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亂蝴蝶效應、生產力停滯⋯經濟大失望下的5大病徵,還有解嗎?
疫亂蝴蝶效應、生產力停滯⋯經濟大失望下的5大病徵,還有解嗎?

我們在考慮今天的經濟狀況時,很難擺脫掉一個念頭:它不應該是這個樣子。這個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富裕,卓越的科技正在改造我們生活的各個面向—然而,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大家似乎都知道有些苗頭不對。

在 1970 年代後期的英國,這種苗頭不對顯而易見到為英國博得一個封號:「歐洲病夫」。還沒有人給富裕國家的經濟今時所面臨的問題取個名稱,不過我們在一個又一個國家身上看到五個病徵: 停滯、不平等、競爭功能失調(dysfunctionalcompetition)、脆弱與不真實(inauthenticity) 。這些病徵之所以值得注意,不僅因為它們在客觀上不為人所喜,更因為它們全都有些不好說明、挑戰了傳統經濟學的解釋或呈現出人意表的悖論。我們會在這裡簡要介紹它們,並且在第一章詳細闡明。

病徵一:停滯

生產力成長緩慢到令人鬱悶的地步已經十年有餘了。因此,如果21世紀的成長照著這個趨勢下去,富裕國家的人均所得會比原本應有的減少 25%。低度成長期本身並不稀罕,可是我們現在的不景氣不但拖拖拉拉而且令人費解。事實證明,它能抵抗超低利率和一大堆非傳統的刺激經濟手段,而且它還跟對新技術與利用它們的新企業的普遍熱情共存於世。

病徵二:不平等

不管從財富或所得的角度來看,自 1980 年代以來,不平等的程度已經大幅加劇,而且始終沒變。不過,今天的不平等不單純是貧富問題;反之,它因為我們所謂的 尊嚴不平等 (inequality of esteem),也就是被文化及社會變遷所拋棄的下層人民感知到和上層菁英分子之間的鴻溝,而變得複雜了。雖然尊嚴和物質生活的富裕之間存在一些相關性,不過並非完全相關。很多覺得被現代性所摒棄的人是資產雄厚的退休人士,而自由派菁英裡也有不少一窮二白、負債累累的畢業生。

病徵三:競爭功能失調

競爭作為市場經濟的命脈,似乎沒有發揮應有作用。 公司的財富看來變得更加穩固,像亞馬遜(Amazon)和 Google 這類兆元企業的表現持續超前,賺進高額利潤,令人望塵莫及。新設立的企業變少,人們也更不可能換雇主或搬家找新的工作。在這裡我們也看到一種矛盾存在,很多人對經濟生活中愈來愈激烈、緊張且無謂的爭論迭有怨言的同時,客觀上衣食無虞的人,甚至富人,似乎必須加倍努力的工作才能維持現況。

病徵四:脆弱

COVID-19 疫情全球大流行已經證明,即便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也不能免疫於自然力量的影響。確實,疫情大流行所造成的損害和經濟的複雜性及精密性有關。我們龐大又密集的城市、複雜的國際供應鏈和全球經濟前所未有的連結性,使病毒得以從一個國家迅速蔓延到另一個國家,也提高了掌控病毒所需的封城代價。甚至不過15年前,中國偏遠地區爆發大流行疾病,對富裕國家來說頂多是一則小新聞而已。 如今,拜全球化、供應鏈與網際網路之賜,我們似乎愈來愈容易暴露在另一塊大陸上一隻蝴蝶振翅的效應中

對許多人來說, COVID-19 對人類的毀滅性影響,預先警示了氣候變遷將在未來幾年引發何等浩劫。疫情大流行的實質衝擊加上全球暖化的預期衝擊, 說明了經濟在面對生態系統等級的巨大威脅時的脆弱不堪 。這兩個問題還有另一個共同特徵:知道怎麼解決與實際動手去做之間存在著離奇的鴻溝。從台灣到泰國,這些國家已經證明對的政策有助於減少 COVID-19 死亡人數和經濟損失金額;同樣地,詳細而可信的經濟脫碳化計畫也已經有了。可是,知道跟做到的距離很遠,而大多數國家似乎沒有跨越的能力。

covid-19
圖/ 截圖自Yahoo

央行扺消經濟衝擊的能力下降,是脆弱性的另一個跡象所在。美國在 COVID-19 大流行之前的九次衰退中,聯準會( Federal Reserve)平均降息 6.3 個百分點 2。在英國,COVID-19 前的五次衰退中,這個降息幅度是 5.5 個百分點。可是自 2009 年以來,美國、英國與歐陸央行所設定的平均利率已經分別來到 0.54%、 0.48%和 0.36%( 2021 年 4 月的資料)。「利率」這個央行所謂的政策空間似乎已經嚴重受限。

