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首個「核能比特幣礦廠」落成!挖礦有多耗電、真能救地球?
美國首個「核能比特幣礦廠」落成!挖礦有多耗電、真能救地球?
美國第一個「核能挖礦」設施正式營運

加密貨幣挖礦的高耗能極度浪費能源,又會造成碳排放爆增,挖礦議題一直相當具有爭議。很多企業為了解決挖礦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開始透過綠電或是發展出許多創新的產業合作,打造挖礦與環境雙贏的局面。

TeraWulf是美國一家利用核能、水力和太陽能挖礦的比特幣挖礦公司,他們的 目標是利用100%零碳能源,來避免挖礦對環境帶來的影響。 而TeraWulf近期宣布,美國第一個核動力比特幣採礦設施Nautilus Cryptomine將正式開始營運。

📍邀請您加入Web3+ Line社群,持續關注最重要的網路變革
👉 https://lin.ee/kItnyTh

全球挖礦能源,能讓台灣使用一整年

比特幣使用「工作量證明」(PoW)機制來驗證交易並保護網路,而礦工(也就是驗證交易者)和他們的設備,每年大約會消耗117太瓦時(TWh)的電量。

工作量證明機制(PoW): 用工作量結果來證明貢獻大小。舉例來說,在比特幣區塊鏈上,有很多礦工同時用電腦進行解題,先解出來的人就可以得到比特幣作為獎勵。但是在這個機制下,所有的礦工們都在耗費電腦算力算同一道題目,相當浪費能源,因此有了「權益證明機制」(PoS)的出現。

什麼是「太瓦時」?一度電(耗電量1,000瓦特的用電器具,連續使用1小時所消耗的電量)稱為「瓩時」,而「太瓦時」就等於10億瓩時。

如果這樣看沒有什麼概念,那麼台灣2021年總用電量大約是2830億度,其中民間用電大約是527億度。也就是說, 全球挖礦所耗費掉的能源,大概夠台灣人民日常生活使用超過一年。

延伸閱讀: 一座瀕臨破產的非洲國家公園,如何靠加密貨幣「挖礦」起死回生?

隨著加密貨幣逐漸普及,礦工也持續升級更新的礦機。自2016年至今,全球開採比特幣的算力(又稱哈希率)一直在上升。而大多數用來挖礦的能源,有大約有62%是來自化石燃料。為保護環境避免受污染,紐約甚至簽署了加密貨幣挖礦的限制令。礦商如果要繼續挖礦,則必須選擇近水力發電廠等再生能源的發電設施。

Terawulf瞄準綠色比特幣挖礦,首座核能礦場誕生

強調永續的比特幣挖礦公司「Terawulf」於2021年創立,並與美國能源公司Talen Energy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啟動加密貨幣挖礦設施計畫,並分別在紐約和賓州打造了太陽能和水力設施Lake Mariner,及核能設施Nautilus Cryptomine。

太陽能和水力設施Lake Mariner,在2022年3月就已經正式開始運轉,並成為主要的收入來源。而官方表示,因為核能礦場Nautilus也即將正式啟用,Terawulf已經購買了近8,000台礦機,預計在接下來的幾週內,還會有另外8,000台採礦設備準備啟用。

延伸閱讀: 在金融危機下誕生!全球第一款加密貨幣「比特幣」是什麼?

根據官網指出,採礦設施Nautilus Cryptomine正式建成後,預計總功率將達到300兆瓦,並將成為北美最大的礦山之一。

核能挖礦的好處不外乎就是價格便宜、能源乾淨、不需依賴季節或地理位置、需要的土地面積也不大。

不過,核能自然也是有許多潛在的威脅。由於核能使用的是鈾等高放射性化合物,如果不密切監測,反應爐可能會發生問題,甚至造成無法抹滅的影響,例如歷史上便有過多起核能反應爐造成的核災事故。另一個問題就是核廢料的運送和不當儲存,這些也都將會對環境造成危害。

比特幣挖礦產業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產業,但是核能挖礦是否真的既「划算」又能「環境友善」,還需要更多的時間觀察。

📍邀請您加入Web3+ Line社群,持續關注最重要的網路變革
👉 https://lin.ee/kItnyTh

資料來源:cointelegraphcoindeskDecrypt

核稿編輯:高敬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