為404萬人。

普發6000元.jpg
圖/ 財政部

財政部提醒,除了今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間在國內出生並領有出生證明之國民,且其生母或生父符合領取資格之新生兒,領取截止期限為113年1月31日; 今年9月底前出生嬰兒及其餘民眾,普發現金領取期限均至10月31日止,超過期限將無法領取

另外,部分長期旅居國外之國民,若於10月31日前回國恢復戶籍,如領取過程遇有相關問題,請務必於10月31日前撥打1988客服專線洽詢。

財政部也提醒,領取時需攜帶身分證明文件。領有健保卡的民眾,要帶發放對象的健保卡;如果是委託他人代為領取,除了帶發放對象的健保卡之外,代領人也要攜帶身分證、居留證或健保卡等具照片的身分證明文件。

對於發放對象,台灣人與中國籍配偶所生小孩,也可領取嗎?財政部說明,必須要在普發現金發放期間內,也就是112年10月31日以前完成設籍台灣的程序,才可領取。另外,10月1日至12月31日間在國內出生的新生兒也可以領取,只要備妥出生證明及其生母或生父之身分證明文件,家屬就能在113年1月31日前至郵局領取。

以下為《數位時代》整理的最新資訊:

文章目錄(點擊可直接前往該段落):

  1. 6,000元怎麼領?
  2. ATM領現:操作步驟、怎麼代領?要注意什麼?
  3. 郵局臨櫃領取:步驟、注意事項一次看
  4. 上網登記直接入帳:父母怎麼代替子女登記?
  5. 6000元還沒收到怎麼辦?怎麼查詢?怎麼重新登記?
  6. 不需登記直接入帳:6類特定族群會直接入帳
  7. 造冊發放:沒有ATM或沒有郵局的偏鄉,到派出所登記
  8. 領取資格為何?何時出生的新生兒才能領?
  9. 想領錢要注意什麼?
  10. 為什麼可以還稅於民?超徵稅收是什麼?

6,000元怎麼領?

普發6,000元由數位部負責協調普發現金串接系統,有上網登記直接入帳、ATM領取現金、以及郵局臨櫃領取等發放管道。

領取管道一:ATM領現,操作步驟、怎麼代領?要注意什麼?

「登記入帳2.0」網站已上線,只要在當天傍晚6點前登記資料完成,經系統檢核帳號資料無誤,就會在當天入帳;若在傍晚6點後登記,則會在隔日入帳。如果遇到例假日,入帳時間會順延至最近的一個營業日。以下為操作步驟:

  1. 用電腦或手機、平板連上「全民共享普發現金」(https://6000.gov.tw)網站,點選「登記入帳」。
  2. 依序輸入領取者本人的「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號」、「金融機構代號」、「金融機構帳號」及「健保卡號」。請注意金融機構帳戶資料必須填寫本人帳戶,才能順利撥款入帳。
  3. 資料輸入完畢之後,請點選「下一頁」,確認網頁上登記的資料是否正確,確定正確則點選「確認送出」,網站將會顯示初步申請登記的收件結果。若登記資料有誤,請點選「上一頁」,修正登記錯誤之資料,修正完成後再重複上述程序。
普發6000ATM這樣領
ATM領現管道,領取期間至112年10月31日止,民眾可到全台貼有「全民共享普發現金」識別貼紙、共2萬6,688台的ATM機台領取。
圖/ 財政部

配合本次普發現金的金融機構共15家,包含台銀、土銀、合庫銀、第一銀、華南銀、彰銀、兆豐銀、台灣中小企業銀、國泰世華銀、台新銀、中信銀、玉山銀行、元大銀、永豐銀、中華郵政。只要在4月10日至10月31日領取期間,到上述15家金融機構有貼橘色識別貼紙的ATM都可領取。

要怎麼找離自己最近的ATM?LINE也已利用資料開發出ATM地圖,民眾只要打開LINE熱點,就可開始尋找鄰近的ATM(手機電腦都可開啟): 全民普發ATM地圖:https://u.lin.ee/sLXd0AQ/czvn 。數位部也提供全民共享普發現金ATM裝設地點明細資料集,民眾可從內容了解ATM位置,更可利用座標資料在地圖上顯示ATM地點

ATM領現,需要準備哪些東西?