病徵五:不真實

21世紀經濟最後一個令人失望的特徵,不是經濟學家會去討論的東西,但卻在庶民的言談中占有重要位置。 我們將之稱為不真實或虛假,也就是工作者與企業缺乏他們應有、也曾經擁有的恆毅力(grit)與誠信(authenticity)。 想想人類學家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對「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的批評:即便「解聘跟加快腳步總是落在那些實際在製造、搬運、修理與維護東西的人身上」,但「透過某種奇怪的鍊金術,坐辦公桌領薪水的人數好像最後還是變多了」 。

格雷伯乃追隨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等後現代主義學者的腳步而發此議論,這些人認為現代世界被諸多「擬像」(simulacra)所主宰了:像迪士尼樂園那樣的仿造物與符號,脫離現實基礎而擁有自己的新生命。同樣地,保守派評論家羅斯.杜塔特( Ross Douthat)也主張說,模仿而非原創在文化、媒體與娛樂圈裡大行其道,是現代頹廢病的其中一個特徵。現代世界以一種過往沒有的方式被重組、敘述與策劃 。

這個觀點也引起社會大眾的共鳴。製造業和政府應該採取更多作為來振興此一產業的想法,常年受到選民的歡迎。讓製造業工作回流美國,是川普(Donald Trump)在 2016 年引起最
大迴響的競選承諾。歷任英國政府也承諾要用「新產業、新工作」和「製造者們的前進步伐」(March of the Makers)來因應全球金融危機。

這些承諾沒有一個實現,可是它們會被許下,在在強烈地顯示「我們應該回歸『造物』」的這個想法廣受歡迎,以及懷疑很多現代經濟活動不知何故其實並不真實。經濟與社會常常經歷動盪不安的時期。

可是,此處所列的五個問題同時存在,則特別令人費解,而且自相矛盾。 經濟停滯以前就影響過我們,但是今天,它和低利率、企業高獲利,以及人們普遍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進步令人眼花撩亂的時代共存於世。 物質不平等的加劇已經放緩,不過它的後果和後遺症—地位不平等、政治極化、地理分歧、社區衰敗、嬰兒夭折—仍持續擴大。如我們在第七章要討論到的,隨著新公司變少,以及領先企業與落後企業的績效差距更持久不減,競爭似乎也減少了,可是經理人與勞工的工作生涯同樣令人感到比以往更為騷亂不安。

衝破經濟停滯 立體書封(加書腰 300dpi)
圖/ 商周出版

本文授權轉載自《衝破經濟停滯:以無形資產重塑成長與繁榮》,Jonathan Haskel, Stian Westlake著,商周出版

責任編輯:蘇柔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買賣屋不再狂刷篩選條件!永慶「AI特助」用AI打造房產科技的個人化時代
買賣屋不再狂刷篩選條件!永慶「AI特助」用AI打造房產科技的個人化時代

人的一生中平均只買一到兩次房,不過面對買房的人生大事,卻最缺乏經驗,幾乎每次都是「買房菜鳥」。從動念開始,到真正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過程中充滿資訊落差與溝通門檻,考驗的不只是預算,還有決策能力。

「永慶認為,房仲最重要的三大價值,在於能否提供消費者安全、公平、效率的購售屋體驗。」永慶房屋總經理吳良治指出,消費者痛點在哪,服務就該做到哪。

永慶房屋
永慶房屋總經理 吳良治
圖/ 數位時代

所謂「安全」,不只是屋況與產權無虞,更包括房價是否合理、是否能杜絕投機與詐騙;「公平」則攸關資訊是否公開透明,買賣雙方對行情、屋況的掌握是否一致;而「效率」則是解決資訊爆炸與流程繁瑣的問題,讓交易更順暢——這三大價值,就是永慶服務設計的起點。

當傳統找房模式逐漸無法滿足使用者對安全、即時、便利與個人化的需求時,科技便成為破題關鍵。永慶房屋以「房產科技領航者」自居,從數位化、行動化一路推進至智慧化、人性化,最終定義出「個人化」的新世代房產服務,不只改變買賣流程,也重塑人與房產科技的關係,為業界開啟下一階段房產科技轉型藍圖。

永慶打造AI特助,開啟個人化買賣屋體驗

「安全、公平、效率。這三大價值講起來簡單,要落實並不容易,需要長期深耕。」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陳賜傑指出,買房過程從動機產生、資訊蒐集、實地看屋到談價與成交,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痛點,也正是永慶投入科技應用的核心動力。

他舉例,消費者可先透過「買屋力找房」掌握預算落點,或以「地圖/捷運找房」,針對區域快速聚焦潛力物件。同時搭配「誠實安心認證」,快速掌握房屋是否為短期交易、凶宅、輻射屋的屋況,也分享永慶提供的不限屋齡漏水保固保障。

