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ron改寫New Economy破產紀錄
Enron改寫New Economy破產紀錄
2002.01.01 | 科技

2001年深冬,又一家著名的新經濟公司倒下,而且它的破產金額寫下美國史上最高紀錄──510億美元。它的名字是安隆(Enron)。一家以石油、天然氣起家,以旗下世界最大期貨商品交易網站Enron Online而知名的能源公司。
1985年成立的安隆,2000年營業額曾超越1000億美元,在美國500大企業排行榜中名列第七,擁有北美地區天然氣等能源市場將近25%佔有率,特別是能源產業網路交易市集Enron Online,被視為極具開創性的企業典範,因為它不僅能買賣石油和電力,還可以兜售DRAM、頻寬及紙漿、自來水等──任何有固定需求,但價格波動極大的大宗商品。
今年7月,世界老牌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才將它列為世界7家卓越.com公司,股票巔峰期創下600億美元市值,為什麼突然就倒地不起?
原因在它複雜、黑箱的財務操作,騙倒了華爾街和老財經記者,但騙不了景氣!為了大舉擴張業務,安隆在全世界購併和成立許多新事業,介入當地水利和電力的買賣,包括英國的Wessex水公司、印度的Dabhol電廠、巴西的聖保羅電力公司,還花了12億美元建立全美光纖網路。這些總計超過100億美元的投資都是安隆透過它的策略夥伴公司出面成立,使得業務的真實盈虧數字不會出現在安隆的財務報表上;而資金則由安隆提供它的股票作擔保,由夥伴向銀行借錢。
在執行長史基林(Jeffrey Skilling)、財務長法斯托(Andrew Fastow)的大力鼓吹下,安隆化身新經濟代表,股價扶搖直上,2000年8月最高來到90美元一股。高漲的股價使安隆很容易就借到錢,但蕭條的景氣、投機倒把的經理人(法斯托就被控將3000萬美元中飽私囊),卻使安隆事業沒一個賺錢。2001年,當安隆股價逐步下跌超過當初借款時的擔保價格,銀行要求安隆還錢;這家全美最大能源公司一下子出現「現金流量」危機,3個月前,知名債信評等機構標準普爾公司(S&P)把安隆的信用評等降為「垃圾債券」等級,成為安隆破產前的最後一根稻草──它再也借不到錢,卻必須在2個月內立即還出160億美元的債務。原本安隆的對手交易商動能公司(Dynegy),要以230億美元收購安隆,但因它的會計師「實在看不懂」安隆的財務報表,宣告作罷。安隆股價由天價90.56美元,跌至2001年11月底的26美分,連公司的搖錢樹Enron Online也被宣布無限期停止交易,在全美各地的交易螢幕上消失蹤影。
安隆留下什麼啟示呢?
在各種創新商業模式出現的全球化社會中,沒人能真正了解技術與新事業的內涵;任何一個投資者要做投資判斷,一定要看經營者的過往事業記錄。美國《財星》雜誌說得好:「始於傲慢,繼之以貪婪,而後又在財務上企圖欺騙掩飾」的公司,你最好離它遠點。
在台灣股市大反彈的資金狂潮中,你可得小心這樣的公司!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