本人領取:

財政部說明,想要以ATM領取6,000元的民眾,如果是本人領,需要備妥:
- 全國金融機構任一家之實體提款卡
- 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統一證號
- 發放對象健保卡卡號
再至指定金融機構設置的ATM機臺,將本人提款卡插入ATM機臺後(如使用郵局之ATM請先點選普發現金圖示後再插入提款卡),依照畫面顯示之指示操作。

他人代領:

目前僅供未滿13歲孩童可由父母或監護人代領,由代領人持自身之提款卡插卡並輸入密碼及本人之身分證統一編號後,依照畫面顯示之指示操作輸入未滿13歲孩童之健保卡卡號。

不能用ATM方式領取:

13歲以上還沒領提款卡的少年,如果沒有自己的金融機構帳戶及提款卡,可攜帶健保卡至郵局臨櫃領取,也可委託他人持本人健保卡及受託人具照片身分證件正本領取(郵局預計於4月17日開放領取)。

ATM領現,3個情況可能導致交易不成功

普發6,000官網說明M領款失敗可能情形如下:
- 提款卡的帳戶與輸入的身分證統一編號不一致
- 提款卡帳戶為已結清帳戶或警示帳戶
- 提款卡的帳戶所屬分行離線或故障

如果提款卡所屬帳戶為已結清帳戶,可以更換另一張提款卡,重新至指定金融機構設置的ATM領取款項。而提款卡所屬帳戶為警示帳戶,也可以改以「郵局領現」方式領取。如果改用其他方式都不能領,也可以打1988諮詢專線詢問。

要怎麼幫家人代領?

由於近日有民眾對於未滿13歲兒童及少年、13歲以上少年的6,000元如何領取仍感到困惑,財政部特別說明:
- 未滿7歲兒童應由父母或監護人代領
- 滿7歲至未滿13歲兒童及少年可選擇用自己帳戶領取或用父母或監護人帳戶代領
- 13歲以上少年領取方式一樣有登記入帳、ATM領現及郵局領現3種管道,如果有金融機構帳戶及提款卡,可用自己的帳號或提款卡採登記入帳或ATM領現;如果沒有自己的金融機構帳戶及提款卡,可攜帶健保卡至郵局臨櫃領取,也可委託他人持本人健保卡及受託人具照片身分證件正本領取(郵局預計於4月17日開放領取)。

領取管道二:郵局臨櫃領取,步驟、注意事項一次看

4月17日開放郵局領現。開放領取的第1週採取身分證或居留證字號尾數單雙數分流措施,4/22不限單雙號都可領取,領取時間到今年10/31,屆時若領取人數較多,將會開立專辦櫃台。年長者、身心障礙者可至友善服務櫃檯辦理,免分流。

財政部長莊翠雲說明,如果要晚輩要幫長輩代領普發6000元,則必須透過郵局窗口提領,無法透過登記入帳或 ATM 提領,但可以協助長輩上網登記填寫資料,屆時現金將匯入父母的帳戶中。

如果要到郵局代替他人領取普發現金,必須攜帶代領人的健保卡,以及受託人有照片的相關證件,包括健保卡、身分證或居留證等正本文件,並由受託人簽收。

領取管道三:上網登記直接入帳,父母怎麼代替子女登記?

數位發展部指出,3月22日起可以線上登記,「登記入帳2.0」也已於4/11上線,當天傍晚6點前登記資料完成,經系統檢核帳號資料無誤,就會在當天入帳;若在傍晚6點後登記,則會在隔日入帳。如果遇到例假日,入帳時間會順延至最近的一個營業日。以下為操作步驟:

  1. 用電腦或手機、平板連上「全民共享普發現金」(https://6000.gov.tw)網站,點選「登記入帳」。(3月22日上午8時起提供預登記服務)
  2. 依序輸入領取者本人的「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號」、「金融機構代號」、「金融機構帳號」及「健保卡號」。請注意金融機構帳戶資料必須填寫本人帳戶,才能順利撥款入帳。
  3. 資料輸入完畢之後,請點選「下一頁」,確認網頁上登記的資料是否正確,確定正確則點選「確認送出」,網站將會顯示初步申請登記的收件結果。若登記資料有誤,請點選「上一頁」,修正登記錯誤之資料,修正完成後再重複上述程序。

父母怎麼代替子女登記入帳?

