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圖解】台積電23年前就養AI!晶圓龍頭「完全複製」秘訣,藏在5波數位變革中

台積電早在2000年時就重塑企業流程,超前部署全自動化,在資訊管理、AI等布局著力甚深,「光是靠著大數據蒐集及分析,生產力就提升了62%。」

搬晶圓、監看產線,是不少人對晶圓廠工作的第一印象,事實上,台積電可能是全球最接近工業4.0的半導體企業。

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邱奕嘉指出:「如果你知道台積電在資訊數據管理、AI等方面比人家強,就可以理解他為何能贏過美國。」

台積電前營運效率部門主管、品碩創新管理顧問執行長彭建文回憶,在2001年加入台積時,就發現有許多系統都已數位化和自動化,「我覺得台積電在創立初期,或許就有數位化的想法。」

彭建文觀察,當時雖然還有部分資料須由人工蒐集,但大部分都可自動匯出生產報表,「有時也會跟資訊部門反映能不能讓某項資料『e化』,基本上他們都會想辦法做到。」他並指出,這個做法能精進台積電的交期標準,「例如光罩製程原本需要花5天,後來只需要2天就可完成。」

台積電活用大數據優勢,生產力激增62%

與台積電連續合作長達12年,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系教授簡禎富在《藍湖策略》一書中指出,由於一座晶圓廠需要很高的資本支出及前置作業時程,同時必須滿足不同客戶需求,如產能規畫等決策,將影響客戶訂單的滿足程度和市占率,這對企業的獲利能力為正相關。他並借用媒體報導指出, 台積電光靠著大數據的蒐集和分析,生產力就提升了62%

近年來,台積電又逐步啟動智慧化和AI化的階段,並發展機器學習。邱奕嘉分析,這樣的大量系統化,能讓台積電在國際化與其他公司情況不同,甚至可說是極大優勢。那麼,究竟科技的採用,對台積電的全球擴張帶來了哪些好處呢?

首先,隨著台積電海外據點逐步增加,邱奕嘉認為,這樣高強度的數據管理,都讓這家晶圓龍頭的國際化挑戰能有別於其他企業,「因為他的機台製造資訊都在新竹,所有機台都會連線到總部去。」

這意味著,台積電總部已掌握相當多的機台數據,遠端控制並非難事,加上自動化程度高,無論是在美國或日本,都可減少工廠內部的人力需求,還能維持營運效率。 「國外人力成本高,因此將來海外用的人一定比較少,數據化管理可降低人才需求壓力。」 邱奕嘉說。不過他也補充,這並不代表台積電沒有人力招募壓力,只是自動化的進程,能多少分擔掉部分需求。

台積20年超前數位部署

此外,邱奕嘉指出,這也讓台積電在機台的運用上能優於其他企業,「因為他們參數設定的積累很多,同樣的的機台別人用起來,效果就沒有他們厲害。」

延伸閱讀:台積電德國廠快動工了?供應鏈曝:台積要求提供設備、耗材出貨報價

台積電「Copy exactly」,降低來回調整的隱性成本

其次,是能讓台積電在「Copy exactly(完全複製)」上,減少誤差。

彭建文指出: 「Copy exactly」是台積電其中ㄧ項厲害之處,當一個新的節點出現時,台積電在初始廠區成功量產後,會將所有的東西全都複製到二廠,包含參數、流程、制度、IT軟體和建廠知識等, 以降低跨廠管理的差異,節省來回調整的隱性成本,還可提升產能速度。無論台積電至美國、日本甚至還是歐洲設廠,都會仿照這樣的複製模式,力求海外據點與台灣廠區的一致性。

而系統化數據的建置,將有助於台積電在拓展海外據點時,更容易完成Copy exactly,有效控制不同地區的產品良率。不僅如此,智慧化的導入也能幫助台積電在獲得更優化的數值時,即時更新,並同步各地機台即時採用。

彭建文也表示,台積電的SOP(標準流程)相當精細,出海後在生產製造端的SOP理應也會全數複製,但在諸如請假等行政程序上或許可稍作調整,「在台灣請假必須先找好代理人、確認代理人是否知道他的任務等,但出海後西方人可能不會遵守這些,也許需要給予一些彈性。」

延伸閱讀:【圖解】台積電封王3挑戰:摩爾定律如何續命?下個2兆營收哪裡來?

責任編輯:傅珮晴、謝宗穎

關鍵字: #台積電(tsmc)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