進入看屋階段,永慶也推出「VR美裝」、「AI煥裝」等功能,讓線上賞屋一事更具象、更符合人性,不僅彷彿身歷其境走入房屋欣賞格局、更可以透過生成式AI,搶先欣賞房屋未來裝潢模樣。談價時,更有領先政府2-3個月揭露的「誠實房價報告書」。在交易過程和售後,永慶還有六大安心保障,讓消費者全程安心。

當消費者向永慶房屋經紀人員洽談服務時,永慶獨創的「i特助」將提供強大的「人機協作」服務。陳賜傑說明,i特助以LINE群組為載體,加入買家、家屬、永慶業務與AI機器人,從找房、比價、導覽到與家人討論,都能在平台上完成,讓「個人化」成為貫穿整體買賣流程的智慧服務,實現「一站整合資訊+多人參與決策+專人即時支援」的目標。

至於最新推出的「永慶AI特助」,顛覆傳統的篩選找房模式,直接向永慶AI發問找房,讓找房更容易!消費者可以用口語的方式,向AI特助進行提問,如問社區、問特色、問行情。AI特助系統即時整合龐大資料,自動比對條件推薦潛力物件、分享房屋特色、摘要重點。「目前市場上應該只有我們做到!」他直言。

永慶房屋
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 陳賜傑
圖/ 數位時代

永慶一步步用科技解決消費者痛點,成房產科技發展史

永慶房屋
永慶房產科技演進史
圖/ 永慶房屋

圍繞著消費者需求,永慶房屋早已踏上科技轉型的旅程,一步步演進至今。永慶房產集團資訊部協理呂學堯回顧,從2000年永慶將紙本住宅資訊數位化開始,率先「e化」做出「永慶房仲網」,不只讓找房效率提升,也同步建置投機客資料庫,累積了9,000多筆投機客資料,為交易把關。隨後,因應智慧型手機普及,永慶再推出「永慶快搜APP」,實現隨時隨地找房的行動化革新。

進入2016年,大數據成為科技趨勢,永慶也積極應用大數據,推出「猜你喜歡」等智慧推薦應用,提升消費者與經紀人員的決策效率。為實踐「人性化」體驗,永慶聚焦網上看照片選物件的模式,查看屋況不夠直覺具象等問題,透過VR美裝、實境找房、AI煥裝,讓消費者即使遠距賞屋,也能輕鬆掌握空間格局、生活環境、模擬裝潢,全面掌握物件潛力。

邁入AI時代後,「個人化」成為永慶聚焦的目標。過去消費者需自行查找彙整,現在則是「不用找,只要問」,AI即可即時整理、摘要、推薦,甚至挖掘原本未被注意的潛力物件。

永慶房屋
永慶房產集團資訊部協理 呂學堯
圖/ 數位時代

當被問及是否擔心技術被業界複製,呂學堯直言:「這些技術表面上大家都能做,但能不能做深、做在對的地方,才是關鍵。」永慶之所以能持續走在產業前端,背後仰賴四項核心能力:

其一、孫慶餘董事長對科技的堅持和遠見,從ADSL到iPad,永慶房屋總是率先導入科技。其二、永慶長期大量投資在房產科技開發。其三、集團內部擁有超過300人的數位與資訊團隊,自主研發不假外求。其四、技術與業務高度同步,能即時回應現場需求,提出真正可用的解方。

呂學堯分享,永慶房屋不斷升級的便利科技,再加上完整的誠實服務,獲得許多消費者的指名服務,如今已是雙北地區門店數量最多的房仲品牌。面對科技的飛速發展,永慶也不斷蓄積自己的科技創新能量,即使永慶數位與資訊團隊已有超過300人的規模,我們仍持續招募更多數位與資通訊領域的人才,為購售屋服務探索更多創意、落地更多應用。

人機協作新時代,誠實房仲角色更深化

陳賜傑表示,當AI能代勞繁瑣的行政作業,經紀人員就能將心力放在真正有價值的溝通與判斷上。他也強調,AI與人是協作關係,房仲其實很難被取代,因為無論如何都得走進實體流程。「進到現場就知道,這個行業有很多『眉角』,許多細節需要觀察與互動才能掌握,AI是看不出來的。」

他舉例,一位台商先生偏好安靜社區,太太則重視生活機能與市中心便利。實際上房子是買給留在台灣的太太住,應以她的需求為主。如何引導雙方表達意見、理解彼此的需求,並促成共識,就是經紀人員的專業所在。「AI可以幫你找到房子,但房仲才能幫你找到一個家。」

最後,在一切都能被自動化的時代,什麼才是無法被取代的?誠實,也許正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技術。先誠實,再成交——這是永慶房產集團董事長孫慶餘提出的六字箴言,也是品牌最核心的堅持。未來,永慶房屋將持續以「誠實+科技」為基底,讓房產科技回歸人性,讓房仲專業發揮更深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