若父母或法定代理人要為未滿13歲的未成年子女代領,在「健保卡號」處點選「新增」,增列一欄「健保卡號」欄位,輸入孩子(被代領人)的健保卡號,即可一併登記代領。每人最多可同時為4位未滿13歲者代領。

代領只需要父或母或監護人(其中一位)的身分證字號與銀行代碼、帳號跟健保卡號,被代領孩童只需要輸入「健保卡號」。資料填寫完畢按下一頁,確認資料無誤後送出,即完成登記,屆時代領人和被代領孩童的6000元會一起入帳

「父母」 需要準備的東西有以下3樣(上述資料都要屬於同一個人):
1. 身分證字號 或 居留證號
2. 銀行代號 和 銀行帳號
3. 健保卡號

另外需注意,未滿7歲符合發放資格者,由父母或監護人其中一人代領,7歲至未滿13歲符合發放資格者,可以由本人自行領取,或者由父母或監護人其中一人代領。

在112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間在國內出生並領有出生證明之國民,且其生母或生父符合發放資格者,應於113年1月31日以前,由法定代理人至郵局代領。

登記入帳03
圖/ 數位發展部
登記入帳04
圖/ 數位發展部
登記入帳05
圖/ 數位發展部
登記入帳06
圖/ 數位發展部
登記入帳07
圖/ 數位發展部

數位部表示,在完成初步登記後,6,000網站將從3月28日起提供查詢登記結果。點選6,000網站首頁上的「查詢登記結果」, 輸入本人或代領人的「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號」以及領取人的「健保卡號」,點選「確認送出」,網站將顯示查詢結果 。如果先前有登記但查無資料,即表示登記資料有誤,請直接重新登記即可。

6000元登記了還沒收到怎麼辦?怎麼查詢?怎麼重新登記?

想要了解入帳進度的民眾,可上「https://6000.gov.tw」官網查詢登記結果,查如果出現「已完成登記,帳號核驗中」及「登記完成,將於近日入帳」字樣,表示領取資格已檢核完成,帳號資料送銀行核驗及入帳處理中。 如果查詢出現「入帳失敗」或 「帳號核驗失敗」也不必緊張,可以再重新登記,提醒確認個人資料與帳戶資料正確,或可改用同一人名下其他銀行帳號。

那要怎麼知道6,000元已經入帳呢?數位部表示:
實體存摺: 在摘要 / 備註處會有「行政院發」的字樣。
行動銀行、 網路銀行帳戶:在摘要/備註處,會有「行政院發」、「全民共享發現金」或「全民共享普發現金」等註記字樣。

領取管道四:不需登記直接入帳,6類特定族群會直接入帳

領有勞保年金、國民年金、老農津貼、勞退、身障補助、中低收入老人津貼6類特定族群,不用先登記即可直接將6,000元入帳。

普發6000
圖/ 財政部

領取管道五:造冊發放,沒有ATM或沒有郵局的偏鄉,到派出所登記

至於沒有ATM或沒有郵局的偏鄉,如屏東縣獅子鄉、花蓮縣萬榮鄉、台東縣金峰鄉,可到當地派出所登記,在總統公布後的第5個工作日,可在登記的派出所領取現金** 。

普發6000
圖/ 財政部
登記入帳10
圖/ 數位發展部

資料來源:數位發展部財政部

shutterstock_1277347987.jpg
全民普發6,000元,政府提供5個管道,發放時間目前4月中最有可能,不過朝野都盡力往提早方向前進。
圖/ Shutterstock

6,000元領取資格為何?何時出生的新生兒才能領?過世的人也可領嗎?

普發6,000元究竟領取資格為何?蘇貞昌表示,普發6,000元的原意是讓全民從小到老都能共享經濟成果。 因此全民皆可領、不分年齡。 財政部指出,為讓更多目前孕產家庭和孩子分享經濟發展成果,10月1日至12月31日間在國內出生的新生兒也可以領取,只要備妥出生證明及其生母或生父之身分證明文件,家屬就能在113年1月31日前至郵局領取。

此外,若是在現金普發期間過世的民眾,遺屬也可以領取。流程是:遺屬需先電洽1988專線,待1988專線確認亡者資格後,遺屬即可提供指定郵局,待撥款下來,遺屬就可攜帶死亡證明、身分證件、代領切結書、代領人身分證明正本文件,至指定郵局領現。

而台灣人與中國籍配偶所生小孩,也可領取嗎?財政部說明,必須要在普發現金發放期間內,也就是112年10月31日以前完成設籍台灣的程序,才可領取。

新生兒領取資格
財政部表示,112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間在國內出生並領有出生證明之國民,也可以領取6,000元。
圖/ 財政部

根據普發現金官網,只要在10月31日以前,符合下列資格之一,就能領取:
- 於國內現有戶籍之國民。
- 各級政府機關因公派駐國外於國內現無戶籍之人員及其具有我國國籍之眷屬。
- 取得臺灣地區居留許可之無戶籍國民。
- 大陸地區人民為國內現有戶籍國民之配偶,且取得臺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許可。
- 外國人為國內現有戶籍國民之配偶,取得居留許可。
- 香港或澳門居民為臺灣地區人民之配偶,取得居留許可。
- 前三項大陸地區人民、外國人、香港或澳門居民離婚或配偶死亡,其居留許可未廢止。
- 第三項至第七項之人取得定居許可,尚未設戶籍。
- 取得我國永久居留許可之外國人。

資料來源:行政院會後記者會財政部財政部2

睡覺,睡眠,嬰兒
政府普發6千元大紅包,只要是今年底前出生的新生兒,都可以領到。
圖/ pixabay

想領錢要注意什麼?

想領取政府大紅包錢,先注意是不是假網址!財政部透過即時監控機制發現,有一個與登記網站相似的偽冒網址「tw.gov6000.top」,提醒民眾不要誤點!

財政部提醒,由政府設置的兩個網站,正確的網址為以下兩個,6000是數字0,不是英文字母o;政府機關專用網址結尾是「.gov.tw」;gov前面一定是「.」,不會冠上其他英文或數字;結尾也不會有com。
現金登記網站: https://6000.gov.tw
宣導網站: https://pro.6000.gov.tw

民眾如遇可疑網站或訊息,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全民共同防堵詐騙事件。另外,客服專線「1988」也已上線,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由於登記入帳需上傳身分證字號、健保卡號及金融機構帳號,因此網路也傳出「登錄資料無人維護會被賣」等謠言,對此,數位發展部澄清,登記系統設計有嚴密的資料保護機制,且在專案執行結束後一個月(預計在113年2月底前),即會刪除個人資料,絕不保存。

資料來源:財政部

為什麼可以還稅於民?超徵稅收是什麼?

全國稅收去年超徵4,500億元,行政院拍板,其中的1,800億元,扣除預留400億元以應不時之需,其餘的1,400億元將以全民普發6,000元的形式「還稅於民」。

行政院長蘇貞昌解釋,稅收的超徵或短徵,代表當年度國家經濟表現,並非「政府透過不當的賦稅制度超收人民的錢」。 去年稅收之所以出現「實徵數」較「預算數」多的情況,主要是去年台灣經濟成長表現出色、超乎預期

政府原編列預算時,是以2021年預估經濟成長率5.08%編列,而實際經濟成長率達6.53%,較原先預估值高。其中,2021年上市櫃公司的獲利,較2020年大增7成多,因此實徵數約有8成來自營利事業所得稅的超徵,這代表政府行政效率及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資料來源:行政院

此外,為了及時讓有迫切需要的民眾得到溫暖,行政院已針對低收入戶每人每月加發750元、中低收入戶每人每月加發500元的生活補助。

責任編輯:林美欣

關鍵字: #時事追蹤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助你高效升級專業實力, 香港科技大學 Digital MBA 為專業人士打造高效進修路徑
助你高效升級專業實力, 香港科技大學 Digital MBA 為專業人士打造高效進修路徑

星期六早上9點,一位科技公司的策略長在家中啟動筆電,準備參加香港科技大學的線上直播課程。這是他報讀線上MBA課程後的第6週,平常全力投入公司業務、晚上與假日則用於進修科技與商業管理等相關議題,在緊湊的生活中,持續充實知識、拓展視野。

這位策略長並非特例,而是全球許多專業人士的縮影。根據多項國際調查,線上MBA課程的報名人數近年持續攀升,也有越來越多學校加入線上MBA的行列。線上MBA,不再是疫情期間的權宜方案,而是兼顧效率與彈性的理想進修模式。

香港科技大學Digital MBA (Part-time Hybrid Mode) ,早在數年前便瞄準此趨勢,率先推出亞洲首個數位MBA課程(以下簡稱DiMBA),結合國際師資、混合式學習模式與沉浸式學習課程,為新世代管理人才量身打造職場升級的最佳路徑。

香港科技大學MBA
香港科技大學李兆基商學院大樓。
圖/ 香港科技大學MBA

港科大 MBA 連續2年勇奪亞太第一寶座

提及港科大,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全英語教學環境、國際化師資和多元學生背景,尤其在科技創新與商業管理兩大領域,更是具備深厚實力與國際影響力。在《泰晤士高等教育》最新公佈的「2025大學影響力排名」報告中,港科大再次蟬聯全球第19名,持續引領亞太區高等教育發展。

港科大不只整體表現備受肯定,MBA課程更是表現亮眼,其以「培養立足亞洲、放眼世界的領導人才」為課程使命,致力於協助商業菁英養成全球視野與在地洞察力,因而深受業界領袖與學生的一致肯定。不僅超過14年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香港第一,在《彭博商業週刊》全球最佳商學院MBA排名中,更連續2年抱走亞太區第一名的殊榮,成為想要提升商業領導力與國際競爭力的專業人士進修首選。

這樣的聲譽和實力,也清楚體現在學員背景多元化上。根據港科大統計,DiMBA課程的前三屆學員來自美國、加拿大、台灣、新加坡、日本及韓國等20幾個國家,涵蓋製藥、區塊鏈、投資銀行、旅遊、零售等多元產業背景,並服務於多家國際知名企業,包括萬事達卡(Mastercard)、花旗(Citi)、摩根大通(JP Morgan)、滙豐(HSBC)、中國工商銀行、中信銀行(國際)、騰訊控股、迪奧(Christian Dior)、國泰航空 、 UNIQLO(優衣庫) 等。

那麼,為什麼港科大DiMBA課程能夠吸引眾多不同國家、不同產業的中高階專業管理人才?關鍵就在以下5大課程特色。

特色1、全球頂尖師資陣容
港科大DiMBA課程的師資團隊橫跨全球25個國家,且兼具學術深度與實務經驗。除了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紐約大學、UCLA等全球知名院校的知名學者外,更不乏曾任職於跨國企業的業界領袖,將第一線的管理經驗與洞察帶入課堂,讓學員得以融合理論與實務,拓展全球視野。

香港科技大學MBA
香港科技大學實體授課現場。
圖/ 香港科技大學MBA

特色2、彈性教學模式,兼顧工作與學業
港科大DiMBA的課內容涵蓋完整的商業核心知識及多元選修課程,學員可依據個人興趣與職涯規劃,深入探索AI人工智慧、區塊鏈、ESG永續發展等最新商業趨勢,培養跨領域競爭力。

至於教學模式則依課程內容彈性設計。以理論知識為主的課程,採用「50%預錄影片+50%線上直播」的混合教學模式,學生可以先觀看預錄影片、研究真實商業案例,並在之後的直播課程中,與來自各地的同儕討論和交流。講述溝通和領導等關鍵軟技能,或是以案例研究為核心的課程,完全以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如此一來,不僅能提升教學品質,讓學員可依照個人步調安排進度,在不影響工作與生活的前提下靈活學習。

特色3、台港往返方便快速,輕鬆重溫校園生活
雖然課程大都可以線上完成,但學生也可以依照自己的安排,參加實體課程,體驗校園生活。往返香港與台灣的單程交通時間不到兩個小時,因此,學生可以輕鬆前往港科大體驗世界一流的先進設備,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教授和菁英進行面對面互動交流,使MBA之旅更加豐富。

特色4、全球沉浸式學習,拓展國際視野與實戰力
為提昇學習成效並強化國際競爭力,港科大DiMBA課程特別設計全球沉浸式學習(Global Immersion Week)活動,並與英美等眾多國際頂尖學府合作,在為期一週的時間內,帶領學生走進校園,與世界級師資近距離交流,及親訪Amazon、華納兄弟等全球頂尖企業,近距離了解實務運作與創新策略。

整體內容涵蓋三大學習面向,第一:動態工作坊,由國際頂尖師資引導的互動式課程,深入探討科技、創新與創業等關鍵議題;第二:企業參訪,深入知名企業實地觀摩,瞭解其營運模式與最佳實務操作邏輯;第三:文化體驗,透過導覽與各式活動,理解當地文化、歷史與商業生態,從生活視角理解市場脈動。

對學員來說,參與全球沉浸式學習活動可以獲得2大助益:一是與全球業界領袖、校友及同儕深度交流,建立國際人脈;二是透過與國際教授和領導者的對話汲取經驗,不僅有助於提升領導力與決策力,也能帶回具體可行的創新構想,推動組織轉型與業務成長。

香港科技大學MBA
DiMBA學生到UCLA美國參與海外交流。
圖/ 香港科技大學MBA
香港科技大學MBA
DiMBA學生到UCLA美國參與海外交流。
圖/ 香港科技大學MBA

特色五、激發創新與提昇領導力,港科大DiMBA成職場最佳跳板
港科大DiMBA課程打破地域與時間的限制,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專業人士在專注工作的同時,也能彈性提升管理視野與國際競爭力。為鼓勵多元背景的優秀人才加入,港科大更設立多元種類的獎學金制度,包含任職於商業科技創新領域、社會與公共服務產業、對企業有重要貢獻、或具女性領導者身份等優秀的申請者,提供專屬獎學金的支持。

對於渴望在職涯中精進自我、擴展人脈、掌握未來趨勢的中高階人才而言,這不僅是一場兼具效率與深度的進修旅程,更是一個放眼國際、重塑個人競爭力的最佳跳板。

台灣豪敏有線公司執行長趙蔓𡩋 (DiMBA 2023級)認為,港科大DiMBA課程靈活而嚴謹的設計,讓職場人士能夠跨領域學習到有價值的知識,再加上同學們的背景多元又專業,使得課堂討論經常出現大膽、打破傳統的視角,有助於思維的轉變和激發創新潛能。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Digital MBA校友:趙蔓𡩋。
圖/ 香港科技大學

曾在中華區微軟工作的台灣菁英黃開宇 (DiMBA 2021級),在加入港科大DiMBA 課程時,已有20年以上的工程師、產品經理等工作經驗,為了提高商業視野和策略思維及加深領導技能,選擇就讀港科大MBA,並將課程中學到的最新商業技術和知識,與自身原有知識和技術結合,不僅讓自己的思考方式更多元、更懂得如何發揮創造力,在領導能力上也更上一層樓,從而更有信心去迎接未來更多工作上的挑戰。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Digital MBA校友:黃開宇。
圖/ 香港科技大學

港科大DiMBA第三輪招生將在今年8月27日(三)截止 ,現在報名,明年2月就可以開課,把握機會開啟知識升級之旅!
或參加 8月5日(二)在台北晶華酒店舉辦全球現場諮詢活動 ,您也可以花30分鐘與招生團隊會面,深入了解港科大MBA課程,實現職涯夢想,就趁現在!

港科大DiMBA課程打破地域與時間的限制,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專業人士在專注工作的同時,也能彈性性提升管理視野與國際競爭力。主修課程可以線上完成,但學生也可以依照自己的安排,參加實體在港選修課,體驗校園生活。 DiMBA課程特別設計全球沉浸式學習(Global Immersion Week)活動,並與英美等國際頂尖學府合作,在為期一週的時間內,帶領學生走進校園,與世界級師資近距離交流,親訪全球頂尖企業,近距離了解實務運作與創新策略。

了解更多:立即申請港科大DiMBA課程
8/5(二)港科大全球現場諮詢在台北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